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安全环保部质量处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习专区 > 正文
散落繁星汇光芒
来源: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文昌油田群作业公司 |作者:张伟宁 |日期:2023-10-13

散落繁星汇光芒

——南海西部“织网式”高效开发文昌海域边际油气田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文昌油田群作业公司

张伟宁

灿烂的阳光下,海南省文昌市约148公里处的南海西北部海域,泛起层叠的亮光。在这里,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下称有限湛江)2008年陆续开发建产的7个边际油田和3个边际气田,正有条不紊地产出宝贵的原油和天然气。13年来,已累计生产原油超2200万立方米、生产天然气超26亿立方米,开发效果好于预期。

有限湛江文昌油田群作业公司(下称作业公司)总经理介绍,这些油气田的油气藏具有边底水、低渗透等特点,且储量规模少,属于典型的边际油气田。

边际油气田被称为“鸡肋”——前期的勘探阶段,投入较大;开发阶段,却因预期产量低、经济效益差、开发成本高,难以实际开发建产,难以见到效益。然而,这些油气田的实际表现,却让人刮目相看:投产至今一直保持高效生产态势,2009年、2015年原油日产量两次冲上5600 立方米的峰值;气田群日产也在100万立方米以上,成为供气香港的重要气源。这些油气田是如何逆袭“改命”的?

增产“千般艺”,上演“连环计”

今年6月,文昌19-1-C7H1(简称C7H1井)换泵提液后,产量大幅增长。

6年前投产的C7H1井,曾是文昌19-1N油田的主力油井之一。今年开始,因地层压力低、泵挂浅,该井无产出。油田现场积极与生产部、作业公司沟通修井事宜。生产部油藏专业人员细致分析后认为,可通过换大泵并将泵下深至7寸套管处解决问题。作业后C7H1井日产量增至330立方米。

C7H1井的生产历程,一定程度上折射了整个文昌油田群的生产情况。

南海西部研究院科研人员介绍,一般而言,边底水油藏钻井、开发后极易被水淹,但他们细心研究发现,文昌油田群的边底水油藏,油藏与水层之间,发育有钙质层,阻止了边底水的快速推进,且边底水油藏天然能量充足,油田由此得以开发。而随着生产年限的延长,油田很快进入中高含水期,产量下降快。他们采取换大泵提液的举措,力求稳产、增产。

“我们常说的换大泵提液,就是将油井的电泵换成大功率电泵,让油井里的油水混合物更快更多的进入平台生产系统。”作业公司生产经理说。

换大泵提液,带来了产液量的大幅提升,有利于原油增产,但对油田的油气水处理能力及电力供应提出更高要求。对此,作业公司及时挖潜、升级地面设备,重点是提升供电能力和生产水处理能力。2022年,作业公司完成文昌海域电力组网改造,结束了文昌区域各平台过去“各自为战”的“孤岛电站”的时代,同时挖潜4个井口平台物理脱水能力,并在2个井口平台扩容升级生产水处理设备,投用后油田群产液能力达到8.3万立方米/天。

此外,作业公司还努力提高油气井的生产时率以增产。他们注重油气井的精细管理,以长寿井为标杆,包井到人,精心呵护;努力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并利用台风停产时机更换老旧设施。得益于油气井的精细管理,油田群生产时率不断提高。

油田群各生产平台均设计有钻修机,平日员工们加对强钻修机的维护保养,确保随时可用。一旦油气井故障,立即维修。对于有增产潜力的油井,利用钻修机大力开展增产措施作业,今年已开展措施井作业16井次,累计增油超4万立方米。

对于少数低产低效井,作业公司制定了专项管理制度,一井一策以增产。比如,对井筒积液停喷的文昌9-3-B1H井,进行换层、补射孔和酸化解堵作业。今年第一季度,文昌9-2/9-3气田天然气产量较年初计划超产500万立方米。

开发善“织网”,管理“一盘棋”

文昌油田群内的油气田,上世纪90年代勘探发现。这里水深普遍超120米,且油田零星分布、储量小,又是边底水、低渗透油藏,难以经济开发而沉睡多年。

为变储量为产量,有限湛江想方设法提升这些油气田的开发经济性。经多年研究,他们实施“联合开发”策略破解难题。

2008年、2009 年,他们先将文昌19-1、15-1、14-3、8-3油田被作为一个整体开发。随后,又依托这些油田的设施资源,继续在该海域进行滚动勘探,一旦发现新的储量,再一次依托现有资源开发建产。如此,其后又成功开发了文昌19-1N与8-3E两个油田。

而对于滚动勘探发现的文昌13-6低渗透油田,有限湛江直面油层识别、“甜点”预测、储层保护等多重开发挑战,针对性地开展科研攻关,最终使得该油田顺利投产。

2015年以来,油田群内的部分油田含水上升快、产量下降快,迫切需要采取新的举措稳产、增产。深入研究油藏、充分认识到油藏的增产潜力后,他们通过加密调整井等方式挖潜增油,并通过开展内挂井槽改造,努力挖掘井槽资源,累计投产调整井37口。

文昌油田群内的3个气田,也是通过“织网”高效开发的。

1994-2005年勘探发现的文昌9-2、9-3和10-3气田,属低渗凝析气藏。发现后同样久未开发,主要原因是单个气田储量少,难以达到经济开发要求,且下游市场难落实。对此,有限湛江优化气田开发方案,实施3个气田联合开发以降低开发成本。

3个气田投产后,气井重烃组分含量偏高,原设计高含二氧化碳气井产能不足,导致外输天然气不能满足用户合同要求。针对这个难题,他们又通过优化深度脱烃工艺、交替间歇开启高二氧化碳气井、掺混其他气田低热值天然气等举措,实现了商品天然气达标外输。

多年“织网式”勘探开发,目前文昌油田群作业面积已达2500平方公里。

油田群内的井口装置多、距离远,如何管理也是一项难题。文昌油田群依靠FPSO“海洋石油116”、文昌13-6平台和文昌9-2/9-3平台三个中心装置,整个油田群在资源配置、维修作业、生产监控方面推行一体化,促进了资源的有效调配与优化利用。比如,三个中心物料调配互通有无;凡有大型维修作业,统筹协调不同装置的技术骨干“集团军作战”;利用“海洋石油116”和文昌13-6平台中控室,对所有采油平台进行生产数据集中监控。由此,油气田生产管理实现了最优的“一盘棋”。

提效“轰油门”,智能“添新翼”

当下,有限湛江正努力为文昌油田群的明天作各种努力。

文昌油田群主任工程师介绍,对于像文昌油气田这类的边际油气田,随着开发年限的延长,稳产增产难度会越来越大,而且操作成本难以降低。对此,必须努力提效,油田群才有明天。

台风遥控生产,是油田群提效的重要举措。

当下,浩瀚的南海,海景如画。不过,季节转换之际,南海的台风接二连三,影响油气生产。2022年,作业公司完成了低等级台风遥控生产改造,通过“撤人不停产”,每年至少可增产1万吨原油。

除此之外,作业公司增效不拒细流,方方面面提效益。比如,通过创建标杆井口平台,提升生产现场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以增效;充分发挥两个技能专家工作室的技术攻关优势,相继实现艉输软管、仪控设备等关键设备国产化应用以提效。

今年文昌油田群还集中抽调各平台中坚力量,组建自主维修小分队,集中力量开展透平、干气压缩机和直流输电系统等关键设备年检自修作业,既锻炼培养了员工队伍,也带来可观的成本节约。

细流汇江河,今年第一季度,油田群通过自检自修、、三新三化、生产精细管理等举措,累计降本近千万元。

科技增效威力大。文昌油田群“5G+海上智能平台”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扩大了质效提升的空间。目前,作业公司已在文昌9-2/9-3气田成功实施了该项目。以5G网络为基础,油田群将依托手持智能终端和视频监控,实现智能巡检和融合通信,提升了巡检、响应和指挥等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工收集、统计和上报信息的工作。特别是智能巡检监控,能尽早发现安全隐患,不依靠人力实地操作,有效降低了安全风险。


联系电话:010-84885418、84885339、84885009 电子邮箱:hgscb5009@126.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四区16号楼518室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安全环保部质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