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工作委员会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习专区 > 正文
【2024年作品】破局非洲钛白产业“荒漠”
来源: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李东周、王鹏、王颖、程燕 |日期:2024-9-29

——中国自主钛白粉技术首次走出国门

广袤的非洲大陆不仅有撒哈拉沙漠,还有全球最大的钛白粉产业“荒漠”。作为无机颜料之王,钛白粉(TiO2)在涂料、化妆品、医药、电子和环保等领域应用广泛,被誉为“工业味精”。然而目前,3020万平方千米的非洲大地上,没有一个钛白粉工厂在运行。

2023年的金秋十月,在距离南非万里之遥的中国北京,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如期举行。在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南非尼安扎(NYANZA)公司8万吨/年硫酸法钛白粉项目EPC总承包合同的签订,成为中国化学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破荒”之旅吹响的嘹亮号角。“敢为人先、笃实力行”的东华人带着中非友谊的种子,沿着“一带一路”飞越重洋,为非洲钛白粉产业播种希望。

图为多诺万(左二)和东华科技负责人等在签约后合影

走遍全球,寻觅16年,他从中国带回“非洲唯一”

“钛白粉是基础而重要的化工原料,整个非洲钛白粉年需求量约15万吨,全部依赖进口。”尼安扎公司首席执行官多诺万(Donovan)说,“非洲拥有丰富的钛白粉生产原料,其中南非就占全球总量的22%,位居世界第二。但我们目前没有生产加工能力,只能廉价出口矿物,再高价进口钛白粉成品。”

非洲如此美丽却只能依赖别人“打扮”,如此富饶却只能接受价格“收割”,为什么?

这个问题,多诺万16年前就在苦苦思索。2007年,28岁的多诺万考察俄罗斯一家钛白粉企业后,首次产生了引进技术的想法,但未能实现。2008年,他在南非VSMPO Avisma公司担任董事会主席时,又计划将生产金属海绵钛的克劳尔(Kroll)工艺引入南非,也没能成功。

“技术引进过程困难重重,而且这种生产线能耗高、投资大,南非能源供应又很紧张,计划最终搁浅。”多诺万说,正是这两段遗憾的经历,让他下定决心要将钛白粉“追”到手。

2011年,多诺万创立尼安扎公司,致力于南非本土钛白粉高端技术项目的建设。他立下志愿:要让非洲应用先进技术生产钛白粉,从而能够出口更高附加值的产品。此后十余年,多诺万一直在全球寻觅合适的合作伙伴。然而,他走访过许多国家,总是空手而归。

“有一年,我们和新西兰一家企业谈合作,但彼此战略发展理念不合,最终分道扬镳。后来我们又和澳大利亚一家公司接洽,想做一套以高炉渣为原料的小试装置,也一直没做好。”尼安扎公司首席运营官罗布(Rob)2012年加入公司,成为多诺万的忠实伙伴,他对这些年的经历十分感慨。他和多诺万已然不记得考察过多少项目、经历过多少谈判,只记得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转机发生在2022年。多诺万来到中国考察,终于看到了希望——中国企业技术先进、业绩丰富。而且,热心的中国人非常愿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进交流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最终,双方成功携手,多诺万多年的心愿达成了。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南非第一套现代化的硫酸法钛白粉装置,也将是非洲唯一的钛白粉项目。”2023年10月17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完成签约的多诺万喜上眉梢,话语里却略带遗憾,“如果故事情节能够倒放,我们早一点接触中国企业,这个项目现在已经建成了。”

从28岁到44岁,多诺万用了16年,终于从中国带回了钛白粉产业的“非洲唯一”。

立足东方,耕耘60载,他们在非洲创造“中国首个”

圆了多诺万钛白粉之梦的中国钛白粉产业,也在“一带一路”上首次启程。

“这是中国在海外执行的首个钛白粉EPC总承包项目。”东华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立新说。项目内容包括8万吨/年钛白粉装置、30万吨/年硫酸装置、辅助设施、公用工程和厂前区等工程,将应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自有硫酸法钛白粉技术,生产可用于涂料、塑料等领域的高档金红石型钛白粉。项目建设将采用中国标准、中国自产装备,按照中国的项目管理模式执行。

“多诺万先生很有眼光,他找到了中国,也找到了中国钛白粉‘国家队’。”有40余年从业经历的钛白粉行业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徐兴荣表示,非洲的今天,正像是中国的昨天。中国钛白粉行业也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作为中国钛白粉工业发展壮大的亲历者,成立于1963年的东华科技,自创立之初起便开始参与中国钛白工业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和建设实践工作,不仅设计了我国第一个千吨级钛白粉自主项目,更参与并见证了钛白装置规模从百吨级到千吨级再到万吨级的产业化升级历程。

东华科技在硫酸法和氯化法工艺方面深耕不辍,已完成钛白项目三十余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优秀设计奖金质奖等众多省部级以上荣誉,为中国摆脱钛白粉进口依赖、实现自主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经过60余年的深耕与发展,如今,中国钛白粉技术在全球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硫酸法产品的清洁化生产和硫磷钛资源一体化方面已领先国际。“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研发的接连突破,工程能力的持续提升,让中国企业有了‘达则兼济天下’的抱负。”徐兴荣说,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召唤下,中国钛白粉EPC项目首次“出海”,标志着行业发展迈入了新阶段。

对中国技术感受最深的是罗布。“经过一年多的交流和考察,我们对中国钛白粉生产技术和承包商项目建设能力有了更充分的认识。”罗布说,“我们和中国朋友也建立了良好而富有成效的关系。他们反应迅速、严谨缜密、非常专业,总能为我们的难题找到解决方案。”

“南非是第一个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非洲国家,我们珍视这份友谊,理解南非的需要,也愿意帮助他们创造更好的明天。”东华科技营销副总监夏伦刚在项目合作过程中与多诺万、罗布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跨越大洋,前后只6年,它将历史性实现“中非一脉”

在项目所在地南非理查德湾工业发展区,许多人在等待中国企业的到来。

虽然远隔太平洋、印度洋,这个有着中国技术血统的项目,将使中非钛白粉产业一脉相承。项目的建设期为3~4年,算上此前双方磋商酝酿的时间,预计前后只用不到6年就将在南非落地生根。而作为各方的“宠儿”,它也为等待它的人们带来希望。

老百姓期待增加就业机会。多诺万说,该项目将为当地带来大量就业。仅项目本身就可以创造850个直接就业岗位,如果算上间接就业,受益人数将增加5倍;在未来3~4年的施工建设期内,项目还将雇佣2500~3000人。这期间,东华科技还将对南非员工进行培训,提升其技术能力。

南非政府期待项目能够助力产业升级。为此,政府在政策、资金、场地、水电等方面给予了有力支持。“南非从几年前就开始着力推动工业化进程。”多诺万说,该项目将打造新的产业链,实现资源就地利用,非常契合相关政策。夏伦刚介绍道,该项目计划使用高炉渣为生产原料,东华科技正在开展相关技术研究,以期在实现循环经济的同时降低成本、提升附加值——高炉渣价格为1.5美元/吨,变成钛白粉生产原料后为360美元/吨。

南非周边的津巴布韦等国家也期待能加入这条产业链。身为津巴布韦人的罗布表示:“津巴布韦锂矿资源非常丰富,我们计划利用项目副产的硫酸亚铁与之合作发展新能源产业。中国有技术和经验,非洲有资源,这种合作的契机非常好。”

整个非洲都在翘首以盼。多诺万表示,项目投产后将有效满足南非内需,并辐射非洲大陆市场,甚至可能出口到美国和亚洲。他们已经与新加坡一家客户签署了产品销售协议。

目前,项目正处于工程设计阶段。这颗精心培育的种子,在土壤中静静吸收养分,积蓄着绽放的力量。

从非洲大陆深处吹来的微风,带着撒哈拉独特的热度和活力,也吹拂着南非人民对于未来无限的憧憬与期待。中国化学东华科技将以技术为笔、以创新为墨,在南非这片热土上绘就一幅壮丽的工业图景,让“专业绘就美好”的品牌形象在“一带一路”的宏伟画卷中熠熠生辉。



联系电话:010-84885418、84885339、84885009 电子邮箱:hgscb5009@126.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四区16号楼518室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