主办: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工作委员会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成员动态 > 正文
中国石油:创新驱动——战胜“寒冬”的力量
来源:中石油网站 |日期:2016-7-29

【走进央企看创新】

今年上半年,结算油价同比下降36.5%、天然气销售价格同比下降22.1%。但中国石油主要生产指标实现“硬过半”,经济效益逐月向好,实现营业收入8500多亿元、利润276亿元。

创新驱动,成为中国石油战胜“寒冬”的重要力量。

 

油价“寒冬”催生体制机制创新

从每桶100多美元暴跌到最低不到30美元,近两年来,国际油价平均跌幅超过60%。随之而来的是席卷全球石油行业的“严寒”。

“面对低油价冲击,我们积极转变增长方式,从科技创新向全面创新转变,从注重规模速度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中石油董事长王宜林告诉记者。

今年年初,创新被中石油提升到发展战略的高度,明确为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能源公司”的第一驱动。从坚持了10多年的资源、市场、国际化“三大战略”“三驾马车”到“四轮驱动”。这背后是发展理念的重大变革,带动一系列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深入推进。

根据规划,中石油投资规模将从“十二五”期间的年均4000多亿元拉低到“十三五”的2600亿元左右,总投资下降40%,以此倒逼各单位牢固树立创新理念,实现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今年上半年,中国石油出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十三五”改革专项规划,61项重点改革举措正在有序实施,完成了部分企业整合,调整了液化天然气、管道建设等管理机制,出台了未上市托管业务深化改革指导意见。

辽河、吉林油田得到了储量产量指标自主确定、市场化选择施工队伍、物资采购权等7项经营自主权。试点一年来,取得了产量增、成本降,人员减、效益升的良好效果;中亚输气管道50%出让的股份制改造,既增长了企业收益,又满足了新项目的投资需求。

依靠科技创新“点石成金”

在日前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中国石油位列第3位,比去年上升了1位。与国际大石油公司相比,中国石油规模实力、自主创新、资本市场影响力等方面处于前列,原油产量、天然气储量等指标名列前茅。

没有创新就没有中国的石油工业。2015年,中国石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今年上半年,中国石油在陆相油气勘探、特高含水油田精细水驱挖潜等重大科技专项和页岩气钻采工程技术、侧钻水平井等重大现场试验等方面又取得了新进展、获得新突破。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大型古隆起大气田成藏理论与高效勘探技术”的突破,有效指导安岳大气田整体勘探、快速探明,龙王庙组气藏从发现到快速探明再到高效建成110亿立方米产能,仅用了不到3年时间,创造了中国大型整装气藏从发现到全面投产的最快速度纪录。“安岳速度”为低油价下油气田高效勘探开发树立了新样板。

在勘探开发领域,“三元复合驱技术”让大庆油田提高采收率5个至10个百分点,增加可采储量1亿多吨;稠油开采技术的突破,为辽河、新疆等地难动用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创造了条件。辽河油田将采收率从25%提高到60%,经济效益大幅提升;清洁油品技术和高端炼化产品生产能力突破,助力炼化业务扭亏为盈,高效产品创效22亿元。

让员工成为创新主体

“中国石油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稳健发展的方向已经明确,公司业绩也开始回升。”王宜林说。

目前,中石油正在酝酿“石油科学家”“石油名匠”培育计划,以打造更多的中国石油“特种兵”。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开放式孵化平台、众创空间、共享空间等的“石油创客大赛”,以激励广大员工积极投身创新创造的实践,希望百万员工成为创新的主体。

2015年10月18日,一个只有一间办公室的“创新实验室”在四川销售分公司挂牌成立,不到一年时间,几位“80后”“90后”在此孵化非油APP、智慧加油站等多个创新项目,并带动整个公司的创新氛围。而在山东销售公司,“每座油站都能成为创新主体、每名员工都有创新动力”的氛围正在形成。

这种依靠企业推动或员工自发组成的创新团队、项目,在中石油有300多个。

1.6万名信息人员是中石油另一支推动创新的主力军。以目前中石油产量最大的长庆油田为例,作业区域横跨陕、甘、宁、内蒙古、晋五省区,为世界之最。油田通过600多项信息化技术,采油一线从原来一个人只能看一口井,现在提高到少则监控数十口、多则上百口油井。长庆油田在目前每年5000万吨油气当量规模下,用工总量仍保持在3000万吨时用工7万人的水平。

而在下游销售企业,中石油正在进行“支付革命”。两万多座加油站将逐步实现加油卡、现金、微信、支付宝等全模式支付功能,加油站运营进入“互联网+”时代。

联系电话:010-84885418、84885339、84885009 电子邮箱:hgscb5009@126.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四区16号楼518室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