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工作委员会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习专区 > 正文
(品牌故事)创新,为梦想插上翅膀
作者:神华宁夏煤业集团烯烃一分公司 赵寅 |日期:2020-10-22

在神宁集团烯烃一分公司装置现场,MTP(甲醇制丙烯)犹如一个钢筋铁骨的“巨人”。你可能想不到,驾驭这个“巨人”的核心团队,是一支平均年龄32岁的年轻团队——杜正平MTP创新工作室。

作为宁夏“一号工程”的“一号项目”,神宁煤基烯烃项目是世界上最大的以煤为原料生产聚丙烯的项目,也是宁夏目前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之一。项目最核心的德国鲁奇MTP(甲醇制丙烯)技术和西门子GSP气化技术都是首次工业化应用;项目单项工程近万个,敷设电缆1780公里,安装设备5380(台)套;各类管道总长596公里,相当于从银川市到北京市总里程的一半;使用钢材45000多吨,比鸟巢所用的钢材还多3000多吨。

就是这样的一座钢铁巨人,在建设初期由于MTP装置是世界首套工业化应用,尚无成熟经验可循,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了丙烯产品收率过低、能耗过高等诸多影响安全生产的“瓶颈”问题。

2008年,作为引进型人才,年仅28岁的杜正平来到烯烃一分公司。尽管他早有耳闻,但当看到MTP生产线上的重重困难时,杜正平还是倒吸了一口凉气,首次工业化应用的MTP装置在生产中暴露出许多缺陷,亟须技术攻关。满眼荒凉,风沙肆虐,这是当年宁东热土开发建设的景象;“一口盒饭半口土”,这是当年建设者们的真实生活经历;手无长缨,何时缚住MTP苍龙?这是当年烯烃一分公司所面临的困惑。

一切如同脚下这片荒原,怎么改变?惟有多壮志,拓荒、挑战,每每遇到技术坎儿,杜正平总是这样鼓励自己。

入厂后,在各类设计参数无法满足实际操作的情况下,杜正平带领一支只有两名专业技术员、熟练工不到员工总数8%的队伍迎难而上,踏上了艰辛的试车之路。

奋斗的日子总有感人的故事……

2009年,MTP装置试车进入紧要关头,杜正平带领一伙年轻人连续奋战几个月。

一天凌晨,大家约好吃完宵夜接着干,结果好些人却不见了踪影,最后在一个杂物间找到了,堆满杂物、脏乱不堪的房间地板上横七竖八躺了十几号人呼呼大睡,大伙儿实在是太累了。

虽说杜正平和妻子杨丽同是烯烃一分公司的员工,可他们常常好几天见不着面,更别说照顾老人和孩子了。夫妻俩将对孩子的牵挂只能默默地藏在心底,实在太想孩子了,就悄悄拿出照片看上一眼……

2010年,烯烃项目进入试车攻坚期。杜正平和同事索性在装置边上搭起了几十米长的大帐篷,“当时提出‘吃三睡五干十六’,可实际上,很多时候一天要干18个小时。”直到今天,很多和杜正平并肩作战的工友对那段日子都记忆犹新。在试车的两个月时间里,杜正平总是身先士卒,带头进入受限空间内检查确认,凌晨3时还钻进管道内清扫设备。在他的带领下,试车阶段共排查整改问题500多项,并于2个月内编写完成《MTP装置操作规程》、《MTP试车方案》等5册、100多万字技术规程,提出100多项设计变更……

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凝聚着杜正平无数日日夜夜的辛苦付出,并最终实现MTP装置一次性投料成功!

面对世界首套MTP装置,如何让它更好地在宁东大地上实现价值?

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创新的路。

2012年,烯烃一分公司成立MTP技术创新工作室,选拔杜正平为工作室带头人,吸纳了车间19名技术过硬、生产经验丰富的员工,对各项制约生产的难题和关键点开展技术攻关。3年来,工作室人员及时与研发部门及国外专利商沟通,定期与德国鲁奇公司就MTP工艺存在的“瓶颈”问题及改进方法进行交流。

“烯烃装置刚投产时,大量丙烯蒸汽‘烧天灯’,1小时就相当于烧掉一辆高档轿车,看着真让人心疼。经过工作室全体人员反复试验改造,对装置进行了降低产品水含量的技术改造,彻底消灭了‘天灯’,获得德国方面认可。

如今,“创新”成了烯烃一分公司员工挂在嘴边的热词。杜正平创新工作室、张华创新工作室……一个个闪亮的名字,成为员工追捧的创新“明星”。

2016年,杜正平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成为神华集团2016年唯一一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8年来,从满头青丝熬成鬓角掺白,从青年技术人才到两套MTP装置的技术领军人,杜正平用创新为个人梦想插上了翅膀,也用创新助理现代煤化工在古老的宁东大地上书写“硅谷梦”,梦想将从这里起航。



联系电话:010-84885418、84885339、84885009 电子邮箱:hgscb5009@126.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四区16号楼518室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