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信息
在仪征化纤公司生活区“红色收藏文化艺术馆”内,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红色文化藏品,其中有一部分是人们曾使用过的国家和地方发行的粮票、布票、油票等。
馆长李臣星是仪征化纤PTA部的一名职工,爱好红色收藏。2018年11月上旬,大型纪录片《百年中国制造》第三集《进口替代》摄制组来仪征化纤拍摄,专门到“红色收藏文化艺术馆”拍摄布票,李臣星说:“五花八门的商品票证曾经是计划经济时代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彻底消失了,已成为一个时代记忆。”
1983年12月,国务院决定实行全国临时免收布票、絮棉票,对棉布、絮棉敞开供应,逐渐终结了实行整整30年凭票购买棉布、棉絮的供应制度,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大规模发展石油化纤工业、有效解决“粮棉争地”矛盾、解决人民穿衣难问题紧密相关。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民衣着水平的提高和进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石化为解决国人穿衣难到穿好衣问题,改善人民生活带来的重大变化,做出的历史性贡献,也记录仪征化纤建厂40年奋斗的足迹。
解决国人穿衣问题的“一根丝”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不容易,解决穿衣问题也同样不容易。改革开放初期,物资还很匮乏,解决10多亿人的吃饭穿衣问题仍然十分迫切。
依据传统的生产模式,中国人的穿衣问题,基本上是靠种植棉花取得原料,再辅以缫丝和毛纺。这种以天然纤维为主要原料的传统生产模式,不仅造成了“粮棉争地”的矛盾,同时也使我国与世界现代化纤工业的差距越拉越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仪征化纤总工程师蒋士成说:“1978年,我国人均纤维年消费量仅为2.88公斤,相当于当时世界人均水平的40%,生产上主要依靠天然纤维即棉花。”
石油可以造“棉花”。上个世纪7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提出了“轻工重点抓纺织,纺织重点抓化纤”,这是把发展纺织工业的重点放到发展化纤工业上来的一次重大战略转移。中国化纤工业开始由煤化工、乙炔为主要原料生产维尼纶,转入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生产涤纶、锦纶、腈纶、维尼纶等合成纤维的新时代。
涤纶,是合成纤维的一个重要品种,也是最大的品种,是以聚酯为原料经熔体纺丝及后加工所制成的纤维,又称聚酯纤维,当它在香港市场上出现时,人们根据广东话把它译为“的确良”或“的确凉”(良、凉,粤语同音)。上世纪70年代,深受老百姓青睐,曾风行一时。
建设“四大化纤”基地是中国大规模发展石油化工、化纤的初战。1977年6月,轻工业部又提出了在国民经济“五五”计划期间,扩建上海金山二期工程和再建一个特大型化纤企业的发展目标。经过国务院批准,仪征化纤列入国家22个重点引进项目之一,决策运作53万吨产能的仪征化纤项目,这是一个相当于当时全国化纤产能的项目,是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的穿衣问题、缓解国内化纤的供求矛盾、改变中国化纤工业落后面貌的战略性措施。
之后,受国家财力所限,仪征化纤工程被迫缓建。难题,为人们提供了改革的机遇。仪征化纤建设者解放思想,敢为人先,靠改革创新激活仪征化纤项目,运用国家拨款和国外贷款共同建设涤纶一厂。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日本金融市场发行100亿日元债券,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次在国外发行债券,在国际上反应强烈。发行外债,结束了我们国家“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历史,成为中国经济观念改变的标志性事件。
第一笔外债,为仪征化纤筹集到可贵的第一期资金。仪征化纤成为中国第一家负债经营的大型企业。这种独特的投资建设方式,被人们称之为“仪征模式”,开创了国有企业“借债建厂、负债经营”的先河。1982年1月,仪征化纤全面正式开工建设,建设者们变压力为动力,1984年12月30日,仪征化纤涤纶一厂第一条聚酯生产线全线打通,生产出合格的聚酯切片;1988年9月,仪征化纤一期工程通过国家验收时,已实现利税11亿多元,还清了所有债务,成为投资少、速度快、效益好的典型。
1990年,仪征化纤一二期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形成年产50万吨化纤和化纤原料生产能力,占全国合成纤维产量的1/3,涤纶产量的1/2,相当于全国棉花总产量的1/8,能给全国人民每人每年提供5米布料,添一套“的确良”新衣,成为我国最大的化纤和化纤原料生产基地。
40年来,一代代仪化人用智慧和汗水、忠诚和奉献,以满足国家和人民需求为使命,敢为人先,艰苦创业,改革创新,砥砺奋进,书写了将占地1.46万亩“粮田”变成1000多万亩高产“棉田”的奋斗传奇,累计生产聚酯产品4000多万吨,用它们制成衣服可给全国人民每人添80套“的确良”新衣。
港珠澳大桥吊装的“一根绳”
在连接珠海与香港的伶仃洋海面上,一条美丽的白色丝带徐徐展开,它就是港珠澳大桥,是一座由6.7公里的海底隧道,两座约10万平方米的离岸深水人工岛,和22.9公里的跨海大桥,共同形成的桥、岛、隧超大型海上通道,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2017年5月2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海底隧道的最终接头——重约6000吨的钢结构混凝土预制件在伶仃洋主航道吊装下沉对接完成,意味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即将全线贯通。承载此次吊装的是世界最大单臂全旋回起重船“振华30”,为最后的接头安装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在海上吊装6000吨的“大家伙”,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就是由14万根高强度纤维丝组成的吊带,它不只要承受得住相当于22架空客A380重量的沉管隧道,还要在整个吊装过程中确保绝对的平衡。
这些丝线的材料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强度是钢丝的18倍。这样一根直径0.5毫米的细丝线,承重力能达到35公斤。而港珠澳大桥所用的吊带,一条就由十几万根这样的丝线组成的。该纤维由仪征化纤生产提供,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与碳纤维、芳纶并称为三大高性能纤维,是目前世界上强质比最高的纤维,在国防军工和民用工业上都有广泛的应用,是强国强军的战略物资。
高性能纤维的生产技术过去一直被西方国家封锁,对别国实行禁运。随着我国国防军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对高性能纤维的需求量会愈来愈大,而国际价格却不断上涨,国内高性能纤维在国防和特殊领域上的应用还受制于国外供应。因此,大力发展高性能纤维产业,打破国外封锁与垄断,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军事装备实力和国民经济的产业升级,成为我国化纤工业推进自主创新、转型升级的一个主攻方向。
2007年,仪征化纤“300吨/年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干法纺丝成套技术开发”被列入中国石化科技创新 “十条龙”攻关项目。经过仪征化纤、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南化公司研究院产学研的联合攻关, 2008年、2011年,国内首套300吨/年、1000吨/年干法纺丝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工业化生产线在仪征化纤先后建成投产,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产品达到国际水平,使得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此项技术并实现产业化的国家。
仪征化纤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商品名为“力纶”。近年来,仪征化纤充分发挥国内惟一干法纺丝生产线的优势,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先后开发、生产了50多个“力纶”品牌细旦、高强、有色等系列产品,产能目前已达3300 吨/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0%,已实现航空母舰、新型战机、防弹装甲与防弹衣、工程建设、劳动保护和冰凉纺织品等军民两用。
2018年,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等均对“力纶”进行了报道。11月“力纶”又入选由中央宣传部等部委联合主办“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为美好生活添彩的“一个梦”
沪上春风起,岸柳春意回。
2019年3月12日至14日,2019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本届纱线展联合面辅料展、服装服饰展、家纺展和针织展同期同馆举行,五展联动,打造纤维、纱线、面料、服装或家纺的全产业链综合贸易平台,续写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纺织纱线展 “春天的故事”。
在展览会上,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集中展示了了由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中国石化仪征化纤等单位承担联合攻关的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超仿棉聚酯纤维及其纺织品产业化技术开发项目系列产品和“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品质原液着色纤维系列产品,红、黄、蓝、绿、紫、黑、棕色等色彩斑斓的纤维、纱线、面料,演绎了原液着色化学纤维的绿色之美,受到客户关注。国家科技部高技术中心相关领导来展台,对项目进展情况及产品应用给予肯定。
近年来,针对“涤纶面料易起球,纯棉衣服爱变形”的不足,仪征化纤会同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等单位承担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超仿棉产品,开发生产的 “仪纶”纤维是通过分子设计和构建创造的新一代合成纤维,为全球首创,兼具了棉与涤纶的优良特性,具有手感柔软、常压染色、抗起球和吸湿快干等功能,是“的确良”最新升级产品,已在石化工装等多领域应用,特别是在闷热的夏季,一线员工感觉身着“仪纶”工装感觉透气舒适了很多。
2018年6月,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加油!中国》电视系列片摄制组一行在南通一服服装企业采访时,该企业干部员工说:“仪纶”纤维是最柔软的合成纤维,亲肤性更好。
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化纤的发展重点是“超仿棉”,而“十三五”期间,技术攻关的重点将会放在原液着色纤维上。环境治理是原液着色纤维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同时,以原液着色纤维为代表的生态纺织品也代表了消费和生产的新潮流。
纱线作为纺织产业链发展的源头,其绿色生态发展进程,尤其是创新工艺的研发对推动纺织工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原液着色纤维是指在纺丝溶液或熔体中加入着色剂,经纺丝过程得到的有色纤维,纤维自身带有颜色,省却了后道染整环节,减少了后道染整的污水排发,降低了传统产业链的资源能源消耗,也称为无染纤维或纺前染色纤维。
据测算,把每吨原液着色纤维加工成纺织品,能够减少废水排放32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吨,降低电耗230千瓦,减少蒸汽消耗3.5立方米。原液着色纤维织成的面料比后道染整织成的面料每吨节约成本30%—50%,如中等深度颜色每吨可节电1.1万度,节水100吨,节省染化料150kg。在环保法规不断趋严、水资源匮乏、排污处理要求更高的形势下,原液着色纤维因其突出的“绿色特点”——后加工污染小、能耗低、排放少近些年越来越受市场青睐。
30年前,仪征化纤将“雪浪”商标更名为“白斯特”商标注册,涵盖聚酯切片、聚酯瓶片、涤纶短纤维、涤纶中空、家纺五大类系列产品,谐音英语“best”,寓意丝是白色的,质量目标追求最好的。30多年来,仪征化纤始终坚持“科技先导、质量第一,白斯特持续满足用户需求”的质量方针,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已形成“白斯特”、“力纶”、“仪纶”三大品牌。
梦想照亮航程,奋斗成就伟。仪征化纤以“为美好生活添彩”为新使命,率先践行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打造绿色纤维,使“绿色生活,从纤维开始”的消费理念深入人心,为品牌赋予了新的内涵,树立了良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