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工作委员会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习专区 > 正文
【2024年作品】创新在争议与寂寞中坚持——CCS托底碳中和
来源: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 |作者:王永胜 |日期:2024-9-29

“有记录以来最热3月”“最热4月”“最热5月”……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持续加剧,这样的标题几乎每个月都会出现在新闻媒体头条之上,警告我们全球气候变暖形势的严峻性。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2024年6月5日发表的演讲中表示“在过去一年里,气候形势逐月升温。我们的地球正在试图向我们发出讯号。”

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正式作出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郑重承诺。国内致力于碳减排相关研究、技术开发、工程示范的热情空前高涨。

回顾2010年煤制油CCS(一种将工业排放尾气中二氧化碳提纯后送入深部地层实现永久封存的技术)示范项目启动建设的场景,依然令人心潮澎湃,又感慨万千。

创新在争议中启程

2010年6月1日煤制油CCS示范项目奠基,启动建设,经过7个月紧张有序奋战,2010年项目建成,国内乃至整个亚洲的第一吨二氧化碳注入目标地层,标志着项目建设任务顺利完成。总投资达1.7亿元。

“真是人傻钱多,这种技术写写文章就是了,还真下血本”、“外国人忽悠的,怎么可能做这种赔钱赚吆喝的事”、“往地下注入那么多二氧化碳,安全有保障吗?漏了怎么办?”、“这是往地下埋个不定时炸弹呀,靠谱吗?”、“投入那么大,能持续吗?”“不担心地震吗?”“没有标准、没有规范,责任你们自己担,还是无限责任”……

“CCS作为全新的技术领域和未来产业,宗旨是为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共同挑战而不懈探索,我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项目集结了国内顶级的科研院校和工程技术公司,对这一开创性技术路线充满信心”、“我们的项目是一个多学科、多行业、多领域的全新的项目形式,问题确实很多,但我们一定要给问题找方案,绝不给困难找借口”、“单个项目看只投入没有回报,但放在全球视角、全人类有序发展的格局下看,应该是代价最小,效果最明显的技术路线”……

在争议与质疑声中,煤制油CCS团队完成了方案论证、技术开发、工程建设,稳定运行、长期监测与评价等一系列创新活动。

那年的冬天雪特别大,也特别的冷,施工现场的温度计显示突破零下30摄氏度。那年的冬天煤制油CCS施工现场特别拥挤,也特别热闹,垂直深度超过2500米的三口井建设、地面配套设施建设,同时集中在这一万多平米的“舞台”上同台竞技。

发动机的轰鸣、钻井机的震动、起重机的摇摆、指挥手的哨声、负重者的号子、技术员的讨论、学者的争执,热气腾腾、人声鼎沸的小“窝窝”,在一眼望不到边的白茫茫中显得格外突兀,仿佛整个世界的灵性与活力在这一刻都就汇集在了这里。

那年的冬天对于亲历者有太多的回忆。曾经最爱雪中的军大衣栽绒帽,更爱昂扬的红工装黄铝盔;曾经因为外界的争议而心神不宁,也会为技术的争议而面红耳赤;曾经在午夜的钻台上集中精力共赴时艰,也曾在工序间隔围炉夜话畅想未来……

在第一吨二氧化碳注入成功的那一刻,见证者们无不欢呼雀跃,甚尔相拥而泣。内心的喜悦和舆论的质疑让开创者们很快冷静,CCS是个全新的领域,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顺利注入只完成了任务的一半,保证长期不漏才是目的,后续长期跟踪监测还有多少人能坚持?

或许创新本就如此,想要改变一些东西,就要挑战一些东西,既然认准了方向,那就披荆踏浪闯下去,何惧他人笑疯癫。

创新在寂寞中坚持

有准备,有预期,还是有些猝不及防。煤制油CCS项目启动五年后,当初规划设计的目标全部完成,效果喜人,算是交了差,也评了奖,热热闹闹皆大欢喜。

然后怎么办?还需要继续?还能继续?

当社会的热点转移,观众的热情退去,创新的坚持、坚守,多少显得有些尴尬。也许创新活动大抵如此,轰轰烈烈开场,手忙脚乱赶工,着急忙慌结题,皆大欢喜评奖。接着进入下一个项目的争抢,周而复始。然而任何一个新的技术,新的产业都需要持之以恒地投入,久久为功地探索,脚踏实地地总结,在不断尝试和迭代中才可能成长和发展。

既然认定了方向,做好了准备,坚守阶段就更需要付诸行动,具体怎么干?

CCS作为一个全新技术领域,又涉及多个行业和多个学科的交叉,尽管完成了既定任务,但同时也发现了很多新的技术和科学问题。如:“把30万吨二氧化碳放在地下你们就不管了?”、“谁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漏出来呀。”、“评价安全稳定的标准是什么?”“这个区域的煤炭需要开采了,你们需要尽快处理,不能影响采煤安全性”、“这30万吨二氧化碳在地层里是个什么状态?对地层岩石、水是个什么样的影响,对微观结构改造是个什么趋势?”等等。就CCS技术未来规模化发展的要素需求来讲也需要“降低捕集成本”、“提高输送效率”、“提高选址评价准确度”“提高注入效率”“保障注入安全性”等等。

社会热度减退,研究团队缩小,问题却更丰富多彩。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越是坚守者越是坚定者,越接近成功。

人少钱少活不少,收获收益更丰硕。

煤制油CCS人无疑是幸运的,在行业最冷寂的时候,竟然完成了最不可思议的成就。项目启动10年后,围绕“CCS项目保护与持续监测研究”课题,既解决了所在区域煤矿的正常开采;又实现了CCS长期跟踪监测的目的;获得了二氧化碳在地下的分布情况;顺带着,在国际上首次获取了二氧化碳注入后真实地层样品。

当新能源、非常规油气、地热资源等新兴热门方向快速崛起,原来的同行好多选择转行,也时常会听到智者们的质疑“你们的坚持值得吗?”

“顽固”的坚守者们总是相视一笑。

初心不改坚似铁,独步摘星又何妨。

潜心修得通天道,拨云见日笑苍茫。

厚积薄发为碳中和托底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国家提出“3060”双碳目标。至此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有了明确而强有力的碳减排承诺,国内关于碳减排必要性的争论也告一段落。

似乎世间所有的大事都不会一蹴而就一样,中国的碳减排事业刚一重启就快速进入另一个极端。2021年上半年全社会掀起了一股全力打造新能源,将化石能源扫入历史垃圾桶的狂热之风。然而现实总是很残酷,仅仅过去几个月时间,便提出“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全国打响能源保供攻坚战。

短时间内我国不可能完全脱离化石能源,特别是基于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基本国情,做好煤炭高效清洁低碳利用才是当务之急。CCS是解决煤炭高碳排放的终极手段,也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的托底技术,已经得到业界和社会越来越多的广泛认同。煤制油CCS人厉兵秣马十五载,从未放弃其执着追求。

十万吨级的中试项目已了然于心,百万吨级工业化CCS项目方案已经成熟、典型地区千万吨级CCS集群项目蓝图已然绘就。煤制油CCS人正以其主动担当、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孜孜不倦、学无止境的探索精神,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在新征程的大道上踔厉奋发,为CCS产业发展披荆斩棘,为煤制油事业发展开疆拓土,为碳中和伟业托底奉献。

打造企业品牌不是一朝一夕的激情表演,更不是心血来潮的迎合潮流。技术和品牌创新都需要经受得住质疑,更耐得住寂寞,在质疑和寂寞中坚持,在荆棘林中开拓方显创新本色。



联系电话:010-84885418、84885339、84885009 电子邮箱:hgscb5009@126.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四区16号楼518室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