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信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成员动态 > 正文
鏖战寒冬 何以为惧——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016年领导干部会议侧记
来源:中海油网站 |日期:2016-7-29
7月18-19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016年领导干部会召开。
两天议程,主题明确,务实高效,会议数项议题均直面沉重现实,剑指企业持续御寒之道。
两年鏖战,海油人在困厄中不断突围,这一次,他们寒战归来,思索远望,只待再次出征。
成本!
效益!
所有的探讨都发端于成本、效益两大关键词,又经过衍生、扩展而回到这两个词上。
“讲真话、讲短话、讲实在话。”在案例分享环节一开始,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杨华就提出以上要求,并言辞恳切、语重心长地说,“低油价的新常态,已经让公司面临异常严峻的生产经营压力,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召开这次会议,我们探讨的是公司的存亡问题,能不能活下来的问题,在这件大事面前,请所有参会领导认真思考,如何为公司求生存谋发展作出贡献。”
说问题、谈做法、讲挑战甚至细陈教训,19家单位和部门的案例题材有大有小,但都力求抓住重点、亮点,不面面俱到,不泛泛而谈;体例有繁有简,但都力求言之有物,不“穿靴戴帽”,不说空话套话。
过程中,渤海油田“自省”:截至2013年,渤海油田桶油成本已连续几年上涨,海油传统低成本竞争优势面临严峻挑战。
南海东部“急问”:降本空间一压再压,东部的降本底线究竟在何处?已经一拧再拧的毛巾如何才能再拧出水。
南海西部“质疑”:油公司的降本只能从管理、技术上着眼吗?能否运用更加灵活有效的商务市场模式,为油田的开发降本。
气电集团“反思”:赢在起点的海油LNG产业,为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持续盈利增长和中长期潜在发展等方面面临一系列瓶颈问题。
进出口公司“疾呼”:传统效益空间收窄,老客户不稳定性凸显,石油贸易领域成为一片红海,公司身处无比激烈的竞争中……
正视问题,直面挑战,不避所短,方能对症下药。
找准成本、效益两大关键要素,以提质增效为着力点,从上到下,从机关部门到基层单位,从组织到每个个体,都拿起了手中的突围利器,在这场持久的“生存保卫战”中贡献战果。
“未来油价走势我们无法掌控,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工作,千方百计把成本降下来。要做最坏的打算,彻底摒弃‘靠天吃饭’的思想,拿出背水一战的决心,推进降本增效取得更大成效。”杨华董事长在报告中的话句句如鼓,击点着人心。
逆流勇进,血性突围的海油人走出了一条条艰难却充满希望的生存发展之路。
创新、改革,成为各家单位和业务板块的突围利器。
渤海石油管理局以深化改革为依托,推动区域开发、一体化开发,深化资源共享,油田开发大幅降本。
南海西部石油管理局大胆改变传统商务模式,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积极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对项目实施市场化运作,激发了组织内部的活力和潜力。
海油发展用开放的思维进行突围,积极开创创新产业,大胆投放风险资金以培育年轻人的创客构想,大力开拓外部市场和海外市场,外向型产业能力进一步增强。
海油工程努力发挥“低成本”总承包优势,找准市场突破口,积极推介公司能力,推动广泛深度合作,打造合作共赢新模式,公司国际市场开发在困难环境下有效推进。
进出口公司聚焦贸易业务质量,未雨绸缪,拓展地炼市场形成新经济增长点,持续跟踪终获来料加工复出口业务资质,差异化发展培育出成品油出口国际市场新增长点。
中海油服围绕国际化能力提升,针对机关人员素质提升等5个突出问题修炼内功,强身健体,全面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在严峻的生存决断来临之时,各家单位的负责人、掌门人都明白,对曾经辉煌了三十多年的海油来说,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刻。海油,这个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美好家园,也是全体员工的福祉所在,必须拿出真心保护她,珍爱她。这个时候,决不能虚以委蛇,推托无为,必须付出最大的心力和智慧,筛选良策,斩荆出关。
唯有创新思路,创新角度,创新方法,才能在市场低迷、万家竞争中闯出一条生路。
“对于一个新事物和新举措好坏的判断,要看最终结果、看效果。”
不等靠要,不束缚于路径依赖,不畏难,不怕闯。杨华董事长的话让改革、创新路上每一种勇敢的摸索和艰辛的尝试,都值得期待,值得被尊重。
“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从来都是在压力和挑战中前进的,也一定能继续在压力和挑战中不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对困难之下石油人的鼓励,也成为海油人不忘初心,践行石油精神的真实写照。
每个案例的背后,都是一群坚守奉献、不断突破创新、推动公司向前的平凡人。
“我们的团队从业时间短,非常年轻,但丝毫不影响他们在市场上开疆拓土,因为他们满怀着海油人的激情,敢于直面国际石油贸易巨头和国内同行的竞争。正是靠着这种睁大眼睛盯市场、甩开膀子跑市场的拼搏精神,正是靠着这种不畏市场严冬、无私奉献敬业的奋斗精神,他们为塑造中国海油贸易产业品牌添砖加瓦、聚沙成塔,在建设国际一流能源贸易公司的征程上大踏步前进。”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郑保国在案例分享时的一番感慨,说出了在场与会领导干部的心声。
“虽然历史条件已经发生了变化,但‘石油精神’永远不会褪色,而是随着时代变化不断增添新的内涵。”杨华董事长说。
不忘初心,传承、弘扬、践行“石油精神”,不仅是海油人在低油价下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必然选择,更是海油得以不断探索丰富自身文化内涵的信仰之根。
在改革的洪流中,企业要关注个体命运,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让每个个体主动成为改革的参与者。这样才能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凝心聚力。
对此,此次工作会上,杨华董事长在总结报告中指出:“公司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合法合规、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认真听取员工的利益诉求,尽可能维护好每一位员工的正当利益,做好对改革的预期管理,让员工们发自内心支持改革,积极主动参与改革,共同维护好公司和谐稳定的大局。”
他强调:“要突出员工在企业改革中的‘主人翁’地位,通过改革创造更多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机制和平台,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员工在改革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杨华董事长对于公司改革和员工利益和谐共生关系给出的深刻解读,成为困境中突围的单位的圭臬。
“改革不是不讲人情,而是要讲有原则的人情。”
“不能政策定完后就一刀切,盲目进行改革,如果这样做,改革必然会招致失败。”
气电集团总经理、党委书记王中安谈到改革感触尤深。
2016年,气电集团全面启动销售贸易体系的大区化改革过程中,除了进行及时的改革宣贯和政策解读外,华东大区公司对在管道建设、动迁以及液化厂建设过程中有过奉献的员工,离开后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产生的影响都进行了综合客观评估。
事实证明,这种考量和做法赢得了人心,更争取了和谐的环境,改革完成了,人心没有涣散,安全生产得到了保障。
心怀个体,将个人命运如此紧密地镶嵌于企业的战略决策过程中,将企业的发展命运与每个员工的荣辱前程紧紧相扣,是这个年轻的企业在巨大的挑战面前保持沉稳定力的能量之源。
两天议程,主题明确,务实高效,会议数项议题均直面沉重现实,剑指企业持续御寒之道。
两年鏖战,海油人在困厄中不断突围,这一次,他们寒战归来,思索远望,只待再次出征。
直面困境:成本效益成破题关键
成本!
效益!
所有的探讨都发端于成本、效益两大关键词,又经过衍生、扩展而回到这两个词上。
“讲真话、讲短话、讲实在话。”在案例分享环节一开始,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杨华就提出以上要求,并言辞恳切、语重心长地说,“低油价的新常态,已经让公司面临异常严峻的生产经营压力,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召开这次会议,我们探讨的是公司的存亡问题,能不能活下来的问题,在这件大事面前,请所有参会领导认真思考,如何为公司求生存谋发展作出贡献。”
说问题、谈做法、讲挑战甚至细陈教训,19家单位和部门的案例题材有大有小,但都力求抓住重点、亮点,不面面俱到,不泛泛而谈;体例有繁有简,但都力求言之有物,不“穿靴戴帽”,不说空话套话。
过程中,渤海油田“自省”:截至2013年,渤海油田桶油成本已连续几年上涨,海油传统低成本竞争优势面临严峻挑战。
南海东部“急问”:降本空间一压再压,东部的降本底线究竟在何处?已经一拧再拧的毛巾如何才能再拧出水。
南海西部“质疑”:油公司的降本只能从管理、技术上着眼吗?能否运用更加灵活有效的商务市场模式,为油田的开发降本。
气电集团“反思”:赢在起点的海油LNG产业,为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持续盈利增长和中长期潜在发展等方面面临一系列瓶颈问题。
进出口公司“疾呼”:传统效益空间收窄,老客户不稳定性凸显,石油贸易领域成为一片红海,公司身处无比激烈的竞争中……
正视问题,直面挑战,不避所短,方能对症下药。
找准成本、效益两大关键要素,以提质增效为着力点,从上到下,从机关部门到基层单位,从组织到每个个体,都拿起了手中的突围利器,在这场持久的“生存保卫战”中贡献战果。
极寒求存:血性突围效果说话
“未来油价走势我们无法掌控,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工作,千方百计把成本降下来。要做最坏的打算,彻底摒弃‘靠天吃饭’的思想,拿出背水一战的决心,推进降本增效取得更大成效。”杨华董事长在报告中的话句句如鼓,击点着人心。
逆流勇进,血性突围的海油人走出了一条条艰难却充满希望的生存发展之路。
创新、改革,成为各家单位和业务板块的突围利器。
渤海石油管理局以深化改革为依托,推动区域开发、一体化开发,深化资源共享,油田开发大幅降本。
南海西部石油管理局大胆改变传统商务模式,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积极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对项目实施市场化运作,激发了组织内部的活力和潜力。
海油发展用开放的思维进行突围,积极开创创新产业,大胆投放风险资金以培育年轻人的创客构想,大力开拓外部市场和海外市场,外向型产业能力进一步增强。
海油工程努力发挥“低成本”总承包优势,找准市场突破口,积极推介公司能力,推动广泛深度合作,打造合作共赢新模式,公司国际市场开发在困难环境下有效推进。
进出口公司聚焦贸易业务质量,未雨绸缪,拓展地炼市场形成新经济增长点,持续跟踪终获来料加工复出口业务资质,差异化发展培育出成品油出口国际市场新增长点。
中海油服围绕国际化能力提升,针对机关人员素质提升等5个突出问题修炼内功,强身健体,全面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在严峻的生存决断来临之时,各家单位的负责人、掌门人都明白,对曾经辉煌了三十多年的海油来说,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刻。海油,这个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美好家园,也是全体员工的福祉所在,必须拿出真心保护她,珍爱她。这个时候,决不能虚以委蛇,推托无为,必须付出最大的心力和智慧,筛选良策,斩荆出关。
唯有创新思路,创新角度,创新方法,才能在市场低迷、万家竞争中闯出一条生路。
“对于一个新事物和新举措好坏的判断,要看最终结果、看效果。”
不等靠要,不束缚于路径依赖,不畏难,不怕闯。杨华董事长的话让改革、创新路上每一种勇敢的摸索和艰辛的尝试,都值得期待,值得被尊重。
不忘初心:石油精神照亮前行路
“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从来都是在压力和挑战中前进的,也一定能继续在压力和挑战中不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对困难之下石油人的鼓励,也成为海油人不忘初心,践行石油精神的真实写照。
每个案例的背后,都是一群坚守奉献、不断突破创新、推动公司向前的平凡人。
“我们的团队从业时间短,非常年轻,但丝毫不影响他们在市场上开疆拓土,因为他们满怀着海油人的激情,敢于直面国际石油贸易巨头和国内同行的竞争。正是靠着这种睁大眼睛盯市场、甩开膀子跑市场的拼搏精神,正是靠着这种不畏市场严冬、无私奉献敬业的奋斗精神,他们为塑造中国海油贸易产业品牌添砖加瓦、聚沙成塔,在建设国际一流能源贸易公司的征程上大踏步前进。”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郑保国在案例分享时的一番感慨,说出了在场与会领导干部的心声。
“虽然历史条件已经发生了变化,但‘石油精神’永远不会褪色,而是随着时代变化不断增添新的内涵。”杨华董事长说。
不忘初心,传承、弘扬、践行“石油精神”,不仅是海油人在低油价下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必然选择,更是海油得以不断探索丰富自身文化内涵的信仰之根。
以人为本:让员工成为改革“主人翁”
在改革的洪流中,企业要关注个体命运,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让每个个体主动成为改革的参与者。这样才能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凝心聚力。
对此,此次工作会上,杨华董事长在总结报告中指出:“公司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合法合规、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认真听取员工的利益诉求,尽可能维护好每一位员工的正当利益,做好对改革的预期管理,让员工们发自内心支持改革,积极主动参与改革,共同维护好公司和谐稳定的大局。”
他强调:“要突出员工在企业改革中的‘主人翁’地位,通过改革创造更多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机制和平台,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员工在改革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杨华董事长对于公司改革和员工利益和谐共生关系给出的深刻解读,成为困境中突围的单位的圭臬。
“改革不是不讲人情,而是要讲有原则的人情。”
“不能政策定完后就一刀切,盲目进行改革,如果这样做,改革必然会招致失败。”
气电集团总经理、党委书记王中安谈到改革感触尤深。
2016年,气电集团全面启动销售贸易体系的大区化改革过程中,除了进行及时的改革宣贯和政策解读外,华东大区公司对在管道建设、动迁以及液化厂建设过程中有过奉献的员工,离开后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产生的影响都进行了综合客观评估。
事实证明,这种考量和做法赢得了人心,更争取了和谐的环境,改革完成了,人心没有涣散,安全生产得到了保障。
心怀个体,将个人命运如此紧密地镶嵌于企业的战略决策过程中,将企业的发展命运与每个员工的荣辱前程紧紧相扣,是这个年轻的企业在巨大的挑战面前保持沉稳定力的能量之源。
再深的寒夜里,只要胆识不灭,勇气不断,人心不散,探索不止,鏖战寒冬,何以为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