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信息
——题记
夏日时节,一个占地2.2万平方米的生态园林,流动的喷泉倒映着碧蓝的晴空与白云,不远处有长椅、秋千、跷跷板、健身器材,还有蜿蜒的EPDM健身跑道,这一切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如果没有人提示,你是绝对无法想象,这样美丽的画卷竟然是置身在一个煤化工的厂区内。
这个生态园林作为生产基地的一部分,其作用与意义不亚于任何一个生产装置。它作为绿色生态的典型告诉人们,化工厂区可以不必浓烟弥漫,也可以不必臭味熏天,只要心存一念,化工与绿色也可以和谐相融,而这也是榆林化工多年来的坚守与执着!
一直以来,榆林化工坚持“水气共治”,有序推进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保升级等方面工作,着力打好碧水蓝天保卫战,增亮企业绿色发展底色,用实际行动让绿色发展之路绵延在毛乌素荒漠。
“水”治清来 实现循环经济发展
在当地人的记忆中,这里曾被荒芜沉寂的黄沙所包围。“最初的工作条件确实十分恶劣,艰苦的建设工作环境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作为最早一批来到这里的拓荒者胡华贵回忆道。
然而,逆境才见真章,苦行方修道行。榆林化工自2012年3月建设于此,一批批拓荒者涌入戈壁开发建设中,扛起毛乌素沙漠绿色发展的坚强使命,形成了从煤炭到甲醇再到聚烯烃及各种化工产品“煤头化尾,由黑到白”的完整产业链条。
恶劣环境下,水显得尤为珍贵。而榆林化工的用水取自黄河一级支流秃尾河,它承载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命脉,因此落实“保护母亲河”行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势在必行。
按照废水“零排放”设计水处理系统,该公司采用污污分流、雨污分流、分质处理的设计工艺技术路线,根据水质特点分别设置不同收集处理系统,实现废水的高品质处理和循环利用。
水处理最后剩余的高盐浓水,通过蒸发结晶装置再次回收处理,最终产物只有杂盐。而如何实现杂盐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呢?“实践出真知。我们的办法,就是通过企业技术创新,大力推进循环经济。”榆林化工公用工程事业部负责人刘威铿锵有力地说道。
2017年,该公司在国内尚未有成功运行分盐技术的基础上,创新采用低温临界冷冻真空热法分盐结晶工艺处理煤化工废水,实现废水循环经济利用和结晶盐减量化资源化利用。但在此前,这项工艺技术从未实现真正的工业化运营,自项目投产运营以来,各种运行瓶颈难题“接踵而来”。
为彻底解决这些难题,该公司经过不断研究探索,采取了多项得力措施,实施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创新提出盐硝比控制方案,突破冷冻结晶器运行温度临界值;创新提出冷冻结晶系统降低冷却器盐水过冷度控制方案,稳定芒硝结晶介稳区;创新发明一种冷冻结晶冷却器快速化冻工艺方法;创新发明一种高效分离芒硝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案……
“我们实现了低温临界冷冻真空热法分盐技术在煤化工废水处理上‘零’的突破,实现了工业废水‘零排放’,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树立了行业标杆。”公用工程事业部副经理胡华贵兴奋地说道。
目前,高盐水分盐结晶装置采用的低温临界冷冻真空热法分盐结晶技术实现连续稳定运行,产出硫酸钠、氯化钠外销,年节省费用5832万元,实现了结晶盐的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大大降低了结晶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力。
一直以来,该公司认真履行央企能源保供和生态建设责任,积极探索、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坚定不移走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之路,实现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开创了企业、社会、经济、环境共赢的新局面。
“气”比云霄 实现绿色生态相融
走进榆林化工生产装置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琳琅满目的塔群,在蓝天的衬托下,显得高大巍峨,地面的植被在阳光照耀下,一派生机勃勃之象。整个生产厂区,见不到对环境的破坏与污染,这不仅归功于厂区的合理规划与布局,更得益于在环保方面所下的功夫。
事实上,该公司对绿色环保的理解,不仅停留在水系统的处理上,它在废气处理方面,也是颇下力气。
“我们公司非常重视环保设施与技术的投入,像我们每个生化处理池均进行封闭处理,避免污染环境”,水处理装置工艺工程师高凤成讲道,“环保的投入虽然初期成本较高,但后期成效卓著,产生的效益很难用金钱可以衡量。”截至2022年底,该公司完成了全厂范围内VOCs质量专项排查和生态环境隐患问题的排查工作,各处理系统VOCs排放指标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
为了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2018年12月29日,陕西省环境厅发布《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61/1226-2018)》。该公司动力装置四台锅炉在建设期就配套安装了脱硝、除尘、脱硫设施,但目前运行指标不能满足国家及地方环保局最新的超低排放要求,因此,烟气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势在必行。
一次次考察,一场场会议,环保推进工作历历在目。2019年9月,该公司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编制、修改及评审和备案工作。2019年10月,该公司取得动力装置超低排放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批复(榆政环批【2019】57号),标志着项目已通过环保审批,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据了解,超低排放项目作为该公司2020年重点环保设施升级技改项目,主要对4台260吨/小时燃煤锅炉进行改造。脱硫系统在原来氨法脱硫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利旧升级改造,对脱硫塔截塔加高、更换一二级吸收泵、增设水洗泵及水洗循环箱、更换工艺水泵、新增地坑泵等。原脱硝装置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装置设计时按2+1层运行设计,其中一层作为预留层,此次改造装填预留层催化剂,增设声波吹灰器和蒸汽吹灰器。
“通过技术创新和改进,我们的烟气排放指标能够达到:烟尘≤2.1mg/Nm3,SO2(数字下角)≤13mg/Nm3,NOx≤35mg/Nm3,完全满足国家、地方和集团的环保要求,减少了污染排放及对环境的影响。”站在改造后46米高的1#(#上角)脱硫塔操作平台上,动力装置工艺工程师石玉锋自豪地说道。
2022年,该公司“水气”均实现100%达标,污染物排放总量: SO2(数字下角) 181.14吨,NOx 491.8吨,烟尘38.29吨,均低于年度排放指标;COD、氨氮零排放;废水全部实现循环利用,外排污水实现“零排放”。所有在线监测数据传输有效率和在线监测数据达标排放率均满足上级公司和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在线传输指标要求。一个个数据,是榆林化工对环保工作的坚定承诺,真正做到了保护大气层不受污染,保护毛乌素沙漠天更蓝、水更清。
“传统观念里,只要一提到化工厂,就是污染排放、噪音刺耳、粉尘满天飞的环境破坏‘主力军’,但今天大家在厂区转了一圈,通过观察厂区的绿植就可以侧面了解环境情况。”该公司污水处理操作工叶卓轩作为讲解员向参观者介绍道,“现在,我们在环保设施区还种植杏、桃子、桑葚、葡萄等多种水果,看到密密麻麻的桑葚小果,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是榆林化工的一处‘生态采摘园’。”
绿色是大自然的本色,也是发展中的一抹暖色。榆林化工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践行“保护母亲河”行动,持续推动绿色化工循环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用实际行动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环保之路,保障企业在蓝天白云、大美沙漠中融合发展、绿色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