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工作委员会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习专区 > 正文
【品牌故事】真抓实干 众志弥坚——电石厂一线出炉工战高温保生产纪实
来源:青海盐湖镁业有限公司电石厂 |作者:蔡玉琴 |日期:2019-9-18

2018年1月17日17:23分全世界最大密闭电石炉送电成功,历经3个月的稳定运行,电石厂掀开了转型生产运营的新一页。近日,1号电石炉正处于提负荷阶段,电石厂上下一心,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试车试运行的景象,争取早日实现电石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面对考验,电石厂生产一线的广大员工发扬大无畏精神,挥汗如雨,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今天是2018年4月28日,距电石炉点火送电整整过去了100天,晚上,我将带领大家对焦电石厂电石炉作业区,走进他们的工作现场,体验一线出炉工不平凡的人生,并在国际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向他们道一声:“辛苦了!”


时间:21:30分

地点:1号炉5米出炉层1号出炉口

进入1号炉5米出炉层,3号出炉口正在出夜班的第一锅电石。这片钢筋混泥土铸就的厂房,是一片高温地带,出炉工这会儿正在炉眼前忙活着。出炉机发出铿锵的节拍,高大宽敞的厂房弥漫着经久不消的电石味。众所周知,出炉是高危工种,烫伤都是家常便饭,开眼时热料喷出,堵眼时渣料喷溅。有时还会出现炉面反料突然从炉口喷出,还有吹氧时氧管焊接、氧管连接、等各种问题造成的反火,都会造成灼伤。火花飞溅、电石流滚滚,将5米平台照耀的如同白昼一般,视野所触及的地方都是耀眼的弧光,明亮而刺眼。一名出炉工正在清理炉舌,让奔腾的电石流更加顺畅。当我走近距离出炉口10米远的地方时,明显感觉到一股热浪迎面涌来。熔融液态电石的温度大约2000摄氏度,我们所站位置的环境温度至少也有五六十摄氏度。没一会儿的功夫,我的安全帽下就流出了汗水,衣服也黏黏地贴在了身上。50摄氏度的室内温度让我根本就吃不消,可回头一看正在作业的出炉工,他们脸上冒着汗,工作热情却丝毫未减。

迎面走来的是今天当班的值长,他时不时地扫视着正在出炉的炉眼,双眼透着火光发炯炯有神。他是个谦虚谨慎的人,在炉前工作了整整20年,将所有的青春韶华都奉献给了电石行业。脸上微微渗出汗水的他早已习惯了高温环境,显得从容而淡定。他说,自己虽然坚守炉前岗位20年,但眼下的这台电炉是全世界最大的电石炉,满负荷运行时每天近700吨的产量,绝非国内其他小电炉可比。他说能在有生之年看着这座世界上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最安全环保的电石炉顺利达标达产也算实现了自身价值!

时间:23:30

地点:1号炉5米出炉层4号出炉口

2号出炉口位于电石炉东侧,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正在烧炉眼,出炉电极作业时发出的巨大响声让靠进这里的人顿感紧张。吹氧管一进一出,燃烧后特有的味道伴着星际流火四处飞窜,为了观察料面状况,出炉工往往要站在距离电石炉旁不到10米左右的地方,他们需要戴上厚重的防护服、防护口罩、滤光镜等“全副武装”来保护自己。看到我在靠近,他们其中一个人摘下防护镜和口罩,脸上全是汗水流过的痕迹,他善意地提醒我当心出炉机上那根被烧红了的碳棒。我注意到他里外穿着两件工作服,便不解的问他。他说,炉门附近温度有好50℃,尤其是炉门打开的一瞬间能超过80℃,多穿一件工作服,既吸汗又隔热。看着他露出的略带狡黠的笑意,我由衷地佩服他们战高温斗酷暑的勇气,同时,又为他们不得不身处高温的无奈处境有点心酸......

这群人平均年龄三十出头,不怕苦,更不怕累,提起工作,班长熟练地把吹氧管接在氧枪上对准炉眼朝身边的几个队友吆喝了起来:“兄弟们,今天白班负荷30MW,总共出了56锅电石,咱夜班的汉子们加油干,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争取出他个70锅!”。尽管出炉工们在班长的带领下豪情万丈,志存高远,积极投身于试生产中,同时,他们也受制于炉膛里灼人的高温,每天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的时间长达12个小时。出炉工的工作服经常是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几乎不透气,但为了安全和健康,他们不得不穿这层厚重的出炉防护服。电石生产线24小时处于生产状态,工人三班倒,晚上9点到次日9点是夜班,也是也冶炼电石的关键时候,中途能休息的时间极其有限,只有在中途运行平稳一段时间时,他们才可以在休息室休息一会儿。现场也配备了热水器,休息室的桌子上整齐的放着出炉工们的水杯,五颜六色却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杯子特别大,特别能装水,因为这个团队特别能喝水。

时间:01:09

地点:5米休息室

凌晨1点钟,电炉因测量电极工作长度而停电,出炉工们难得有时间喘口气。他们围坐在休息室里,端着茶杯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起炉况来。虽然也有抱怨,有讥讽的嘲笑话,但更多的是“如果”、“假设”、“比方”这些蕴含积极意义的探讨。值长对这些年轻人的讨论时常脸挂笑容,间隔也插上一两句有分量的话语。一天,检修班的几位师傅,对照图纸,用角铁、铁板在焊接一种特制的溜槽。值长和出炉工们,像期待什么似的显得非常关心,很快,溜槽做好了。电极柱周围的料面已经出现了下陷的状况,得往炉里面输送混合料……于是,改进的溜槽有了用武之地,大伙儿吆喝着把溜槽从防爆门里架了进去。在出炉工的配合下,一边一个溜槽,准确地与电极柱进料端对接好。这时有人已经推着小车拉着焦炭直奔溜槽而来,大家你一锹我一锹开始往溜槽里加焦炭。笔直的溜槽,源源不断地将焦炭均匀地输送到了电极柱的周围。当弥漫的焦粉偃息,汗湿的蓝色工装泛起白色的汗渍时,装出炉工们发出了欣喜的笑声!就这么一次小小的技术改造,出炉工们却赢得了时间和速度!有了成功的尝试,出炉工们愈是敢想敢干了……也就在这间狭小的休息室里,大伙笑着、说着、团队精神越发激进了!

时间03:20

地点:5米出炉层6号出炉口
电炉经过两个小时的停电,这会儿又正常送电了。出炉工掀起了一波又一波你追我赶、苦干加巧干的劳动高潮,百米厂房里一派热火朝天的场景:天热、地热,心更热!出炉机在咆哮,吹氧管在颤抖,行车在奔跑,风机在轰鸣;出炉工挥锹抡钎,把炉眼烧得“呼呼”作响;清理工舞动铁铲,挨个把沾满电石渣的炉舌,清理得黑亮光滑……这既是“比学赶帮、多快好省”的生产活动,也是对电炉提负荷的热切希冀,对达标达产的执着追求,以及劳作时觉醒了的工作热情。在这种热情的推动下,6个出炉口炉你接我上,快速变换着出炉的角色。它们在工友们高涨的劳动热情中,正在释放着神奇的潜能。冷却车间里那片开阔的电石锅支架,堆满了一锅又一锅的合格产品。

在这里,我们见证了普通劳动者永远是生产活动的主体,出炉工们一夜的守候和坚持也见证着他们对自己使命与职责的定义!他们就像一粒粒平凡的石子,用自己的力量铺就了一条不平凡的路。和电石厂的很多同事一样,出炉工很多都家在外地,远在甘肃,甚至新疆、河南等地。他们奋战在生产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无法顾及自己的妻儿。艰苦的环境、难挨的思乡情结并没有使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有半点懈怠,反而加倍努力地奉献着。有些人甚至一年都没有休假,有的是白天与夜晚的交接,有的只是与产量和质量的赛跑。在这里,我分明看到了一个个普通的劳动者对企业的忠诚、对未来美好憧憬和信仰。我想,正是由于这群以厂为家的电石员工,才孕育了这红火的生产车间,才赋予了电石厂更神圣的使命和意义。


时间:10:30分

地点:通勤车

破晓十分,东方的天际上霞光万丈,一片寂静中,暗藏着生机。1号炉南线火炬发出耀眼的光亮,火苗随着风左右蹿动。经过一夜辛勤的劳作后,出炉工神情疲惫,陆续走出了生产厂房。交接班后,中控二楼洗手间里能看见出炉工们围在一起简单洗漱的身影,大伙笑着谈论着夜班时发生的有趣的事情,从他们泛着煤光却又笑意盈盈的面孔上你可以看出,此刻的他们完全褪去了夜班时精神高度集中、完全沉浸在工作中的模样。他们一夜的守候和坚持也见证着他们对自己使命与职责的定义!此刻的他们如释重负、满脸憔悴,换着便装排着队向着通勤车的方向走去。上车后随便找了个位置闭目养神,通勤车还没驶出园区大门,很多人都已经沉沉睡去了。新的一天已经开始,而对于下夜班的出炉工来说,劳作的一天才刚刚结束......


后 记:这是一次我对高温一线岗位出炉工的工作纪实。从一个个勤劳的身影,我们看到了电石厂职工普通而辛劳的一天。他们是电石炉这座大厦的基石,正是这些默默奉献、挥汗劳作的职工辛勤努力,才使电石厂前行的脚步更加坚定。在此,也奉上我们对出炉工,对普通一线工人的崇敬之情。目前1号电石负荷30WM,日产量突破200吨,这标志着1号电石炉生产线系统试车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同时,这也为电石炉尾气净化系统和无功补偿系统的投用奠定了基础,为电石炉全面提产提负荷做足了准备。1号电石炉试车试生产还在继续,出炉工就是我们的榜样,让我们继续谱写盐湖“一缺四不缺”精神,发扬 “人一之、我十之”高尚品质。立足一线,扎根岗位,争取早日完成1号炉达标达产任务,向着实现“盐湖镁梦”进发!


联系电话:010-84885418、84885339、84885009 电子邮箱:hgscb5009@126.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四区16号楼518室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