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工作委员会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习专区 > 正文
【2024年作品】延一井:见证中国石油工业的百年辉煌
来源: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七里村采油厂 |作者:李延辉 |日期:2024-9-29

在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的石油广场上,一座古老而庄重的油井静静矗立,它就是延一井。这座油井不仅是一座历经风雨的工业遗迹,更是中国石油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历史见证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延一井的世界,探寻它背后的故事,感受那份历史的厚重与未来的期待。

一个多世纪前,当中国正处于清末民初的动荡时期,外国列强的欺凌与剥削让这片古老的土地满目疮痍,工业基础几乎是一片空白。然而,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人们早已发现了石油的踪迹。从秦汉时期的记载,到宋朝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的石油,这片土地上的石油历史源远流长。然而,真正的开采与利用,却是在近代的曙光中才逐渐实现。

1905年,清政府为了缓解因大量进口石油给国家财政带来的沉重压力,决定拨款创办延长石油官厂。这一决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开启了中国石油工业的新篇章,也为延一井的诞生埋下了伏笔。

1907年,经过精心勘探和准备,延一井的井位被确定。同年9月6日,当钻头钻至68.89米处时,一股旺盛的石油喷涌而出,日产原油达到了150至200公斤。这一发现让所有人为之振奋,因为这意味着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石油资源。9月10日,延一井钻至81米处完井,初日产原油更是达到了1至1.5吨。随着“延长石油官厂”的正式成立,延一井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作为中国石油工业的起点,开启崭新的历史篇章。

延一井的诞生,不仅填补了中国石油工业的空白,更为其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它的带动下,一座座油井如雨后春笋般在陕北高原上拔地而起。它们与延一井并肩作战,共同书写着中国石油工业的辉煌历史。然而,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延一井在开采初期面临着诸多困难,如技术落后、设备简陋、资金匮乏等。但正是这些困难,激发了石油工人们的斗志和创造力。他们不断研究新技术、改进设备、优化工艺,为延一井的稳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抗日战争时期,延一井所在的延长油矿成为了陕甘宁边区的重要工业资源。在党中央和边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延一井和石油工人们克服重重困难,开发新井、修复旧井、改造炼油技术,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们也为党中央和边区政府、部队和人民提供了充足的油料和其他工业产品,为边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那些岁月里,延一井与石油工人们并肩作战,共同经历了生死考验和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见证了彼此的成长与蜕变,也见证了中国石油工业的蓬勃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延一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石油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延一井也经历了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逐渐实现了现代化生产。同时,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石油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延一井加大了勘探和开采力度,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在这一过程中,延一井不仅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也为国家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做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开采和利用,延一井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困难。一方面,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减少,延一井的产量也逐渐下降;另一方面,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延一井在开采过程中也需要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和困难,延一井的石油工人们不断探索新的开采技术和方法,加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实施。同时,他们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为延一井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如今的延一井已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工业遗产。它见证了中国石油工业的百年辉煌历程,也承载了无数石油工人的辛勤与智慧。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感受那份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底蕴。他们站在延一井的碑前,感叹着历史的沧桑与辉煌,也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未来发展而充满信心。

展望未来,延一井将继续守护这片土地,见证中国石油工业的繁荣发展。它期待着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它的故事,了解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与现状。同时,它也希望能够继续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让我们共同期待延一井和中国石油工业的美好未来!

联系电话:010-84885418、84885339、84885009 电子邮箱:hgscb5009@126.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四区16号楼518室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