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工作委员会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习专区 > 正文
承载百年石油发展历史 保护利用工业遗产文明
来源: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七里村采油厂 |作者:刘亚萍 |日期:2021-9-24

承载百年石油发展历史保护利用工业遗产文明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延长油田七里村采油厂刘亚萍

工业遗产承载历史,保护利用延续文明。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的见证,是工业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十九世纪后半叶洋务运动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工业文明的发展都留下了宝贵的工业遗产。这些工业遗产不仅见证了我国工业化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也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记录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国梦艰辛奋斗的历程,在保护和利用好国家工业遗产,大力发展工业文化的进程中,践行和塑造着新时代中国工业新形象的崇高使命。

在红色圣地延安,有一个历经百年沧桑、战火洗礼、底蕴深厚的百年石油厂--延长油田七里村采油厂,她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境内,始建于1905年,是延长石油(集团)的源头。 七里村采油厂历经了从《汉书》记载到延一井出油,从民国时期的艰难发展到边区时期的卓越贡献,从新中国成立后的砥砺前行到七八十年代的艰难探索,从21世纪之初的重组改革到如今迈进新时代、走向新征程,百年老厂承载了太多的艰辛和苦难,同时也造就了埋头苦干、开拓创新的新时代中国石油企业精神,积淀了历久弥新、醇厚深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工业文化和革命精神内涵。

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好百年老厂石油文化,从2017年开始,七里村采油厂就全力推进实施延长石油厂工业遗产宣传教育、保护利用工作,实施“321”石油文化工程,即建成党建工作室、员工创新工作室、职工文体协会工作室三个石油文化阵地;打造中国石油科普知识教育和延长石油埋头苦干、开拓创新精神教育两个基地;编撰一部七里村采油厂百年厂史。以实际行动传承保护民族品牌,发展延续工业文明,埋头苦干、自强不息,为实现再建百年油田的宏伟目标不懈奋斗。

2018年12月18日,七里村采油厂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认定为“国家工业遗产项目”单位,并成为全国工业博物馆联盟理事单位、全国工业旅游联盟理事单位。作为第二批国家工业遗址,‘延长石油厂’核心物项共包括延一井、七里村炼油厂、七1井和七3井、延深探一井、延长石油三大石油地质教育教学实践点、延长石油厂工人何延年的窑洞、延长油矿苏联专家招待所共七处,充分体现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2020年4月又被陕西省委组织部授予“全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同年9月被授予“延安市社科实践教育”基地、12月被授予延安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教学基地,西安财经大学商业学院现场教学基地,2021年被授予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现场教学基地。

“延长石油厂”工业遗产,记录了中国石油工业的从无到有,记录了国家石油工业的由弱到强。

          中国石油工业“母亲井”---“延一井”

  陕北有石油,最早记载见于东汉文学家、历史学家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书中记载:“高奴,有洧水,可燃”。宋朝沈括在其所著《梦溪笔谈》中记载:“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石油”一词,首用于此,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给石油的科学命名。

1905年,中国大陆第一口油井的投产,结束了几千年中国没有石油工业的历史,填补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项空白,树立了中国石油工业的里程碑。“延一井”从1907年出油,日产原油1至1.5吨,10年后日产油量仍然保持1250千克,上世纪80年代油井加深压裂后直至今天,仍可产出油流。这口中国石油工业“母亲井”的黑色乳汁,在西部黄土高原流淌了整整一个多世纪!1985年原国务院副总理、石油部部长康世恩为“延一井”题词“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1996年国务院公布“延一井”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列为“中华之最”。

七1井--“中国人也能打油井”

中国共产党对陕北延长石油资源的开发是中国共产党党进行现代化工业实践的第一次尝试。革命战争时期,延长石油厂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41年6月,在党的领导下,在边区政府、军工局、驻地部队等部门的协助下,经过紧张筹备,军工五厂(延长石油厂)在七里村打的第一口井七1井如期开钻。经过工人们两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在79.46米处完井,初日产油1至2吨,这对于当时只有二三百公斤产量的油井来说,无疑是高产井。由于当时物资匮乏,堵水难题无法解决,驻军359旅旅长王震送来一门从日军手里缴获的山炮炮筒作原料,用空中套井法解决了堵水难题。1943年7月,对七1井采取封堵水层措施予以加深,加深至87米时,发生强烈井喷,初日产量达96.3吨。七1井的成功开发是延长油田迈出“老城区”的第一步,油田从此迎来了大发展的曙光。七1井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独立自主打的一口油井,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也可以打油井。

七1井的出油,不仅开创了延长石油未来发展的前景,更是延长石油的功勋井,是以陈振夏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人“埋头苦干”伟大实践的见证井。

1944年,毛泽东亲笔为时任厂长陈振夏亲笔题词:“埋头苦干”予以鼓励。这既是毛泽东对石油工业的第一次题词,也是对石油人的最高褒奖,从此“埋头苦干”成为延长石油的企业精神,不仅代表着延长石油人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也是一代代延长石油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更是一代代延长石油人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同时成为延安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延长石油成长的根、发展的魂。

   传承“红色基因”  再建百年油田

作为百年延长石油的长子,七里村采油厂从诞生之日起,红色基因、血脉相传。1935年5月30日,刘志丹率领的陕北工农红军解放了延长县和延长石油厂。从此延长石油厂回到了党和人民的怀抱,同年5月,中国石油工业史上第一个党组织在七里村采油厂诞生,星星之火得以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燎原。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延长石油厂为抗战时期中共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发展壮大,夺取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延长石油厂为革命事业、为前线、为边区群众提供汽油、柴油、煤油、蜡制品及各种枪械、印刷油达3784吨,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毛泽东在陕北生活的13年中,著名的《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92篇著作基本都是在延长石油的煤油灯下完成,为中国革命和党的理论建设奠定了不朽的基石。

同时,七里村采油厂是“延长石油精神之源”,自延长石油诞生至今,为不同时期的国防建设、社会生产生活和中国石油工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尤其是在解放后,相继为玉门、四川、新疆、青海、大庆、胜利、长庆等油田及其他兄弟单位输送大量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被誉为石油工业的摇篮,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石油工业之源”。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回味历史,是为了更加珍惜今天,缅怀过去,是为了更好发展明天。延长石油的伟大功绩正是建立在坚持党的领导和埋头苦干的拼搏精神之上。展望未来,延长石油人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保护好“百年老厂”的工业遗产核心项目,在创造物质价值的同时,挖掘深厚的历史文化,拓展企业精神价值,着力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精神教育及新发展理念先进典型现场教学点,继续发扬中国石油工业精神,传承百年延长的光荣传统。

 

 

联系电话:010-84885418、84885339、84885009 电子邮箱:hgscb5009@126.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四区16号楼518室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