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信息
缓缓打开时间的长卷,回到二十年前的那个初夏,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不安,一路向北,翻山越岭,到达目的地时,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平原伴随着一星半点的绿横亘在前,同行的便是我的前辈们——利用业余时间在延大函授的石油工人。从此,一心想要教书育人的我,经过笔试面试,便与石油结下了不解之缘。
初识榆炼,刚进延长门。在师傅的一本《榆炼十年》里,寸草不生的毛乌素沙漠,一群热血沸腾的陕北汉子,建成了榆林地区第一个石油助剂厂,三十几人到1000多人,常压加工原油15万吨/年、催化加工重油7万吨/年到50万吨年常压装置、50万吨/年催化装置及配套公用工程,经历了第一次重组,摘掉了百万吨以下小厂的帽子,榆炼商贸楼投入使用,400多户职工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家属楼。这里面有我认识或不认识的统称为前辈的人,他们会在零下二十摄氏度的冬夜,用热蒸汽吹扫被冻住的管线而变成霜人,他们会因为新的化验仪器不准确,坚持每天重复滴样上千次长达一个月,他们会为了新装置一次性成功开车,可以半个月不回家连续不间断地进行测试,他们的名字多次出现在年度先进工作者名单里、出现在劳动模范名单里、出现在师傅们的日常聊天里,在他们身上,我学会了坚持,学会了执着,学会了敬业,学会了奉献。
再识榆炼,已是延长人。经历了榆炼第二次重组,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榆林炼油厂揭牌,隶属炼化公司下级单位,我也成了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延长人。随着油气产业的不断整合,新鲜血液的不断注入,延长石油成为陕西第一大企业,榆炼也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形成720万吨/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扩建新建配套240万吨/年催化、145万吨/年重整、90万吨/年汽油精制、200万吨/年柴油加氢、20万吨/年DCC裂解石脑油加氢、30万吨/年航煤加氢、45万吨/年油煤共炼等装置、21万m3(3上角标)成品油库总罐容、配套400万吨/年发送量成品汽、柴油铁路专用线,占地面积由1000余亩到2230余亩,职工由1000多名到2000多名,职工俱乐部、职工活动中心、职工医院、职工幼儿园、青年家园、餐饮中心建成投用,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陕西省先进集体的取得,数十倍数字的增加,无一在展示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这些成绩与工人先锋号、劳动模范、科技创新人物、十大杰出青年、年度先进工作者、优秀班组长、岗位标兵等各类先进集体、个人的不懈付出和坚持是密不可分的,正是这2000多名榆炼人舍弃了与家人在一起的快乐,错过了孩子的每一次成长,缺席了自己和亲人的生日,将一滴滴油花汇成河,将一幅幅肩膀筑成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埋头苦干”这四个字的责任和担当。我作为亲历者和见证者,曾分享过检修现场的生日蛋糕、曾目睹过满身油泥分不清是谁的工友、曾看到过灯火通明教室里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曾在一份份先进事迹材料中读懂了他们的人生追求。
深识榆炼,共筑延长魂。1905年,满清政府外务部批准陕西省自办延长石油,成立了中国陆上第一个石油厂——延长石油厂;1907年,结束了中国陆上不产石油的历史;1944年,毛泽东亲笔为陈振夏题词:“埋头苦干为陈振夏同志书”,四个遒劲的大字,便是延长永远的魂,一代接一代的延长石油人,时刻铭记着陈振夏的名字,传承弘扬老厂长“埋头苦干”的精神,并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当年的延长石油厂,历经百年蜕变,延长石油从日产原油千余斤到现在的千万吨级大油田,从延长县城一个小作坊到如今生产多元化的世界300强企业,产业覆盖石油和天然气产运储销、油气煤综合化工、管道与燃气、煤炭与电力、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研发、金融物贸等领域,原油生产能力1200万吨/年、炼油加工能力1740万吨/年、天然气产能53亿方/年、煤炭产能1100万吨/年、化工品产能670万吨/年、煤制油110万吨/年、乙醇10万吨/年,走出了一条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深度转化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成为国内拥有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资质的四家企业之一,不断为“成为令人尊敬的创新型国际能源化工公司”而不懈努力。一个个技术创新项目、技术专利、技术攻关,一名名“大国工匠”“最美延长石油人”“埋头苦干好员工”“劳动模范”,有的是我了解的,有的是我不了解的,有的是我认识的,有的是我新识的,有的是我曾经的同事,有的是我现在的工友,正是这十几万延长人,经过不懈努力,不断成长,奋斗前行,筑成了坚不可摧的延长魂,撑起了延长脊梁。
经过漫长时间的磨拭,生命只会留下最粗砥的内核,而在万古岁月的风沙中能传承不断,历久弥坚的,我想,绝非皮囊,必是脊梁。他们肩负责任,不计得失,他们默默奉献,顽强奋进,他们历尽峥嵘沧桑,闯过岁月蹉跎,他们已然成为延长魂,延长骨骼,延长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