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工作委员会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习专区 > 正文
【2024年作品】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来源:国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 |作者:胡华贵、付露 |日期:2024-9-29

2021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榆林化工,提出了“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的谆谆嘱托和殷殷期盼。当时的榆林化工在蓝天白云照耀下熠熠生辉,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在榆林化工落地生根,显出强大的生命力。


一直以来,榆林化工公用工程党总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科技创新、提质增效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长久之策,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生产装置科研技改,打造新能源技术科学项目,坚定不移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踩下油门、提起速度”。

以更高的质量推进技术攻关,拓展“绿色空间”

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等多种政策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主动转型升级、先行先试。

2023年以来,公用工程党总支聚焦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前沿,深挖生产装置运行潜能,开展制约生产运行“卡脖子”技术攻关研究,积极争取成为现代产业链“链长”和原创技术“策源地”。

在分盐结晶项目中,副产分质结晶盐结晶时水中硅含量是影响盐回收率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浓盐水中硅含量升高,则会造成系统内形成硅酸盐结垢,导致出现蒸发器检修频次增加、产品盐品质下降等问题,影响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而环保设施区作为分盐结晶项目的前端上游装置,要如何提高硅去除率呢?

原设计中,含盐废水膜脱盐单元高效澄清系统采用氧化镁药剂进行硅去除,但经过实际运行检验,存在氧化镁消耗量过大、药剂成本过高、硅去除率较低等问题。针对此类问题,该党总支成立技术攻关小组,确立“环保设施区提高含盐废水硅去效率”技术攻关项目。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水处理装置工艺工程师高凤成冲在了最前面,面对熟练工少、操作环境复杂、无运行经验可循的困境,主动担起生产使命,破解系统硅去除率低的瓶颈难题。

为此,不知多少个日夜,高凤成和技术人员、班组人员不断进行现场调研、分析与讨论,只为研究出可行性攻关方案;不断进行取样、实验、再取样、再实验,只为找到其他经济高效除硅药剂;不断进行现场相同投药点在相同硅去除效果情况测定下药剂测试,只为确定最佳药剂投加方式;不断进行现场除硅药剂投加配比调整,只为提高硅去除效率……如此反复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无数次实验室试验和现场小试试验后,他们找到偏铝酸钠代替氧化镁去除硅,硅去除率明显提高,除硅效果明显向好。

但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出现超滤反渗透膜频繁污堵、硅去除率不稳定、系统运行不稳定等问题。困难没有吓退高凤成,他和攻关小组成员,针对生产现场问题,逐项统计列出,研究装置运行参数和分析数据,研究混凝沉降、凝聚吸附去除机理,研究药剂反应环境,研究一种高效复配剂除硅工艺。无数个日夜,他们挑灯研讨,有时一天甚至只休息三四个小时又投入到连续加班中,不断进行跟踪,不断进行调整,只为确定最优的运行方式。最终,他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发现在用偏铝酸钠除硅的同时投加一定量的聚合氯化铝(PAC)药剂能够显著提高硅去除效果。

目前,环保设施区含盐废水硅去除率成功达到75%以上,较2022年比,硅去除效率显著提高,达到预期攻关目标。

以更高的标准完成科研技改,激发“绿色动能”

“技改是企业实现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推进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是保持煤化工产业旺盛生命力的‘关键密码’。”一直以来,榆林化工立足生产实际,从优化工艺流程、加强设备改造、提产降耗、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入手不断向前发展,科研技改焕新逐步成为企业“提质增效”的法宝。

空气预热器是提高锅炉热交换性能、降低热量耗损的一种换热设备,是烟气流程的最后一个受热面。随着动力装置机组长时间运行,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各部件因受热而发生膨胀,转子和扇形板、弧形板之间间隙发生变化,出现热段径向密封片靠近中心筒部位与扇形板发生碰磨、卡涩、空预器漏风量增大等现象,导致空预器运行电流波动、空预器入口风压降低、风机电流升高,空预器后过量空气系数升高、尾部排烟气温度升高等现象,直接影响锅炉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

一个个难题砸过来,动力装置锅炉汽机工艺工程师奥虎旗开始有些招架不住。任凭他有心理准备,还是有些手忙脚乱。“可咱是一名党员,更是技术铁军,在安全环保压力面前,没有退路可言!”他摸了摸胸前的党徽,坚定地说道。

无数次,他组织人员检查分析讨论,从工艺技术、节能降耗、投资消耗等方面分析空预器密封系统改造必要性及可行性,制定切实有效的方案措施;无数次,他提前在安装时预留转子的变形间隙,根据实际检测泄漏风量对转子热态变形量进行模拟计算,从而不断修正改进;无数次,他和团队挑灯夜战,加班到深夜,分析空气预热器漏风机理,根据实际经验确定更适用于现行空预器的新形式密封片……

凭借多年的运行经验及好学钻研的劲头,奥虎旗和他的团队们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据了解,截至2023年12月底,锅炉空气预热器密封系统改造工作全部完成。改造后,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由9%降至6%,排烟温度稳定下降近4℃,有效提高了锅炉燃烧效率。经测算,锅炉年节约燃料煤约936t,年节约电量约150.72万kW.h,年产生经济效益约106.25万元。

这些实实在在的技术革新,破解了一个又一个痛点、难点、堵点问题,赋能企业焕发“活力”,助推企业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以更高的水平打造科学项目,厚植(?)“绿色蓝图”

加快新能源科研项目的建设和实践,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科学项目是推进提质增效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实现建成一个量化项目、创新一批新技术的良好成效。

近年来,榆林化工借助新能源项目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实施了多项科学项目,开展多能互补一体化方案设计和工程建设、运行示范研究。

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传统哈伯法合成氨存在反应条件苛刻、流程长、能耗高等问题。那么,开发一种绿氨生产新工艺,研发一种新技术,实现工程化进程,亟须加快。

《低能耗、低碳排放氮气—水光电催化合成氨关键技术工艺包开发及工业示范研究》项目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小试装置。该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发了温和条件下高效、低碳排放颠覆性氨合成技术。

公用工程事业部工艺副主任焦成华作为项目负责牵头人,始终坚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放在首位,他带领技术团队用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奋斗迎接一个又一个接踵而至的新挑战。

白天,一顶安全帽,一身蓝色工服,一双工鞋,焦成华和他的团队穿梭在塔罐林立的生产现场;夜晚,一张进度图,一套方案,一摞表格,他组织各个承包商、供货商召开项目节点推进会。

经过3个月的不懈努力,他们凭着对新能源事业的热爱和对工作的敬业,携逢山开路之气魄,遇水搭桥之勇气,克服重重困难阻碍,圆满完成了项目设备采购、土建基础施工、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于2023年12月31日,打通全流程,完成百吨级空气—水光电催化合成氨成套设备开车,成功生产出10wt%稀氨水。

“后续,我们将持续收集运行数据,优化工艺包路线,开发完成一套万吨级太阳能驱动氮气—水合成氨的变革性成套工艺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包括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合成氨工艺的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焦成华坚定地说道。

塞上风光相映好,我辈奋斗正当时。一项项关键要素、成果数据构成的新的“绿色足迹”,使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动力十足,更是榆林化工人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坚定践行,榆林化工在这里已然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转化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联系电话:010-84885418、84885339、84885009 电子邮箱:hgscb5009@126.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四区16号楼518室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