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信息
走道旁,设备处,一盏盏照明灯,似点点星光,将夜晚的恩平15-1这座亚洲最大的海上采油平台织就出别样的色彩。灯光照耀下,走道旁的党建品牌展板“党旗红、科技蓝、低碳绿”格外耀眼。另一旁,平台生产区的中控室里,闫亚慧双眸如炬正紧盯大屏幕上的二氧化碳回注系统运行流程图。
初夏南海,海面波光粼粼。
2024年6月1日,在深圳西南约200公里的恩平15-1平台上,搭载的国内海上首个百万吨级二氧化碳回注封存示范项目已安全平稳运行一周年,累计封存二氧化碳超11万吨,每一吨的二氧化碳通过一条长长的“绿色通道”,源源不断地回注至海底“安家”,持续擦亮油田“低碳绿”品牌,为油田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注入动能,为中国油田落实“双碳”目标增添底气。
作为二氧化碳回注系统运维的主要负责人——机械主操闫亚慧如今已然成为这座钢铁浮城巨无霸里的“封碳卫士”,守护着二氧化碳系统的平稳运行。
在海洋油气开采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伴生气,而二氧化碳便是其中的重要组分之一。常规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时,伴生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约20%至30%,恩平15-1油田因为其特殊的地壳条件,二氧化碳含量超95%,是常规油田的数倍。根据测算,恩平15-1平台一共会产生约150万吨的二氧化碳。如何保证这些二氧化碳安全顺利地注入海底,实现永久封存,对于首次接触系统设备的运维人员闫亚慧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二氧化碳回注压缩机每小时排量高达10000立方米,如何能保证设备稳定运行?系统正式运行前的一月,曾有人质疑道。
面对质疑闫亚慧提前两个月对系统流程和设备说明书进行逐条逐页研究分析,梳理设备关键运行数据,制定了设备巡检制度以及定期保养制度,研究出了系统运行巡检关键点36处。那段时间机械办公室里的照明灯,常常亮至深夜,他黑框眼镜后一双眸子红血丝清晰可见,一公分厚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各种数据和检查要点。在设备试运行阶段,闫亚慧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解决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无油停机故障,第一时间带领班组人员针对压缩机出口高温故障进行排查处理,带头清理回注压缩机曲轴箱、测量压缩机关键装配参数,确保了设备的平稳运行。
碧海丹心十余载,能源报国立新功。
“师傅,机械工作这么累,你是如何从毕业到现在坚持十年的?”去年刚毕业的机械班组大学生周雨,在出海工作迷茫阶段曾不解地问道闫亚慧。
“工作其实就是一场修行,机械这个工种虽然看着脏、累、差,但是也要沉下心来去总结领悟。设备是有‘温度’的,要用心去对待。”在二氧化碳回注系统试运行的第一周闫亚慧对自己的徒弟周雨寄语道。十年弹指一挥间,闫亚慧对待平台上的设备始终如同对待自己孩子般无微不至,用心呵护。
士兵不打无准备的仗,系统运行稳定了,也要考虑后期的维修保养。为了进一步完善二氧化碳系统后期设备维修的便捷性,闫亚慧提前组织机械班组力量安全地将二氧化碳压缩机上方5米处的3台额定载荷10吨的故障电动葫芦进行拆除返修。三台电动葫芦拆除并不简单,每台重达1.2吨,而且设计之初上方并没有葫芦维修挂点,要如何将1.2吨的电动葫芦安全从5米的空中顺利拆除呢?闫亚慧仅用一夜时间便制定了分解拆除方法,并制定了风险分析。
“‘碧海丹心,能源报国’的使命担当不能只挂在嘴边,更应该体现在实际工作当中。”作为党员,闫亚慧时常在班组会议上说道。
七月南海,正值盛夏时节,海平如镜,天气闷热难耐。电动葫芦拆除的三天时间里,闫亚慧头顶烈日始终冲锋在前,豆大的汗珠顺着安全帽帽带滴落在绿色的甲板面上瞬间蒸发。搭架子、做工具、拆螺栓……闫亚慧仅用时三天便完美地完成了葫芦拆除返修作业,比计划提前了整整三天。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蔚蓝使命担当,那一刻,全力以赴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在海洋强国、能源报国的征程中,作为一线海油人闫亚慧用最朴实的行动奏响了海上油田迈向“绿色低碳”的壮美乐章。
“二氧化碳的运行期间会面临很多突发、紧急甚至超出预想的故障,面对这些故障要保持冷静地思考、准确地判断和果断地处置,这就需要我们练就过硬的本领,提升专业素质,应对可能到来的各种风险。”作为恩平油田最年轻的机械高级技师闫亚慧说到做到。
整个二氧化碳系统有20台设备上万个零部件组成,任何一个“器官”出问题,都会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这对闫亚慧所在的机械班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闫亚慧却能在数秒内准确诊断设备故障。在二氧化碳回注系统运行过程中,闫亚慧巡检时发现分子筛压缩机排量不足,通过深入分析设备结构,他大胆提出换型活塞环良好提议,得到了现场厂家工程师的认可,并及时解决了气量不足的问题。通过认真细致的现场巡检,他及时发现压缩机填料存在渗漏故障,并积极主导完成了填料更换,保证了机组的安全运行。
“搞维修专业的,你就得敢于提出疑问,敢于打破原有设计,敢于向不可能要可能,敢想敢干才能在蔚蓝海洋里乘风破浪。”
平台二氧化碳压缩机A机、B机的滑油补油箱液位开关在液位正常的情况下经常报警造成压缩机关断,严重影响二氧化碳回注系统运行时率,启动一次二氧化碳回注系统耗人耗时,给现场操作人员额外增加很多了工作量。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闫亚慧对厂家的原有设计提出了质疑,通过自主检查研究发现液位开关内部的导线和触点有高温烫坏的痕迹,耐温不达标,且液位开关浮球的密度与实际的滑油密度不匹配。通过重新对该液位开关选型升级,新型号液位开关操作温度120摄氏度,浮球密度适配滑油密度;同时,他通过上载压缩机控制盘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程序,对关联的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程序进行优化,与厂家远程商讨优化对策,增加液位开关动作关停逻辑5秒延时功能,并配合仪表人员完成了程序修改及下装测试,彻底解决了二氧化碳压缩机因液位开关误动作导致的二氧化碳压缩机关停问题。
“入职中国海油的时候,闫亚慧也收到了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能不能静下心来扎根海油是我最担心的。但是,如今看着他陶醉地查阅二氧化碳回注系统设备完工资料,每天穿梭在撬块各个角落检查巡检,我便知道他是真的喜欢这个职业。”恩平油田作业区党委书记、总经理万年辉对闫亚慧刚入职时的情形依然记忆犹新。
面朝碧海,能源报国的誓言尤铿锵。与海为伴,守护国家能源安全之路,闫亚慧说自己要一直走下去。
入夜,南海,夏风微凉。
忙碌了一天的工作,拖着疲倦的身躯,闫亚慧走出办公室,低头看了看工服左侧的“中国海油”四个字,瞬间他整个人都精神了起来。回生活区路过走道旁的党建品牌“党旗红、科技蓝、低碳绿”展板时,他抬头望了望,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绿色低碳之路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