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信息
金秋十月,是个装满收获的季节。
那是2022年10月3日,我怀着假期的喜悦走出家门,大街小巷车水马龙。林荫道上,景区里,到处热闹一片。我随着一阵阵热闹声,来到了深圳市区北端的莲花山公园。要想领略深圳欢度国庆的全貌,登上莲花山公园山顶便可“一览众山小”。
来到山顶广场,映入眼帘的是备受国人爱戴的中国改革开发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大型铜像。小平同志面带微笑,眼神坚定,步伐稳健,和蔼可亲又力量十足。山下花团锦簇,高楼林立,改革开放的春风正是从这里吹拂中国大地。
朝着小平同志注视的方向望去,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我仿佛看到了200多公里外的大海深处,“海基一号”平台上热闹非凡的场景。这片海域的水深将近300米,海面上一群群鱼儿竞相跳跃,泛起层层浪花,海风也跟着歌唱,飞机甲板上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海油工程师们身着红色的工装,在平台甲板上穿梭忙碌。
就在这一天,“海基一号”平台正式投产。它不仅是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精品之作,更是献给祖国母亲的一份厚礼。中央电视台的屏幕上,“海基一号”的壮丽身影与五星红旗交相辉映,成为了国庆佳节引人注目的焦点。
“妈妈,妈妈,我想和邓小平爷爷合照。”稚嫩且充满活力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
是的,因为一个“春天的故事”,深圳成为改革开放的代名词,位于这里的南海东部石油公司成为中国海油大规模开展对外开放的先行者。1987年,南海东部石油公司与外国石油公司合作,勘探发现了亿吨级的流花11-1油田。十年后,从国外远渡重洋而来的“南海挑战”号生产平台和“南海胜利”号储油轮投用,流花11-1油田开始产出滚滚原油。这里的水深超过300米,是我国第一个深水油田。经过十余年的对外合作,我们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和建造技术经验,南海东部工程建设团队逐渐掌握了自主技术和先进的管理体系,并锻炼出一支属于自己的深水工程建设队伍。
“海基一号”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深水导管架平台,它的基座高达302米,如同一个巨大的钢铁巨人,稳稳地扎根于海底。而这一高度在全球数千座导管架平台中,能与之媲美的也仅寥寥数座。“海基一号”的正式投用,意味着中国成功掌握了用导管架平台开发深海油气资源的能力。然而“海基一号”的崛起,也并非一帆风顺,一蹴而就,背后却凝聚了无数中国海油工程人的智慧和汗水。从设计到建造,从陆地到海上,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困难和挑战。
我虽无缘参与这个举世瞩目的项目,但身边很多同事都是亲历者。茶余饭后,他们时常和我谈起这段刻苦铭心且万分光荣的建造往事。设计之初,面对几乎一无所有的认识、经验和资源,设计团队凭借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封山开路,遇水架桥,成立了跨部门、跨专业的党员技术攻坚小组,吃透了世界上所有超200米水深导管架的细节,作业环境、结构设计、安装方式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为进一步了解南海波谲云诡的气候变化和纷繁复杂的内波流对导管架的影响,项目团队工程师投入了近一年时间进行观测,他们在365个日夜挑灯夜战,在披星戴月中回家,只为给结构设计优化和海上施工安排提供有力支持。
然而,挑战还远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海底崎岖的沙波沙脊成为了导管架稳稳站立海底的拦路虎。为了解海底沙波的移动规律,项目团队设计出一整套深水沙波运移精细化的监测、模拟方案。经过连续一整年的观测分析,最终做出了选址移位、创新安装适应性防沉板的方案,确保导管架安全无误精准安装就位。从设计方案到现实,从建造到安装,还有无数的考验等待着他们。面对建造安装资源的短板,项目组就统筹组织参建各方开展联合党建活动,协调各类资源,对建造场地进行改造,对驳船进行升级,力保导管架装船出海安装的需求。
当97%的设备都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海基一号”,稳稳扎根于南海东部海底时,项目团队日夜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他们用实际行动向我诠释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精神追求。我想“海基一号”平台的成功投产,不仅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精神的胜利。它启迪我们只要有决心、有智慧、有勇气,我们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创造属于我们的辉煌。
2022年年底,“海基一号”从众多重器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当年的“央企十大国之重器”,与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国产大飞机C919、新一代“人造太阳”等并驾齐驱。得知这个消息,我们工程建设人沸腾了。
光阴荏苒,忆往昔峥嵘岁月;岁月如歌,看今朝再谱华章。2024年4月,又有谁能想到,不到两年中国海油工程建设团队又创造了另一个大国重器——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比“海基一号”更高、更重、更宏伟。完成海上安装后,它将与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搭配,接过“南海挑战”号平台和“南海胜利”号储油轮的接力棒,服役于我国第一个深水油田——流花11-1油田。
据项目团队给我说,总高度近428米,总重量超5万吨的“海基二号”平台,是亚洲目前最高、最重的固定式海上油气平台。面对这庞然大物的建造,工程建设一路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特别能胜利”的工程铁军精神,首次应用超过2万吨S420级超高强钢,历经千难险阻攻克了S420级超高强钢焊接工艺难题,为经济有效开发我国200米至400米中深海海域的油气资源贡献了磅礴力量。
“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的手里”“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努力用我们自己的装备开发油气资源。”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殷殷嘱托,就是我们海洋石油人矢志不渝向石油资源更丰富的深海挺进的“灯塔”。一路行来,敢为人先、不惧挑战,攻坚克难、担当勇为的深水工程建设者,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提质提速打造“海基”系列品牌,完成了由国外资源为主导转为自有资源唱主角,由浅水迈向深水开发的“跨越式”发展,带动了设计、建造、安装和设备制造全产业链的升级。工程建设领域的每一次突破、每一步跨越,都体现了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飞速进步和雄厚实力,彰显了海油精神和海油力量。
中国的海真蓝。大海里,“海基”系列闪亮登场。它象征着中国向300米级深水最重要的一跃,中国海洋油气开发的一个崭新里程碑。
又近国庆,“海基二号”甲板上的红旗也将迎风飘扬,是那么鲜艳,又是那么令人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