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信息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
——70后班组长赵微侧记
国能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张笑宇
挫折与磨难,是检验初心的试金石。梦想的道路总是埋伏着崎岖蜿蜒的险滩,但拨云见日后却风光无限。她说;“越是艰险越向前,是我的人生格言。”的确,人生就是这样,只有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坚毅前行,才能乘风破浪。
她,就是包头化工一名普普通通的70后班组长赵微。
2020年8月31日,赵微同志所在的包头化工代表队远赴西安石油化工技工学校进行为期两个多月的脱岗学习。身为一个70后,她有着丰富的岁月积淀,但却始终犹如一个少年一般。参加国赛是她的心愿,这个信念一直支撑着她,坚定不移,为的就是在工匠精神悠久的鲁班故里——山东滕州,向我国化工工人最高技术水平发起挑战。
长达两个多月的培训对她身后的家庭来说无疑使一场深深地考验,她的孩子刚上高一,是人生重要的一个阶段,要适应新鲜的成长学习环境,也需要在母亲的陪伴下度过青春叛逆期。她感到深深地自责,但她更想用自己的行动为女儿树立起一个活生生的榜样。安顿好家庭重担后,她整装出发,踏上去往国赛的征途。
万事开头难,没想到第一道关就遇到了困难和挑战。由于培训学校条件有限,一些试验用的精密仪器需要他们自己准备,每个人平均要背五件行李,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这仅仅只是刚刚开始。
把这场比赛比作魔鬼训练营也不为过,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从内心上十分重视这次培训机会,从行动上也是铆足了劲儿。训练中她每天早晨六点起床,由于每项实验要求两个半小时内完成,同时还要清理仪器、配制实验溶液,所以一天至少需要七八个小时的训练强度才能基本完成当天的任务。训练前期,面对琳琅满目的瓶瓶罐罐、精细琐碎的专业流程,还有许多方法需要持续不断地创建,仿佛是摸着石头过河,加上时间紧、任务重等种种现实困难交织叠加,难度和挑战可想而知,但她不畏困难,不慌不乱,稳中有序,主动要求延长训练时间,与队员们一起反复探讨方案,一遍一遍地检测,一遍一遍地比对,只为能够做出准确数据、能够满足竞赛标准。她为了不辜负自己,不辜负机会,不停地进行练习,中午常常吃不上饭,身体素质和精力也渐渐亮起了红灯。此外,由于理论学习占据了比赛成绩的百分之二十,为了能够保质保量地将进度顺利完成,她基本上白天在实验室训练,晚上还要回到宿舍刷题,陪伴她的除了一盏微黄的台灯,还有一桶热气腾腾的泡面。
比赛过程中,不仅对实验的精准度有着严苛的考量,还对选手时间的把控能力要求极高,这就需要十分熟练且不出错误的规范操作。“一万小时定律”曾说,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基本上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她积极训练,忘我投入,将实验反复做了150 多次,每次下来都是两三个小时,学习时长一共是两万多小时以上,在一遍遍的校对实验容器、一遍遍的练习基本操作中,逐步做到快准稳,也渐渐得心应手,心中有数。
竞赛的前13个小时,队伍才收到了竞赛的具体内容,队伍的抽签顺序也非常靠前,几乎没有可以借鉴的内容,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她调整心态,稳定情绪,淡定自若,按照平时训练的水平发挥,最终代表队获得了团体一等奖的殊荣,她个人也收获了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技术能手,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广泛认可,但她始终毫不张扬,总是把光环藏在身后,把汗水留给自己。她看过训练室五六点钟的太阳,也欣赏过八九点钟的星光。那些印在心间脱口而出的方法公式,都是扎扎实实的深厚积累,平凡岗位却闪烁着人生的光彩,只是因为她比别人多了一点敬业,多了一点吃苦,多了一点用心。
她是大家心中的“活宝典”,各项专业词汇、化学公式、分析步骤、方法公式她都能熟记于心,想要考倒她,还真不容易。丰富的知识储备,是她工作的基石,多年来,一直与各类分析样品打交道的她,早就养成了剖析其中的点滴成分的本领。她经常说:“化验室就好比一双眼睛,能看清楚实际的检测情况和变化信息,我们不仅要睁大眼睛,还要戴着放大镜去看。”
从业以来,一丝不苟这个词语大概是对她最为恰当的评价。任何一项工作,她都会跟各项指标、各项数据“较劲”,不求最好只求更好,从实验仪器的清洗、检测作业环境到样品的预处理、标准试剂的配制、各种化学方法的运用,真是差丁一点儿都不行,每一个细节都必须严格把控。她就像一个兢兢业业的守护者,有着始终如一的坚持。
日复一日,岁月更替,她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把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她深爱的包头煤化工,也逐渐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大家身边的榜样。担任班长以来,为推动化验室管理机能,提升班组工作效率,她进一步制定、完善岗位责任,对操作手法、数据处理、仪器维护、实验室环境及安全规章等方面进行详细规范。她勤勉尽责,以自己深深的热爱,为包头煤化工分析检测保驾护航,也为自己扬起人生的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