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信息
企业文化引领安全发展
国能蒙西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焦化二厂郝艳霞
忘不了,2008年的春天,荒原戈壁再绽春颜,神西人吹响了焦化工程的第二次“革命”胜利的号角,从此在黄河的东岸、千里山的西边,在继蒙西焦化一厂后又多出了一道靓丽风景——蒙西焦化二厂。
“用臂膀创大业,咱奋发争上游,赛江南的美景在新世纪造就……”这是《西部放歌》里的一句歌词。歌词里的磅礴气势正如蒙西的建设者们,他们攻坚克难,风雨如磐,努力奋进,砥砺前行,如今15年过去了,15年的征程,他们在悠悠岁月里弹唱了自己心中的神奇西部,唱出了用凌云气魄开创时代辉煌的决心。
这是一首创业的英雄“史诗”
“不完成任务,绝不休息!”皮肤黝黑、满胳膊腱子肉的年轻小伙儿扯着嗓子,和黄沙里的工友们相互打气。不停挥舞铁锹的无数只手硬是在地底5米处打下了“天下”,罐区雏形完成。
黄沙扑面,烈日悬空,白日惨淡。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日夜更替。
2008年11月,第一炉火红的焦炭出来的时候,有人笑了,有人流泪了,有人发出欢呼雀跃的呼喊声,有人凝神贯注……有幸见证这一切的所有人,谁都不会忘记,那无数个不眠之夜。
简陋的工房里,夜夜点灯到深夜的图纸测绘;炎炎的烈日下,刚毅的脸庞古铜色的臂膀挥汗如雨;冬夜里蜷缩在机焦侧的“看火工”,来回巡查的“看火工”,狭小炭化室里的更瘦小的“看火工”,当然这是“看火工”的前身。在那齐头并进的工程项目管理中,我记得这样一群人:头戴安全帽,成天一心扑到工地上,细心查看每处工程,这里不牢固马上整改,那里不达标马上返工……在那黄沙满眼的工地上,我记得这样一群人:天蓝色的工装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工装上那一圈圈白就好像白色的浪花。周而复始的工作令人神经要崩溃,然而心中坚定的信念就像是一剂良药,支撑着黄沙地里的一群建设者,焦炉建起来了,那一双双手一块块砖垒砌起来的炭化室,那炉顶就像牛角灯一样的火孔,点燃了建设者的希望,结出了胜利的果实。年轻的建设者们,硬是在寒风呼啸、骄阳似火的天地间书写了神西历史崭新的一页,唱响了建功立业的凯歌。
“瞧瞧,这群姑娘,这哪里是姑娘,分明是一群汉子!再瞧瞧这群汉子,这哪里还是男人,这分明是一群‘野驴’!”当有人看到工地上的姑娘小伙挥汗如雨的时候,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叹。
蒙西的历史会铭记这一切。二期的工程建设,是一次挑战,也是机遇,是一个历史性的超越,当安装工程完成的时候,每个人的心里是高兴的,也是紧张的,如果不达标,那将意味着过往的种种都付之流水。细致、耐心、紧张的调试工作,在经过一次次认真检查、严格细化步骤的验证后,最终绽放了欣慰的笑颜:二期成功了!第一炉焦炭的诞生,第一批化产品的诞生……这许多个第一让蒙西的旗帜高高悬挂,迎风飘扬!也锻造出了蒙西精神:不畏困难,吃苦耐劳,永不言弃,锐意进取!
时势造英雄。千娇百媚的姑娘洗去铅华,成为巾帼将士;风华正茂的小伙仿佛经历了战火,已淬炼成钢;……焦化二厂的建设者们,从来都是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
“心语星愿”夯实安全基础
“什么?上级要求搞本安体系建设?这玩意儿,谁闹过呀……”我们的故事,就从这本安体系建设开始。
“这是焦化厂,是高危行业,必须实现本质安全。”“话没错,可这也太啰嗦了吧?!有必要闹得这么复杂?这不是整人呢么”……什么样的声音都有,最终只汇成了一句话:安全,要所有人都安全,所有人都要有“我要安全”的觉悟,而不是被人强制。本安体系建设正好创造了一个很好地平台。从最初的不理解,到后来的全力支持,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这是一段思想的发展历史,更成了所有人的“心语星愿”。
每一个岗位都有了岗位安全责任制,都有了岗位标准化作业流程,都有了危险源辨识,都有了岗位安全知识,……在发展的过程中,每个人对安全的认识日益深刻,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嫌啰嗦变成了安全“骑手”,大家开始用语言描述安全,用心灵感受安全,用行动实现安全。这也成了每一名职工的心语星愿。
“宁做事前检查,不做事后返工”“脚踏实地,才会安全”“工作中最大的敌人就是马虎大意”“我建议企业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技能专业化培训,鼓励更多的青年员工学习安全知识,消防知识,考取注册安全工程师证、注册消防工程师证,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融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安全来不得半点马虎,不能有丝毫打折,我们要坚决杜绝‘三违’,规范操作,安全生产,只有安全才能出效益,才能让企业稳定发展,才能让家庭免受痛苦。安全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也是我们幸福生活的基石。”……在“我的安全梦”安全寄语活动中,该厂全体职工结合岗位实际,用心表达对安全的感悟、认识,为企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在一次次的工作实践中,在不停地感悟思索后,不停地积累经验,丰富岗位隐患知识、操作技能,每一名职工逐渐成长为了岗位“多面手”。事故案例学习,身边无三违,安全知识宣讲,岗位技能比赛……琳琅满目的安全活动,激发了所有人的斗志,这是肯定,是前进;每一名职工自觉融入安全管理工作,已成为安全的主人。
亲情文化唱出安全欢歌
有爱的家庭是温暖的,爱的家庭里走出来的职工浑身都写着“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他们深知,自己所有的努力与奋斗,安全工作与辛勤汗水,能为妻儿织就一张密密的幸福安全网。而家的另一端——妻儿期盼关爱的眼神则时时刻刻牵动着每一个焦化汉子的心。
谁人没有父母?谁人没有妻儿?谁人没有子女?人间有爱,这亲情是爱,更是一份安全幸福责任。一个个典型的事故案例,一个个现代企业里“西海情歌”的故事,让人难过之余,无法自拔,原来伤痛是刻在心上的一把刀,割碎的不仅是生命,还有永不消逝的悲伤,正如可可西里的志愿者一批批传递,一次次传递爱。西海情歌丰富了可可西里的色彩。
刀郎用一首“《西海情歌》”丰富了可可西里的色彩,我们今天要用一封封家书丰富安全的真谛。
“亲爱的老公:昨天你下班回到家,凌晨1点了,我看着你疲惫的身躯,……我希望我和儿子可以成为你永远幸福的惦念。……”这是王改燕写给丈夫冯武忠的安全家书,在车间的班后会上,王改燕动情地倾诉,让在座的所有七尺男儿的心再也硬不起来。这倾诉,又何尝不是妻子对他们的殷殷关爱与期盼呢?
“焦化行业是高危行业,有许多危化品。比如粗苯、硫黄……”晌午时光,明媚的阳光下,焦化二厂所属各车间工会主席站在宣传栏下,为家属协管员详细介绍着焦化知识,讲解着丈夫的辛苦。
“从来没想过,他需要承担这么多!他回到家从来不说,基本就是吃完饭就是睡觉。以前我总抱怨他不关心我,不和我讲话,就知道睡大觉,现在我知道了,他是工作太辛苦了,……”家属协管员王艳花略带懊恼又充满感情的诉说,说出了所有家属协管员以及男职工家属的心声。
“以后我要多关心老公,让他开心地去上班,平安地回家。家就是他的后盾,我就在家里为他筑造‘遮风挡雨’的港湾,温暖而充满爱……”
“我要与老公一起学习安全知识,一起学习安全岗位操作技能,做好他的安全智囊团亲友,时时提醒他安全操作,因为他的安全不再是属于他一个人,他同时还属于我们这个家庭。……”
…… ……
一封封安全家书,一声一句总关情。真诚的祝福、真切的问候,家里家外用亲情编织起了幸福生活的安全网络,浓浓的爱意筑牢了安全的亲情屏障和思想防线,大家在亲情传递中,弹唱了一曲安全欢歌。
最美“和声”圈粉无数
欢快洒落在心窝里,宛如活泼轻盈的精灵,伴随着乐曲,在舞台中央袅袅徐来,姿态优美的“礼仪小姐姐”们正在展示着自己的风华正茂,展示着企业的蓬勃朝气。这是迎接十二运的礼仪大赛的一个场面。
时隔多年,那时那景,依然清晰如昨。当年的礼仪小姐姐们早已成为了妻子,成为了妈妈,礼仪小哥哥们也已成为了丈夫,成为了爸爸。而历史永远铭刻了那年的“漫天飞花”。乌海市总工会组织的礼仪大赛,是一场风华绝代的“礼仪盛宴”,焦化二厂则成为了那场盛宴的精华,摘取了大赛二等奖的荣誉,也吸纳“粉丝”无数……
2011年,建党90周年,乌海市“永远的旗帜”大合唱比赛拉开了序幕。“我在你心里,你在我心上,我们的青春伴随你,纵情翱翔……”一首《旗帜颂》传唱到了至今。清亮的歌声,回响在了每一名职工的脑海里,在建党99周年的日子里,那些逝去的日子如潮般回归,清亮的歌声唤醒了党员的初心与使命,那年的歌声则是记忆里最美的歌声。百人大合唱的“和声”,永远镌刻在了历史里。“黄河明珠奖”,是最高荣誉,也是最强音。
2012年,鄂托克旗总工会“北方电力杯”知识竞赛,全旗98支参赛队,在经历无数次的“冲锋陷阵”,焦化二厂代表队一路披荆斩棘,最终夺取了胜利的“碉堡”,获得了竞赛一等奖;时隔3年,在2015年鄂托克旗“中国梦·劳动美·爱我鄂尔多斯”的知识竞赛,108支参赛队中,该厂的参赛队再一次过关斩将,脱颖而出,又一次站在了冠军的领奖台上;2021年,在乌海市建党100周年红歌比赛中,该厂冲锋在前,《中国军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激昂的歌曲旋律在所有员工的爱国情怀里,再一次冲到了冠军的领奖台上;新冠疫情的三年,该厂优秀的党员职工群众积极加入志愿服务队,化身“大白”“红马甲”,认真学习核酸检测技术,用心维护秩序,协助医护人员做好核酸检测工作……
生活仅仅是初夏,未来路还很长。鲜花和掌声只是一时的,唯有马不停蹄地加油努力,才能一路繁花相送。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匆匆12载,焦化二厂人在蒙西这片热土上,诠释了英雄、奋斗、安全、努力、文明、价值……,你瞧,此刻他们正迈步前行,走在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一流煤焦化企业的征程中,有苦有泪,有笑有甜,当然也少不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