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安全环保部质量处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习专区 > 正文
丝路串起中哈情 中国化学筑梦“一带一路”首倡地——记中国化学哈萨克斯坦IPCI项目
来源: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 |作者:刘华怡 |日期:2021-9-27

丝路串起中哈情

中国化学筑梦“一带一路”首倡地

——记中国化学哈萨克斯坦IPCI项目

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刘华怡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2013年金秋,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启“一带一路”国际经济合作新格局。2014年11月,时任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宣布实行“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2016年,中哈两国政府签署《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合作规划》,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开展积极合作,促进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一带一路”从倡议变为行动,从理念化为实践,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精诚团结、互信互荣,汇聚合作共赢的强大能量。行走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光明之路”对接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化学哈萨克斯坦IPCI项目的步履从未停歇。

力拔头筹绘就“一带一路”首倡地新画卷

作为“一带一路”首倡地的哈萨克斯坦孕育了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养育了勤劳善良智慧的人民。在这片热土上,中国化学通过国际竞标赢得化工领域在“一带一路”沿线已落地的单个合同额最大的海外总承包项目——哈萨克斯坦石油化工综合体项目,播种下一颗“金色种子”。

哈萨克斯坦IPCI项目位于哈萨克斯坦阿特劳州,规模为年产50万吨聚丙烯,是哈萨克斯坦首个大型化工项目,也是首个聚烯烃项目,该项目对哈萨克斯坦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被列为中哈产能合作项目,受到哈萨克斯坦政府、萨姆鲁克-卡泽纳(SK)基金会的高度重视。

哈萨克斯坦IPCI项目也是中国化学开拓哈萨克斯坦市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部署,中国化学抽调旗下5家精兵团队组建项目团队,其中天辰公司作为项目联合体的牵头方。2017年12月6日,时任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新型工业化——让哈萨克斯坦腾飞”全国电视直播会议中宣布项目正式启动。

赤子匠心凝心聚力合力缔造精品工程

初到阿特劳现场时,极目眺望是一望无际的荒原、满地白花花的盐碱和零星点缀的骆驼刺。工程建设大幕在此荒芜中缓缓拉开,项目团队日夜奋战,用心血浇灌起钢铁城墙,充分发挥成熟EPC项目管控体系效能,以过程优良护航结果优异,用实际行动一点一滴编织哈萨克斯坦热土上的这一闪耀“新星”的鸿篇巨制。

粮草未动计划先行是干好项目的基础。严格编制和执行工程工期,按计划制定详尽的月、周、日建设进度安排,将任务和目标细化到每一天。通过召开协调会、推进会等形式,协调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形成推动工程建设的强大合力,确保项目建设有效推进。

管理互鉴双促共赢是强化管理的原则。作为国际合作项目,公司高度注重中哈技术优势结合,将中方管理人员的丰富工程经验与哈方管理人员对当地法律规范的娴熟掌握相结合,中方人员对安全管理的总体把控与哈方安全工程师实地优势相结合,中方人员对进度管理的总体安排与哈方管理人员对当地的了解相结合,既能解决技术问题又能提高施工效率,既保证了质量又满足了进度要求。

同心协力奋勇向前是促进项目顺利建设的动力。项目现场没有专业分工区分、没有环境好坏区分、没有总包分包区分。大家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安全优质高效完成任务。自2018年6月25日,哈萨克斯坦石油化工综合体项目现场打下第一根桩开始,中国化学再一次用高超的工程实力和积极的服务能力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速度。2019年,项目以超计划20%速度完成11万方混凝土浇筑的年度目标,其中天辰公司总包范围完成近9万方,为“一带一路”首倡之地增添了浓重的中国色。从2018年基础施工的点点星火,到2021年设备、管道、仪表安装的全面开花,项目团队的坚守和努力,使业主方和当地施工分包商管理人员从开始时惊讶到过程中的理解,从满心的认可到由衷地赞扬。中国化学人用精品工程,赢得尊重、认可和信赖。

共克时艰淬炼“抗疫+生产”硬核力量

“没有什么困难是不可战胜的!在集团公司和天辰公司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夺取疫情防控和项目建设的双胜利!”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哈萨克斯坦IPCI项目部全体员工满怀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保障项目稳步推进,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中国化学人的责任与担当。

科学管理抗疫生产两手抓两不误。2020年庚子新春,受疫情影响,中哈航班停止、中哈两国边境口岸关闭。而项目现场正处于攻坚期,天辰公司IPCI项目部全体员工主动请缨驻扎现场,全面打响抗疫阻击战。一方面结合疫情和项目所在地实际情况,根据集团公司和天辰公司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制定疫情处置的应急预案,配足防疫物资,及时调整人力和物资安排。另一方面深挖哈萨克斯坦国内和周边国家安装作业人员资源等,根据作业特点和气候条件,抓住作业有利时段,昼夜两班施工。搭设防风棚,架起暖风炮,严格作业时间和落实安全劳保措施,保障项目现场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战疫有方“云”办公跑出“加速度”。2020年3月9日晚,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CGTN播出:中哈合作项目化工设备顺利出境。这是哈萨克斯坦IPCI项目在春节后从霍尔果斯口岸出口的第一批共7车货物;这批设备的顺利出口,是国家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口岸与企业双方携手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的可喜成果。

受疫情影响,中哈口岸采取管制措施,大量设备材料“等门出境”,而项目现场“等米下锅”。为了将积压在口岸的设备材料顺利出口运抵现场,打通“动脉”上的“血栓”,项目部国内员工依靠电话、网络联系,积极与业主、各相关部门沟通,推动中哈双方共同磋商如何安全地为项目开启通行的绿灯,保障项目供给。最终,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口岸积压的货物顺利办理了出境手续,并陆续运抵现场。

逆向前行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按照集团公司疫情防控“带疫解封”的要求,2020年8月7日,天辰公司副总经理王磊、项目经理王吉刚及其他5名管理人员,作为项目第一批“逆行者”抵达项目所在地,为艰苦工作8个月的项目现场注入一剂“强心剂”。2020年9月6日,第一批复工复产人员127人乘坐国航包机平安抵达;2021年4月,启动第二轮中方人员动迁…… 截至2021年5月,893名中方人员分批次抵达项目现场,为即将到来的安装高峰期提供了充足的人力保障。

疫情面前,共同锤炼的不只是战斗能力,还有战斗情怀。选择返程的那一刻,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穿起工装的那一刻,他们是最赞的建设者。他们担负了千钧重负的压力,历经了拔丁抽楔的过程,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正是他们的努力,各装置拔地而起,一座现代化智能工厂已见雏形。

央企担当文化融合谱写中哈友谊赞歌

中外合作,中方走出去的不仅是中国技术,更是中国文化,在工程沿路用工程品牌点亮企业品牌,用友情温暖大众,用技术造福一方。在本项目建设过程中累计为当地提供了3000多个就业岗位,对当地经济发展有积极带动作用。

技术带动,共同进步。为推动当地经济长远发展,项目团队向哈方工程师介绍技术知识和管理理念,培养管理和技术骨干力量。项目部党员干部带头,做好“传、帮、带”和当地员工的属地化管理,授人以渔,着力提升当地员工的技能水平,为当地经济转型升级储备大批优秀技术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文化融合,共享蓝天。中国化学通过共庆中秋节、建设者节、开展防疫讲座、为当地贫困户修缮房屋、为阿特劳政府捐赠防疫物资等,增进中哈日常文化交流。2019年3月,中国化学作为唯一受邀的中资企业参加在哈萨克斯坦-阿特劳州政府广场前举办的文化展示及评选活动,共同庆祝哈萨克斯坦“纳吾热孜节”,并获得庆典活动第一名,突破自2009年起只由哈本土企业夺冠的“定律”。

2020年6月,由中国化学天辰公司自研生产的100吨高效过氧乙酸消毒液运抵阿特劳,为哈国人民抗疫已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阿特劳市市长特签发感谢信,感谢天辰公司在哈萨克斯坦艰难时刻,对哈萨克斯坦人民的支援。这是一份友好情谊的象征,也表达了中国化学融入当地、履行社会责任的责任担当。

在2020年元旦总结会上,天辰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赵光明表示,中国化学作为国有企业,积极响应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是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多年来致力于把中国的经验和技术积极主动传播,带动海外市场发展,共同为世界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热切期盼IPCI项目为哈萨克斯坦的结构转型升级带来动力,为哈萨克斯坦的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衷心祝愿中哈两国人民的友谊像乌拉尔河一样源远流长。

距离跨山越海,文化水乳交融,民心息息相通。“建一个工程,树一座丰碑,交一方朋友”是公司长久以来秉持的经营理念,在用“中国力量和中国质量”成就奇迹的同时,中国人的智慧和成果在“一带一路”沿线播撒,中国用工程实力呈现精品。中国化学人意气风发,永不服输,笃定信念,砥砺前行,中国化学乘着“一带一路”的浩荡东风,携手全球合作伙伴,谱写共商共建共享的新篇章;中国化学的情怀与友谊沿途播撒,铭记一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中国化学愿以中国技术与全球的合作伙伴一起,共同建设炫彩世界!

联系电话:010-84885418、84885339、84885009 电子邮箱:hgscb5009@126.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四区16号楼518室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安全环保部质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