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工作委员会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习专区 > 正文
【2024年作品】化精心为精品,验品质铸品牌
来源: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榆林炼油厂 |作者:连颖 |日期:2024-9-29

热情豪放的大秧歌,高亢激昂的信天游,如泣如诉的陕北道情,细腻秀美的三边剪纸,位于无定河边的靖边,经历了“水草肥美”的“大夏国”到沙土满天的“毛乌素沙漠”边缘,再到而今的“毛乌素森林草原”,千百年的发展诠释了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作为靖边县的一个重要经济发展产业——榆林炼油厂,从初建厂时石油助剂厂到初具规模的小炼厂,经历了创建、重组、发展,在“而立之年”,成为矗立在陕北毛乌素沙漠中的“塞北明珠”,榆炼也走出了一条追逐质量、铸造品质的品牌发展之路。


初代“拓荒者”的“开天辟地”

20世纪80年代,随着陕北地区油气资源的发现、钻探和开采,榆林这片贫瘠而广袤的土地顿时显出了勃勃生机,掀起了一轮石化开发的热潮。1993年,榆林炼油厂的“拓荒者们”在这毛乌素沙漠的边缘上开始了前无古人的创业征程。经过了前期的项目申请、资金筹备、项目可研、人员招募培训、项目建设,1996年10月,15万吨/年常压试开车成功,1997年5月,7万吨/催化原始开车成功,榆林地区从此结束了产油不炼油的历史,榆炼在塞北荒漠诞生。

在这段时间里,榆炼产品主要轻柴油为主、溶剂油和低标号汽油为主,但是榆炼人坚定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信念,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工作,于1999年10月成立了由厂长任组长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在产品销售方面采取“立足本区,北上西移”的市场营销战略,把销售半径扩大至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宁夏、山西,并先后在横山、榆林、吴堡、府谷设立直销加油站。初代“拓荒者”们凭借“咬定荒沙不放松”的创业精神,让榆炼从一片荒漠、漫天沙尘中拔地而起,踏上了铸造精品的“品牌征程”。

后来“传承者”的“开疆扩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每一条道路都是坎坷崎岖的,而“行路者”们总是不畏艰难。1997年伊始,大量民营资本涌进陕北石油钻采领域,每年15万吨的产能远远不能消化地产原油,“扩大产能”势在必行。“敢想敢干”的榆炼人再一次开始了项目技改建的新征程。核算规模、预算资金、招收人员、外出培训......,每一个环节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同年,50万吨/年常压、30万吨/年催化技改扩建项目正式申报;在当年的装置大修中,对设备、工艺管线进行技改,常压加工能力提高到20万吨/年,催化加工能力提高到了12万吨/年。瓶颈的制约激发了榆炼人的不断探索,经过了一次次项目扩建和数不清的大小技改。榆炼装置从1997年筹建初期的15万吨/年常压,7万吨/年催化裂化扩大到2002年实现100万吨/年常压,72万吨/年催裂化的加工能力,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建成了百万吨级的炼油规模。在规模扩大的同时,榆炼更加注重品牌打造和升级,产品质量与时俱进,汽油产品从溶剂油转变为无铅汽油。为了使榆炼产品以较好的质量占领市场,1999年11月按ISO9000:1994标准要求,强化了质量管理体系,于2000年3月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认证,并将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在一代代榆炼人手中传承,给榆炼的品牌打造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生“发展者”的“延长之路”

2005年9月14日,陕西省政府对陕北石油企业进行战略重组,榆炼的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榆炼的品牌发展开始了“延长之路”。重组后,榆炼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06年4月份70万吨/年常压成功技改为150万吨/年。2008年,30万吨/年常压技改项目建成投产,使榆炼从180万吨/年的原油加工能力一下跃升为350万吨/年。2008年5月份,延炼30万吨/年重整、加氢搬迁榆炼项目建设全面开工。这一年,榆炼一举跨入了中型炼厂的行列,使“企业做大做强”的美好愿景真正地变成了现实。控制系统从原始的手动调整,变成自动化控制、设备机泵运转稳定、仪表自动化应用,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让榆炼的生产更加稳定,产品质量不断更新、优化。

2004年以后,随着我国车用汽油质量的升级换代,榆炼主要汽油产品以90#无铅汽油、93#无铅汽油为主,执行标准不断更新。为了确保榆炼高质量汽柴油产品占领市场,榆炼生产、技术、车间等成立产品质量升级管理小组,从生产参数调整、化验分析比对、油品调和优化等多方面着手开展攻关,加班、数据分析、调和方案调整,2011年6月份随着搬迁重整装置的顺利投产,榆炼产品系统中新增了一个“新成员”——石油苯,通过持续优化生产,2011年12月份后生产的石油苯符合石油苯-535,2013年,榆炼紧跟清洁生产的时代步伐,全力筹建汽柴油质量升级项目,紧张的工期安排、迫切的油品提升需求,榆炼的职工们加班加点,按时顺利开工,最终榆炼车用汽油产品于2013年10月30日达到国Ⅳ标准,比国家标准要求提前2个月达标。而后在高标准的环保要求形势下,脱硫脱硝、污水改造等项目不断新增,榆炼的怀抱越来越宽广,心思却越来越精细。在埋头苦干的同时注重科技引领、项目带动,积极引进超声波电脱盐、MIP汽油降烯烃等技术,对现有装置进行技术改造、优化配置,实现了生产-储存-废物处置-资源循环利用的一体化生产模式,实现安全、环保、高效生产。

“延长”油品在西北地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陕西、宁夏、内蒙古自治区、四川、重庆……,越来越多的人在用“延长油”,“埋头苦干”的延长石油人在新的世纪里延续着“陆上第一口油井”的品牌。

共逐“山穷水尽”处的“柳暗花明”

2014年底,国际原油断崖式下跌,许多私有企业、小型炼厂纷纷倒闭,严峻的形势让石油人一筹莫展,萎靡不振。而有着“延长石油”大家庭支持的榆炼依旧挺拔前行。2015年10月连续重整装置按时开工,新的生产工艺、先进的设备进一步拓宽了榆炼的油品种类,2016年1月23日出厂符合GB/T3407-2010 5℃混合二甲苯。高辛烷值汽油的生产与加氢后催化汽油的调和促进了车用汽油的提前升级,2015年10月1日车用汽油升级为国V标准,比国家标准提前1年零2个月达标。通过对苯抽提溶剂比、各塔温度的调整,2017年5月13日,生产出合格的石油苯-545产品,这标志着榆炼实现了石油苯-535产品向石油苯-545产品转型成功升级。2019年3月航空煤油技术改造项目成功投产,榆炼油品实现了“飞天梦”。这些都让榆炼的产品结构大大优化,点滴的进步,给低谷的炼油人带来了新的希望,让大家在共患难后品尝到新的甘甜。

清洁能源生产督促着企业提质增效的步伐,为了保证榆炼油品品牌及市场占有率,榆炼抓早动快,提前调整优化,油品频频提前升级。车用汽油于2018年9月26日达到国VIA标准,比国家标准提前3个月达标;92号车用汽油于2021年6月1日达到国VIB标准,提前1年零6个月达标;95号车用汽油于2022年3月26日达到国VIB标准,提前9个月达标;车用柴油2014年9月1日升级为国V标准,比国家标准提前3年零4个月达标;车用柴油2017年10月29日升级为国VI,比国家标准提前2年零2个月达标。

在创业和发展的三十年里,榆炼坚持“以技术为先导,创高品质名牌产品;以质量求生存,不断改进管理体系;以信誉求发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的质量管理方针,建立了固定的消费者投诉电话,负责接待处理各地消费者的投诉意见等。建立了完整的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机制,定期对消费者进行跟踪满意度调查。对于消费者的意见进行了认真地归纳总结,分析了其中的问题,积极进行改进。历年来,产品经国家、省、市、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抽检,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转眼间,榆炼已到“三十而立”,诸多荣誉傍身却不骄傲,更多的是勇担责任,持续聚焦短板弱项,强化工作举措,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意识和争先意识,变压力为动力,以更大格局、更高标准、更活机制、更强担当全力奋战,“化精心为精品,验品质铸品牌”是多年质量管理的坚持,是对“质量强国”的决心和承诺,更是榆炼乃至延长品牌故事的生动书写。


联系电话:010-84885418、84885339、84885009 电子邮箱:hgscb5009@126.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四区16号楼518室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