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工作委员会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习专区 > 正文
[品牌故事2020]碧海浮城屹东方
来源: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作者:吴鹏 |日期:2020-12-9

碧海浮城屹东方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吴鹏

2月初,全国疫情已经到了最严重的时刻。

在海上,往日热闹的餐厅变得冷冷清清。开餐时间被分成好几段,上一拨人几乎见不到下一拨,人们默默地来,安静地吃,吃完再快速地走,彼此间不再说话,距离也坐得远远的。几丝消毒水的味道飘来,若有若无的,连饭菜的香气也遮不住。

安全主管王杰从生活楼里走出来,望着乌蒙蒙的天,狠狠吸了几口气。眼前的铁桩子、钢柱子从未这么顺眼,他忍不住想多看一会儿,却被对讲机无情地喊了回去。

海上第一时间启动防疫部署,王杰再没睡过一个完整觉。除了督促佩戴口罩、各点消毒、错峰吃饭,他还要宣贯防疫知识、开展摸排调查、每日监测体温、建立海上医学隔离观察点……短短几天,白发就爬满鬓角。

结束平台安装和栈桥搭设后,需要对临时供电电缆进行拉放,但因为没有通电,新平台吊车无法提供支持。

怎么办?看着眼前这6根总重量接近3吨的电缆,海油工程公司渤中19-6项目组经理鞠文杰一咬牙,“没有牛,还不耕地了!来,我们一起搬过去!”

那天是2020年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

94名海油勇士,迎风而立。

没有合家团圆,没有美味佳肴,有的只是湿咸的海风、刺骨的冰冷和沉重的电缆。

海工项目组所有人员闻令而动,不分岗位、不分工种,全部冲了上去。

在两座海上浮城和连接它们的“鹊桥”上,一条百余米长的“人龙”摇身而起,蜿蜒着拐过一道道弯,缓缓爬进未来的家。

拉拽前两根还算轻松,从第三根起,速度明显慢了下来,有些人肩上的电缆已经滑落到胳膊窝里,甚至抱在了怀里,而发力不均更是造成了脚步凌乱,反过来又力弱了几分。

眼看不行,鞠文杰急中生智,“来呀!我们一起喊号子!”

“跟我来,1-2,1-2……”

雄浑的声音从喉咙里发出,直喊得红了脖子、热了膀子,哪怕面前有座山也能搬了去。

一群热血男儿在海天间咆哮着,怒吼着,他们喊出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喊出了抗击疫情的必胜决心,更喊出了中国海油人为国献油的铁血誓言。

3个小时过去了,第五根、第六根,所有电缆搬运完成,直到夜里11点,电气人员终于完成了接线、调相序等一系列工作,开始给平台送电。

刹那间,渤中19-6平台被彻底点亮了,映得附近的海面一片通红。

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用光明亲吻这片海洋,就像黑暗之城忽然开启了照耀大地的神灯。明晃晃的平台浮在夜海上,和远天月宫里的琼楼玉宇相映生辉,引得四下里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没送电时,夜晚的平台只是一个黑乎乎的影子,而此刻,这片海却因为渤中19-6而充满了光明、温暖和希望。对于每一个在黑暗中勇敢前行的人,这是比钻石更珍贵的东西;对于夜海航线上远眺的旅人,这是美不胜收的海上仙宫。



相比暴发时的来势汹汹,防疫逐渐进入相持阶段,甚至已经隐约嗅到一丝胜利的味道,可正值风季的渤海湾却并不会就此平静。

一天,工程师彭东伟正在进行海缆铺设焊接作业,忽然收到一条大风预警。

下午3点半,就在还差最后两个焊点时,阵风前哨抵达平台。几乎是一瞬间,平台保温、设备挂件就被吹得噼啪乱响。

远方天空云层很低,像个黑色的锅盖倒扣下来,把海面染成一片乌青。海与云之间只露出一线天,在两片黑幕的反衬下,亮白得像一根仙女无意遗落在人间的哈达,环绕在海天相接处。白头浪还不高,却很细密,从东北方向疾劲滑来,这是大风即将到来的前奏。

“风要起来了,快呀!”

“我已经找平台又借了一台焊机,两边同时干!”

嘈杂间,负责焊接的师傅却岿然不动,像一尊蹲在风中的雕塑,紧紧握着手里的焊枪……

终于,施工人员赶在大风到来前完成了所有工作。彭东伟站在背风处,听着大海的律动,有那么一刻,他恍惚了,与大海打了20多年交道,熟悉得就像一个老朋友,这一次,老朋友给足了他面子……

坐落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滨海假日酒店,有着三角形的漂亮外观,是城市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可疫情暴发后,这里再见不到曾经的宾客盈门。

2月4日,酒店迎来100多名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渤中19-6项目组第一批出海隔离人员。

一天夜里,伴着刺耳的长鸣,一辆救护车突然冲到酒店门口,几名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从车上跳下。几乎是一瞬间,靠门这侧的窗户上就趴满了脑袋,人们齐刷刷向下张望着,直到救护车已经拐走了还伸长着脖子,而微信群里也很快炸了锅……直到第二天晚上才听说只是普通的感冒,算是虚惊一场罢。

14天后,隔离期满,项目组所有成员起了个大早,像出笼的鸟儿般快乐。

短短数日内,完成集中医学观察的员工一批又一批奔赴海上现场,调试人员来了、技术人员来了、安装工人来了、铺管工人来了……全面复工复产的冲锋号正式吹响。



2月23日,渤中19-6项目开始海管铺设,按照作业顺序,首先需要潜水员下水连接起始缆。

然而海况并不理想,如果等待下一个潮水窗口期,意味着现场各路都将原地待机6个小时。

怎么办?能不能下?人们犯了难。

“我觉得可以试试!”一个厚重的声音突然响起,是潜水员王美义。“刚才我评估过了,条件还在安全许可内,只要我们做好充足准备,就不会有问题。”

“我申请下水!”

现场指挥看着王美义,还没等张嘴,就听到了他的请战声。

更换潜水服、检查充气管、调试设备……人们不再说话,快速忙碌着。

在渤海湾冬季的夜晚,下到冰冷的海水里去,王美义比任何人都清楚他将面对什么。而他只是咧嘴笑笑,一头钻进了潜水笼。

天色完全黑了下来,甲板上的人们不自觉地竖起衣领,把棉衣裹得紧紧的,王美义却站在绞车悬吊的铁笼里,一寸一寸向海面坠去。

入水的瞬间,王美义不由自主打了个寒颤。再往下潜,海底的涌流带走了热量,水温越来越低,抵达23米深的海底时,温度已降到0℃以下。

一片漆黑的水中,充满未知的恐惧,单薄的铁笼仿佛随时会被巨大的水生物撕碎,只有头灯前方的一点光亮,给潜水者带来几分慰藉。这里没有色彩斑斓的热带鱼,没有五颜六色的珊瑚礁,更没有甜蜜浪漫的卿卿我我,在寒冷中拼命坚持的王美义,面前只有黝黑的污泥和沉重的缆扣,他必须赶在身体冻僵前完成工作,哪怕胳膊已经酸麻得使不出一点力气……

整整68分钟过去,王美义单人作业,成功完成起始缆连接。

他出水的时候,脸色发青,粗重的喘息像是老旧的风箱,只有眼神挂着几分成功后的喜悦。

夜里23点49分,渤中19-6项目海管起始封头徐徐入水。循船望去,海管焊接、焊缝打磨、焊缝检测、节点防腐,一条经过多道工序层层淬炼的“巨龙”正从船尾钻入大海,乖乖匍匐到宽广的海床上。

2020年3月21日,“海洋石油941” 钻井船成功就位于渤中19-6WHPA平台一侧,它高大巍峨的身躯矗立在蓝天碧海间,给期盼已久的人们带来了巨大信心。6天后,渤中19-6大型凝析气田第一口开发井正式开钻,这个有着千亿立方米储量规模的“大块头”距离开井“吐”气之日已经近在咫尺。

那天晚上,许多人终于可以睡上一个安稳觉,事实上,他们此刻最大的愿望也就是如此了。这个春天,他们没有休息日,没有春节、元宵节,甚至在家隔离也没有片刻清闲,在病魔笼罩的巨大阴影中,他们甘做“逆行者”,把自己对家人的爱、对祖国的爱写在实实在在的工作里,融进中国海洋石油人的血脉中。

夕阳倒映在静谧的海面上,像是铺了一层金子。熙熙攘攘间,生活船、起重船、铺管船、拖轮划开一道道金黄的波光,像归巢的宿鸟般渐渐隐去。只有海面上高耸的钢铁平台和藏匿在水中的海管电缆知道,一座新的海上浮城已经屹立东方。

2020年2月12日晚,中国海油渤中19-6气田在疫情防控期间平稳推进的故事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重点报道,守候在电视机前的同事很快点燃了微信群。说好了,最美的笑,要留待战“疫”胜利时,留给项目投产日。

联系电话:010-84885418、84885339、84885009 电子邮箱:hgscb5009@126.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四区16号楼518室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