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信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青海考察调研、两次参加全国人大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寄予“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的殷切期望,为青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6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盐湖资源是青海的第一大资源,也是全国的战略性资源,务必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必由之路,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区内相关产业流程、技术、工艺创新,努力做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让盐湖这一宝贵资源永续造福人民。
走品牌强企之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不断向价值链、产业高端迈进,产业发展正由制造导向转向品牌导向。在曾从钦看来,中国正处于建设品牌强国的最佳机遇期。“纵观世界品牌发展史,迄今为止的三个国际一流品牌集中孕育诞生高峰,都出现在当时经济水平和创新发展突飞猛进的国家和地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打造与国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品牌,既是乘势而上的战略选择,又是责无旁贷的时代使命。
走品牌强企之路,脱水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镁资源是察尔汗盐湖的优势资源,储量占全国的83%以上,主要以氯化镁形式存在。作为氯化钾生产排放的副产物,每年排放数千万吨。长期以来,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盐湖镁资源一直未得到有效地开发利用,并且还成为制约盐湖其他资源开发的“镁害”。10万吨电解金属镁装置于2016年开始试车,目前,卤水精制、电解、铸造三个单元可实现稳定运行,氯化镁脱水单元未能实现稳定,严重制约盐湖金属镁装置的稳定运行和达标达产,继而严重影响了金属镁一体化项目进程。企业对接了很多行业的技术专家和科研机构,一直未能彻底解决“卡脖子”技术。2021年4月,青海省科技厅充分征询国内专家意见,经青海省人民政府同意,决定将《盐湖老卤制备无水氯化镁关键技术》作为青海省“揭榜挂帅”的首个项目,重点攻关解决盐湖卤水原料适应性研究及精制等内容,优化水氯镁石脱水装置生产示范线,实现达标达产稳定运行。经过一年多的技术攻关,无水氯化镁产品水分含量、碱式氯化镁含量等“关键难题”被逐一突破,均优于揭榜挂帅项目考核指标,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此期间,公司共申请专利2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公司将快速实现10万吨金属镁及配套项目达标达产,力争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建设40万吨/年金属镁及镁合金等集群产业链,实现镁系列新材料历史性突破,助力加快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促进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
走品牌强企之路,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这里,曾经有水,但寸草不生,凄凉孤寂,漫天风沙终年弥漫在这片荒凉孤寂的被世人所遗忘的土地上,天地间尽是风沙。脱水车间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从事社会生产的劳动实践中锤炼形成的宝贵品格,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共同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丰碑。唤起了每一个劳动者的奋斗激情,为国家发展汇聚了强大正能量。广大员工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鞭策自己,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撸起袖子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把握世界前沿和战略的需求,干一行专一行、择一事终一生;始终秉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精益求精态度,坚持与时代同心同向、同频共振,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展现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让创新创造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动力。
紧跟第一代、第二代盐湖人的脚步,第三代青海“盐湖人”以“能吃苦、能战斗、能忍耐、能奉献”的精神,开启了第三次创业的宏伟篇章。组建了10万吨钾肥装置,精心筹建了青海盐湖三期工程,承担起了国家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攻关,为推动世界盐湖产业循环示范基地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一座座生产装置拔地而起,一个个工作人员默默奉献。从昔日的浩瀚荒凉,漫野洪湖,到如今塔釜林立,景色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