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信息
入秋的申城,天高气爽,凉风渐起。站在四川路桥上翘首南望,蜿蜒的苏州河南岸绿化带郁郁葱葱,镶嵌在红花绿树中的上海石油第一加油站在茂密枝叶的掩映下若隐若现……
这座加油站毗邻闹市区,往南一箭之地便是闻名退迩的南京路,东靠外滩,北面与老上海的邮电大楼隔河相望。平常,这座规模不大而外观一新的小站显得十分忙碌,来加油的车辆络绎不绝,其中不乏老客户,他们都知道,这里是南苏州路198号,被加油工称为“1号站”。为何上海石油旗下近600座加油站,偏偏此站为“NO.1”?要是问那些石油行业的老员工们,他们中了解这段历史的便会娓娓道来……
第一家中国人开办的国营加油站
解放前的上海有三家经营加油站业务的洋商公司:美孚、德士古和亚细亚,出于商业竞争的需要,他们抢占市场,在市区主要马路边设点建站,特别是作为商业中心的南京路周边地区更是建站竞争的黄金地段。在“洋商三公司”的垄断下,成品油零售市场由他们一统天下,国人根本无法介入,上海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一座属于中国人开办的加油站。
到了1946年,当时的中国石油公司上海营业所在市区先后造起了两座加油站,一座是建在苏州河边的四川路桥加油站,也就是现在的“1号站”。(另座是建在愚园路底中山公园对面的中山公园加油站。)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这座加油站由军管会接管,之后上海石油公司在为加油站编号排序时,将它命名为:第一加油站(1号站)。
现已退休的原上海石油零售公司经理沈士祥管了20多年的加油站,谈到“1号站”颇有感慨:“现在建成座加油站不算什么,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洋商三公司竞争激烈,黄金地段要建造国营加油站,实在是太困难了,也是令人振奋的!这座上海乃至中国的第一座国营加油站,实在是前所未有的创举啊!”
为寻常百姓车加油
当年,由于“1号站”的地理位置近闹市区,众多的商务金融机构设在外滩,包括福特、顺风、雪弗兰、还有菲亚特、雪铁龙、凯迪拉克,或者是比较大众化的小奥司汀。车主当然都是上海滩的达官贵人、商界名流以及他们的家属,有时各国领事馆的车辆也光顾这里。加油工们都是小心谨慎,生怕得罪了他们,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如今,汽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现在的“1号站”门前车水马龙,到此加油的车辆往往一辆接一辆,动輒在泵岛前排起队来。可以想象,当时的车流量已无法与今日相比。在加油站对面的街沿上驻足片刘,那些出入的小车就是一道风景,让人眼花缭乱:庄重的别克、豪华的大奔、小巧的QQ……还有的车身上装饰着自己喜欢的个性图案。在附近一家银行工作的夏先生前年买了一辆“广本”,一直是“1号站”的老客户,通常每周来加油一次,和几位加油工十分熟悉,加油时总忘不了和大家聊上几句。他们银行的同事买车的很多,都是这里的常客。夏先生表示:“我喜欢到中国石化加油,到这里加油方便,你们的员工也很客气!”
设施规模今非昔比
凝望着今日的1号站,外观形象焕然一新,“满天星”的中国石化标志在秋日柔和的阳光下放着异样的光彩,两条加油通道上清晰的方向箭头引导着车辆有序进出,泵岛上的加油机被员工擦拭得一尘不染。从加油站建成那时起,“1号站”就无法拓展营业面积,至今还是保持原来的500平方米左右,但在布局上做到了精心策划,有2台加油机8支加油枪,三个储油罐的容量达到70立方米,满罐时可存储油品近7万升。
约10年前,上海石油开始对加油站安装油气回收装置,以提升空气质量。之后,常来加油的客户惊奇地发现,与以往相比,这里已闻不到油气味道。站安全员介绍:“改造后,加油机内安装了油气回收泵,并改用完全密封的专用加油枪,可有效回收加油过程中挥发的油气。”提及改造后的益处,上海市环保局一位处长认为,这是件对社会、企业、员工都有利的好事,“既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空气污染,又节约了能源,提高了作业场所的安全系数,有益于员工的身心健康”。
走进上海石油的档案室,从泛黄的资料中依稀可看到“1号站”当初的规模:一台加油机,一部顶车机,三个地下小油罐,储油量约5000加仑,约折为22000升,还不到目前的三分之一。退休老同志谈起“1号站”的加油过程,记忆犹新:“那时这里的加油泵是手摇的,泵体高约3米,上部是一只筒形玻璃罩,里面装有汽油,下面是用铁皮围成的圆锥形泵体,玻璃罩外面有一个用于计量的刻度表尺,摇柄伸在铁壳外,另一头挂着皮管和油枪,加多少油就看玻璃容器上的刻度表尺,玻璃罩内的油加完,再由加油工摇上去补充……”
“1号站,就要有一流的服务”
“您好!”“欢迎光临!”“1号站”的员工每天都带着微笑招呼着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一袭蓝衣,胸口佩戴着优质服务的卡通徽章,精神饱满,引车、加油、唱票等所有的环节一气呵成,显示着中国石化的品牌形象。站长一直勉励大家:“1号站,就要有一流的服务!”“八步法”是加油工最基本的操作流程,“招手引车、引车到位问候顾客、询问油品及数量、开油箱盖加油、擦车窗、盖油箱盖、唱收唱付、引车出站”看似简单,但动作规范到位却不容易。他们经过苦练,成了行家里手。“引车时,就像一名交警。”老客户称赞道。
除了加油,员工们还注重一些人性化的服务。接近闹市区,外地客人往往会问路,他们就练就一手绝活,个个都是“活地图”。答复附近的马路、弄堂、商店、机关如数家珍,分毫不差。去年,为了迎接进博会,他们在泵岛前向驾车一族发放宣传册,倡导文明行车,还互帮互学地开展了“迎进博会百句英语学习活动”。他们每天把加油站的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保持环境的整洁舒适。在加油站的便利店里,各类商品摆放整齐,营业员热情迎客。客户买一袋大米、一箱矿泉水他们帮着送到车上。今年2月底,老客户张先生办喜事一次买了8瓶茅台酒。时隔1个月后的一天上午,他又来买3瓶,说当天中午要宴请客人,但便利店只有2瓶,“您先拿2瓶吧,另1瓶我马上送去。”员工立即开着电瓶车,到附近的胜利加油站“借”了1瓶,直接送到了客户用餐的酒店。
往事如烟、岁月如歌,“1号站”临水而居,数十年来聆听着黄浦江苏州河潮起潮落,在都市的喧嚣声中潜移默化地展示着自己特有的魅力。夜幕降临,繁华的上海滩万家灯火,黄浦江水波澜不兴,南苏州路上来往的车辆闪着朵朵灯光,把“1号站”映照得愈加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