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工作委员会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习专区 > 正文
(品牌故事)产业链助推企业裂变壮大
作者:澄星集团 李建华 |日期:2020-10-21

澄星这家从村办 “小作坊”起家、在江阴发展壮大的磷化工龙头老大,为何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为何能在短短三十余年时间里,从江阴走向全国,如今又飞向海外?这其中,可以总结的管理、经营、生产模式和经验数不胜数,而不断完善产业链、增加规模效应,正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审时度势,开发磷酸新产品

1984年12月,澄星挂牌亮相的“要塞乡澄南化工厂”,仅有三间石棉瓦房子,3.8万元借贷资金,13名工人。由邻乡来的一个青年李兴带头,白手起家,开始生产五氧化二磷,接着历经艰辛,从上海牙膏厂搞来一套生产磷酸氢钙的装置,“小化工”搞得风生水起,后来又与国企搞了联营,迈开了横向联合发展的第一步。

1989年,全国经济形势严峻,澄星此时做的不是观望,而是吃准未来人们的消费市场,审时度势抢先一步开发磷酸项目,并在体制上实现对外三个厂,对内一套班子的新型管理法,当三年后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一些同行业企业纷纷争上这个项目时,澄星已经吃了个满盈灌。

1990年4月,李兴捕获到一个信息:天津化工进出口公司接到了一个紧急出口120吨磷酸三钠的任务,正在寻找生产厂家。尽管当时澄星没生产过,也没有这方面的专用设备。然而企业要发展,目光仅盯着国内市场恐怕不会有大出息。5月上旬,他便亲自参加谈判,外商出乎意料地要求6月28日交货,期限非常短,且条件苛刻,多数人表示担忧,可李兴果断拍板,勇敢地将这批外贸任务接了下来。

第一次产品出口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全厂员工的士气,他们再也不以村办小厂自卑了,而以能生产出口产品而自豪。

至1990年底,澄星的产品已远销泰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十几个国家,出口磷化工产品达到5290多吨,创汇454万元人民币。

多谋善断,搭乘国际快车道

有人说李兴会做买卖,他在很多事项上不仅帮助了别人,而自己也一并赚到了大钱,这是熟知他的人之共识。1994年7月20日,与澄星打过交道的美国高露洁公司,这一天由总裁率亚太地区10多个国家分公司负责人,来到澄星参观、洽谈。澄星产品优异的质量和可靠的信誉赢得全球最大牙膏生产企业高露洁公司赞赏,决定由澄星充任他们在中国大陆的唯一供货单位,年供货量达1至2万吨。1995年前,高露洁公司在牙膏生产中只采用澄星50%的产品,到1996年则100%采用澄星产品。1998年起,他们在亚太地区17个生产企业的全部原料也由澄星提供。同时,澄星开发的食品级磷酸又成功地打入世界著名的可口可乐公司。如今澄星已成为数十家国际著名大公司的原料供应商,这在中国磷化工行业中绝无仅有。

2003年,突然有几批外商来澄星找磷酸,谈生意。澄星人终于发现,随着电视显示器的发展和变革,磷酸市场有了新需求,电视显示器的制造厂专用磷酸,价格较高。这是一次创品牌的机遇!企业老总李兴的思维方式一向是与时俱进的,他决定研发新品。几个月以后,澄星就将“量身定做”的20“特种磷酸”,整整一个集装箱运往韩国,并以有竞争力的价格优势,得到客户的认可。

李兴善于谋略,早些年,他就深知“未来只存在两种企业,一种是规模超大的企业,另一种就是专业化非常强的中小企业”。任何一个企业在当前条件下都不可能在产业链条的任何一个链条环节上都是最优的,只能是在某一个或者几个环节上具有优势。那时,他就认准了走“精细磷化工”之路。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争什么,不争什么?却大有可琢磨的余地。李兴在多年的商海中,往往是别人都在上的项目,他就“躲”开,而“抢”那些别人没有想到的市场,这就是“人取我弃”的古老商战智慧,更形象地说就是“激流勇退避锋,先人一步摘果”。

独领风骚,“矿电磷”的一体化

2004年5月,澄星的“矿、电、磷”一体化项目在云南开工建设。三年后结出了丰硕成果,宣威的15万千瓦的热电厂、6万吨的黄磷厂建成投产。弥勒水电站的3个机组,总装机容量10.8万千瓦的水电站和6万吨的黄磷厂也全部投入运行。新投产的企业不仅能吃粗粮,消化煤矸石、低品位磷矿石,而且废气、余热、煤渣、矿渣等全部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弥勒雷打滩水电站还以其环保无污染的特性,为集团未来打造绿色经济迈开了坚实的一步。

澄星的投资,解决了自己的资源难题,也把循环经济理念带进大西南,塑造了一个新型的澄星形象。澄星自那时起,其投融资能力出众地好,平台价值的提升步伐加快。

然而,澄星并不满足如今的规模,致力于打造更完整的产业链,并于2011年10月28日,位于广西钦州南海边的“磷化工产业园”开工建设。这是江阴澄星集团与钦州市市政府共同打造的全国最大磷化工基地。

产业链延伸也是一种环境。有产业链的地方,企业不仅可以降低投资成本和交易成本,同时还有利于信息资源的交流、汇集,促进技术、产品的联动创新。

从矿山到研发、生产、销售,由“磷化工”的总根上演绎出精细磷化工,并有“资本经营、服务三产”新业的齐头并进,已经形成母体产品靠近原料产地,下游衍生品和精细化学品靠近市场的合理格局。“磷化工”也成为新企业诞生的催生婆,其磷系专用化学品已经成为企业品牌,电子级、食品级、陶瓷级、化妆品级、医药级、牙膏级、水处理等专用特种磷化工产品的技术领先于国际。其中开发的赤磷、多聚磷酸、聚磷酸盐等高效无机阻燃剂,电子级磷酸盐等在国内外市场也占有较大市场。

放眼世界,形成区位硬品牌

澄星在优化产业结构上,前些年已经在做了,比如收购武进化肥厂,成立新亚化工公司,这家公司在2010年从常州搬迁到了宿迁,成立了宿迁新亚科技有限公司,这是发展中的煤化工产业。主要产品甲酰胺、N-甲基甲酰胺已在国内独领风骚。该公司已启动“上市”计划,争取近年内“出嫁”变成“大家”。

2013年7月16日,澄星又与天津市签署了总投资达305亿元的600万吨重油芳烃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就目前经济进入新常态下,产业一体化、产业全球化的趋势势不可挡,产业的发展及其竞争力的提升已成为一个地区能否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的关键。而产业价值链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纽带,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可充分挖掘的有利因素。

澄星的产业模式,逐渐得到市场认可,目前在市场拿单能力非常强。其倡导的绿色经济、科学发展”,将帮助赢得更多客户。他们的体会是:单个企业要建立自己的品牌,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然而企业通过集团的整体力量,利用群团效应,形成“区位品牌”,会使每个企业都受益。区位品牌与单个企业品牌相比,更形象、直接,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更具有广泛的、持续的品牌效应,它是一种珍贵的无形资产。

澄星在新一轮发展规划中,紧紧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以上项目为先导,带动自身集群发展,探索出了一套集投融资、研发销售、运营管理、风险管控一体化开发模式,实现产业链一体化“集群式”走出去,有效带动了中国石化投融资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三十多年前,一家小小村企,也仅仅是江南村村冒烟中的一个小景致;如今,拥有独资和控股子公司50余家,员工达1万多名,产品销售覆盖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和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88亿元,利润10.8亿元,连续14年挤身中国企业500强,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江苏澄星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业绩磷化工产品生产和外贸出口基地。澄星这些年的发展史,以及为完善产业链而做出的每一点努力,都令人感佩。

















联系电话:010-84885418、84885339、84885009 电子邮箱:hgscb5009@126.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四区16号楼518室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