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信息
伴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计量已经从古代的度量衡发展到现代计量。作为关于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计量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高瞻远瞩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质量强国的建设,计量无疑是其中的核心驱动力,站在了发展的最前沿。“科学要发展,计量需先行”,这是聂荣臻元帅在1983年国防计量大会上的题词,它时时警醒着计量人对工作的敬畏与执着。
煤制油化工质检计量中心作为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公司化工板块唯一一支专业化的分析计量队伍,担负着煤制油化工园区内25万吨甲醇、50万吨煤基烯烃、400万吨煤制油等8套生产装置的分析、计量检定和环境监测业务。十五年来,中心积跬步至千里,于毫厘间追求精准,于细微处保证溯源,用“精准的计量数据”指导生产、强化企业科学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以匠心致初心,以精准铸品牌,为公司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筑基,为行稳致远
在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里,中心的宁静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猛然划破。电话另一端,检修车间的技术员们语气中满是忧虑,他们在加工零件时,惊觉千分尺的读数出现了令人费解的误差。尽管这些偏差微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却像一道隐形的障碍,导致整套设备戛然而止。
为了解决这个谜团,技术员们迅速将千分尺送往实验室。这里,计量人员目光如炬,扫过千分尺的每一个角落,确保它的状态完好无损,随后,她慎重地从工作台上取下一组标准量块置于千分尺之下,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测量,不容一丝马虎。她反复比对,眼神中透露出专注与坚韧,仿佛在与微小的误差进行无声的较量。测量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她注意到千分尺的零点存在着2微米的偏差,找到问题的根源后,她取出专门的零点校准工具。将工具卡在测量杆上的圆孔处,然后以熟练而稳定的手法开始校正,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却又不失细腻,当每一次测微螺杆那一抹轻微的“咔哒”声悄然响起,那是螺杆找到精准定位的悦耳音符,都是她对精度无尽追求的庄严承诺。
在静谧的实验室里,时间仿佛凝固,唯有心跳声与那“咔哒”声交织成一首精密的交响乐。心跳声,是专注,是审慎,是对精益求精的执着;那“咔哒”声,是千分尺的灵魂在低语,是误差在向精准低头的忏悔。每转动一下校准工具,她都在与微尘般的差距对话,试图抚平那无形的皱褶,让工件与设计的接口重逢。她的眼神深邃如星辰,映照着千分尺的金属光泽,仿佛能洞察其每一丝微妙的变化。手指轻触,仿佛触碰的是生命的脉搏,每一次调整都小心翼翼,生怕打碎了这脆弱的平衡。她的呼吸渐趋平稳,宛如湖面的涟漪,一圈一圈扩散,带着宁静的力量。终于,当最后一抹“咔哒”声消散在空气中,她轻轻放下工具,目光再次落在千分尺上。此刻,零点的偏差终于被校正。
安检公司的技术员拿着千分尺带着这份敬畏的信任,疾步重返热火朝天的车间,手中的千分尺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工件在千分尺的测量下,与设备卡槽无缝对接。设备在这一刻苏醒,旋转的齿轮,跃动的轴承,每一刻转动都精确到微不可见的毫厘间。
此时中心又被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宁静,电话那头传来激动的赞美声:“真是毫厘之间见品质啊!”
在炎炎六月,这支队伍又奔赴于钢铁丛林般的园区内,无数的管道纵横交错,蜿蜒伸展,构筑起一幅错综复杂的空中网络。小李背负着沉甸甸的钢瓶,宛如背负着一座无形的山峰,他艰难地攀爬着陡峭的竖梯,阳光如剑直射他的眼眸,令他感到一阵阵眩晕,仿佛置身于无垠的沙漠之中。他的额头,早已不再是单颗晶莹的汗珠,而是一场汹涌的汗雨,如瀑布般倾泻而下,打湿了他的衣襟,也洗礼着他坚毅的面庞,尽管疲惫,他仍坚持爬到高塔的平台处开始可燃气检定工作,对讲机中,他与工艺人员的对话坚定有力:“不合格就是不合格,我不能给你签发合格证!”仿佛是对规则的虔诚颂歌。他知道:精准的报警器如同敏锐的眼睛,能在第一时间捕捉到哪怕是最轻微的有毒、可燃气体泄漏,为装置的安全运行争取宝贵的预警时间。他的工作,是矗立在危险边缘的第一道防护墙,每一个细节都必须精雕细琢,每一份责任都需郑重其事。自有毒、可燃气体报警器的企业最高计量标准建立以来,计量人便肩负起了保卫煤制油化工园区安全质量的重要使命。
厚积,为创新育壤
“王工,上次按你说的利用纯物质色谱图比对试样出峰顺序的定性方法,果然很快把经常容易混淆的杂峰去掉了,下午技术交流培训你把这好办法再给大家具体讲讲,以后咱们检色谱的效率就更高了。”
“我这就是经常检色谱总被杂峰干扰,试了好多方法找出了一个更方便的。论学术还得是你,多亏上次你讲了引用误差和相对误差的计算方法和最终表达结果单位,上次考试正好考了这道题,我稳稳地把分拿上了。”
高质量的计量技术服务离不开专业的技术团队,多年来,质检计量人在日常业务学习中,逐步形成了一条先学后用、学用结合、学指导用、用实践学的钻研之路,中心通过常态化开展技术交流培训,激励员工轮流授课、集中探讨的方式,激发员工之间互助共进、互争上游的学习氛围。技术交流中,员工们聚在一起为一项工作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为一个数据、一个结论争论得面红耳赤的画面比比皆是,而他们这么做,只为得出的结论是精准、无可争议的。
薄发,结效益之果
在月末的例行抽检中,计量团队与包装车间的工作人员陷入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车间人员坚称:“微乎其微的偏差,只要在规定的误差允许范围内,似乎无伤大雅,但为何要如此执着?”计量人员则反驳道:“表面上看,少装一点或许能带来短暂利益,实则可能埋下纠纷的种子,招致顾客投诉,甚至损害我们的品牌形象,这不是明智之举。”他们继续解释:“多装一点,假设每袋多10克,那么一吨就相差400克。试想,每月乃至每年的产量是多少?累积起来,损失的利润将是巨大的。”
此时,计量员揭示了一个严峻的事实:园区内定量包装商品的允许短缺量超出了行业标准。车间闻讯后迅速响应,组建团队展开专项攻关,终于将化工板块主要定量包装产品的允许短缺量从±0.1千克严格控制在±0.05千克以内,实现了100%的抽检合格率,这一举措为公司节省了将近2240万元的经济损失。
在神秘的度量衡世界里,计量如同企业的璀璨“明眸”,洞悉每一丝工艺的微妙变化;它亦是企业精准的“标尺”,度量每一个零部件的精细灵魂。风雨十五载,煤制油化工质检计量中心犹如一位不屈的航海者,以每日微小的进步为动力,勇闯计量的浩渺海洋,步伐坚定,矢志不渝地为企业提供躬耕细作的服务。未来,我们的计量工作者将在毫厘的微观世界中雕琢匠心,于分秒的精准间衡量品质。他们将以智慧为笔,用心血为墨,在公司的宏图上绘出更加绚丽的高质量发展新篇,让每一个数字跳动的旋律都诉说着卓越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