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安全环保部质量处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习专区 > 正文
山沟沟长出“黄金叶”
来源: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公司 |作者:刘丽芬 |日期:2023-10-13


山沟沟长出“黄金叶”

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公司刘丽芬

一片茶叶,成为了龙坑村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缙云,是浙江的一个山区县。而缙云县大源镇龙坑村,就躲在层层叠叠的大山褶皱里,村子不大,全村人口860人左右。因为交通闭塞,吃饭全靠天,多年来,村里的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沦为不折不扣的“空心村”。

转变发生在2008年,镇海炼化参与浙江省“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帮助乡村低收入农户在五年内摘掉了贫困帽子。龙坑和其他5个缙云乡村迎来了300公里外镇海炼化的结对帮扶。

因村施策制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镇海炼化和当地村双委开始摸着石头过河。根据地方科研部门调查,龙坑村地处780多米高山,终年云雾缭绕,气候凉爽,干湿度佳,很适合黄茶生长,微酸的砂壤土有利于黄茶叶香气物质的形成。在大山深处种黄茶的想法,就这样催生出来。

把菜地建成茶园,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个疑问在村民们心里头盘桓了许久:建在家门口,当然是好事。可祖祖辈辈都靠这点地种粮食,要是赚不到钱,吃饭都成问题。要改变落后的山村经济面貌,得先改变村民的思想观念。镇海炼化扶贫调研特派员,每年两次往返缙云县,为农民技能培训出谋划策,宣传种植黄茶潜在的经济效益。2012年,镇海炼化资助龙坑村7万元,推动首个百亩缙云黄茶基地落地。

茶苗经三年成长,亮黄的嫩芽缀满枝头,其效益是村民原来种红薯效益的10至20倍。村民们开始弃“薯”种“茶”,100亩、200亩……龙坑的荒山之上,黄茶园使劲蔓延。2016年,龙坑村已种植黄茶260亩,村里实现人均农户增收约4000元。缙云黄茶,也成为了当年杭州G20峰会的指定用茶,其品牌价值评估为1.6亿元。

那年春节,25年前离开龙坑村,去福建打拼的郑国杨决定返乡,竞选上新一任村支书。此时,龙坑开启了“千亩黄茶第一村”建设。村经济新一轮再投入带动前所未有的种茶返乡潮,原来冷冷清清的村庄变得分外热闹。

如今,龙坑村的1500亩耕地全部种上了黄茶,片片好茶飘进农民荷包,变成了真金白银!

一片叶子催生十年蝶变,规模从100亩到1500亩,知名度从零起步到G20(杭州G20峰会指定用茶),村民年收入从1000元到20000元。相比今天龙坑村1000多万产值,扶持第一个百亩黄茶规模化种植的7万元启动资金似乎微不足道,然而郑国杨看来,正是第一个100亩,让人看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联系电话:010-84885418、84885339、84885009 电子邮箱:hgscb5009@126.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四区16号楼518室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安全环保部质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