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信息
说到沙漠大家会想到什么,是王维诗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广袤壮阔?还是悠悠的驼铃声回响在空寂荒凉大漠中。在天业人的眼里,沙漠却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能,他们再次创业的身影,让大漠焕发出勃勃生机。
2017年7月,轰隆巨响夯机声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上回荡、建设者们在十户滩新材料工业园北区回荡梭梭林里,与红柳枝相伴、与星月牵手,历经1000多个日日夜夜,从无到有建成并投运了国内规模最大的合成气制乙二醇生产装置。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天业人在这片沙漠上成功将黑色的煤炭魔法般地变成无色的工业乙二醇,乙二醇产品也广泛应用于医药、造纸、纺织服装、汽车装配、航空航天等领域,天业的产品正以新型工业化方式满足我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并通过亚欧班列将各类产品运往世界各地。
那些看得见的天业牌乙二醇产品,是我们走向世界的名片。而在这背后,是无数天业人的坚守与担当,他们正在为推进新疆的煤化工发展的“蓝图”默默奋斗着。天业汇合作为该园区的首家企业。曹志晔是该公司的副总工程师、自治区劳动模范,也是一名跨界专家,他从粮食加工专业跨界到氯碱化工仪表自动化专业,再跨界到煤化工智能化控制,每一次的跨界都是对事业的热爱和对先进仪表智能化技术的执着前行。
提到曹志晔,还得从他给大国重器“晋华炉3.0”安装“眼睛”说起,2020年6月,距离兵团重点工程天业60万吨乙二醇项目开车不足一个月,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繁忙,曹志晔和他的团队在气化装置调试时发现,气化炉点火时没有观察点,现场操作人员稍有不慎会导致点火操作失败,对当时国内单套规模最大的乙二醇生产装置能否顺利开车至关重要。
曹志晔看到这一现象后,急在心里。他黝黑的身影,在偌大的气化炉厂房里穿梭着,查资料、做方案、询问行业专家,日夜兼程,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案。厂房温度每天高达43℃,让人无法集中注意力,但是曹志晔好像感觉不到一样。查曲线、看参数,爬进气化炉内部去看,一待就是2个小时,出来时工装已经往下滴水了。凭着这股子钻研的狠劲,他成功分析出了原因,拿出了解决措施,带领团队给气化炉安装“眼睛”。
什么?给气化炉安装眼睛,要知道,气化炉的内部温度要达到1300℃,怎么可能安装得了摄像头。
在面对各种质疑、担忧的时候,曹志晔用了5个昼夜就让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改造过程中,他连续几天守在现场,凭着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术实施了“心脏搭桥”手术,给气化炉的炉膛内壁安装上了“眼睛”。
“3、2、1,点火”2020年7月,随着总指挥的一声令下,大家的眼神一秒都不敢离开。看着摄像头里一闪一闪跳动火光,曹志晔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那是对成功的渴望,也是对技术的执着。
此项技术的实施成功解决了困扰煤化工行业多年的技术难题,这次创新改造将气化炉点火成功率从原来的10%提高到了90%以上,填补了国内气化炉点火由于温度过高而无法显示的空白项。
扎根大漠,矢志不渝,曹志晔和他的团队在这片沙漠,在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先后建成疆内首个无人化验系统、无人送样和煤储运长廊巡检机器人接连在现场工作,大型装置的先进控制系统更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循“新”出发,向“智”而行 ,如今,从这片沙漠产出的十多种凝聚着天业人智慧和心血的产品被做成生活用品更是被送到了千家万户,天业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越发凸显,天业品牌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制造的魅力和影响力。开拓进取的天业人正在这片沙漠上,用他们的汗水和智慧,书写着新疆煤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