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信息
化工长子的家国情怀
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张璐
立业当以护国为先。上世纪五十年代,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经济以强势之风赫然完成“一化三改造”。彼时,悄然崛起的化工行业为劫后重生的资源省份开辟了一条自我救赎的新路子。时势造英雄,1953年,顺势成立的“重工业部化学工业管理局太原工程公司”(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以下简称“中化二建”)便成为这其中一支扎根三晋古都、深耕广袤边陲、叱咤化工建设行业的施工劲旅,在全方位支援国家建设的过程中,中化二建将血脉中的家国情怀发挥到极致。
烽火流年扎根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五六十年代的义井地区满目疮痍,历经抗美援朝的烽火硝烟后,以太原重建三公司、吉林化工公司和城内中建一公司的部分建设力量为主的各路人马齐聚晋阳。自此,中化二建毅然投身国家经济建设,浩浩荡荡横扫近乎大半个中国的化工建设历程正式拉开帷幕。
国之所需,我之所往。1960年至1964年,中化二建派出数千名骨干力量支援中国化学集团公司内部诸多子公司的发展,成为中国化学内部批量培养人才的“流动站”。
国家的每一个重大历史节点,都是每一位中国化学人接续奋斗的起点。1961年,随着华八井喜喷工业油流,全国上下振奋人心,毛泽东主席亲自部署“应当更多地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在中央的统一计划下,让地方办更多的事”。1970年,经报请国务院批准,中化二建一分为二,半数职工举家搬迁。为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一批人马在山东淄博安营扎寨成立十化建(现为中石化第十建设有限公司),招兵买马建设炼油厂。
就这样,满天星般驻扎华夏各处、在各个项目服务建设一线的化建人,披荆斩棘如一支召必回,战必胜的铁军,同步支撑起了快速发展的中国石油化工行业。
鉴往知来的二十载改制春秋路
回望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一次次重要会议,就是接续奋斗的证言,是奔赴信仰的烙印,是勇毅前进的里程碑。改制之路荆棘密布,数次重要会议的召开同样也让泥泞中突围的中化二建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直到1998年,改革之风率先聚焦到“人”的身上,减员增效与老职工内退同步开展,一大批年富力强的技术骨干走上领导岗位;次年,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开始渗透到各个子公司,清晰的产权实现了国有控股和职工参股形式的共存;随着时间轴的递进,“合股经营承包”“区域管理”“三极发展”“五大板块”“三年五年规划,十年三十年愿景目标”中长期发展战略等更加科学完善的管理理念填补了战略缺口,公司发展步入正轨后弯道超车进入快速发展期;2001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2.6亿元,利润亏损,举步维艰时每月300元工资都无法按时发放,改制后的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41亿元,中化二建在改制的二十载风云中改头换面。
二十年的改革改制,公司完成了从生存型向发展型的转变,由单打国内市场向打好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转变,从散户经营向规模化梯队式专业管理的转变。在不断壮大自身的同时,中化二建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为驻地山西在内的许多省份作出的贡献数不胜数:诚信纳税屡获纳税先进单位,六十余年社会慈善捐助从未缺席,校企合作畅通大学生就业渠道,深耕科技成果的转化被评为功勋企业,开创“化建钢构”品牌推动市政道路建设,自主研发6400吨液压复试起重机振兴中国制造,对口帮扶助力构建东西部大发展格局……从濒临破产的边缘到实现冲破百亿的辉煌,中化二建在改革改制的路上完美逆袭,将家国情怀揉进公司企业文化。
匠心独运铸就中国石化丰碑工程
68年,中化二建打造的钢铁之城遍布全球,一座座丰碑工程铸就了一个甲子的辉煌。由中化二建承建、1960年投产的太原化肥厂更是这其中的佼佼者,与吉林化工、兰州化工共同组成国家三大化工区,那个轰轰烈烈凝心聚力大干快上的年代,也成为一代化建人的生命印记。
1999年,中化二建这支国字号铁军在人迹罕至的查干诺尔碱湖畔,用418天的“深圳”速度盖起一幢建筑面积16000多平方米的纯碱联合厂房,神话般干出一项奇迹工程。
塞外北疆,化建人拓土开荒,拿下一隅市场扎根一方热土;南国椰林,化建人执杖天涯,树起一支番号打下一片江山。2001年的昆明,中化二建西南分公司诞生于此,第一个项目云南解化年产20万吨硝铵项目中标前夕,整个公司账面余额不到200元,不曾为五斗米折腰的化建人,甘愿躬身将一分钱掰成两半花。集思广益创新出区域市场营销管理方法和“三次经营”机制,实现了西南分公司和新疆分公司两大巨头的成功裂变,用一串串傲人的经营数据彪炳史册。
2018年,公司正式涉足石化炼化工程项目施工领域,参与建设了世界级石化之城的浙石化4000万吨/年一体化工程,该工程是世界第二大、一次性投资最大、我国最大的炼化一体化项目,巨大的体量领跑出犹如神助般的高速度,雕琢打磨出了战天斗地的“鱼山精神”。与此同时,大项目、大工程、大经营理念逐渐成为中化二建承揽项目的主要趋势。
央企国威名扬海外
赤道周边,严寒极地,一骑铁军突破疆域,在全球各处征战南北。自2017年中标恒逸(文莱)PMB石化项目开始,中化二建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征程上屡立新功,主流媒体对其施工能力给予高度肯定,这支平均年龄仅32岁的管理团队用青春热血肩负起央企使命担当。2018年刷爆朋友圈的“大国央企,挺进南极”成为一代人职业生涯中最辉煌的记忆。天气极端恶劣的南极,中化二建6名职工临危受命施展绝地救援术,在机具奇缺的长城站将受损的“雪龙”号修复完好,高超的技艺护考察队继续完成使命。
2019年,“百亿化建”的实现让全体化建人腰杆笔挺,为振兴石化行业迈出坚实一步,中字头央企的自豪感史无前例。在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见证下,中国化学集团公司拿下俄罗斯百亿欧元大单,中化二建也一举拿下俄罗斯陶里亚蒂2200吨/天尿素项目。
与此同时,6400吨液压复式起重机首次飘洋过海走出国门,异地他乡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吊起哈国最重设备丙烷丙烯分离塔,“中国制造”彰显神通,国之重器再扬国威。2020年开工建设的埃及拉芳丹房建工程项目,疫情期间依然做到安全至上、稳保工期,傲人业绩和典型管理模式吸引了新华社在内的多家媒体关注,为“一带一路”倡议和海外战略规划交出一份满意成绩单。
家国天下孕育责任担当
近七十年以来,中化二建“服务社会、造福职工、创造未来”的企业宗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砥砺奋进的化建人,把央企的责任担当熔铸进企业基因,将个人抱负、集体荣誉、民族信念深深铭记,义无反顾向前冲锋。凭借过硬技术实力扎根三晋,中化二建蹄疾步稳,孕育人才不计其数,公司党委发挥党建优势,采取“党建+扶贫”创新模式,带动对口帮扶的甘肃省环县和华池县以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等形式实现彻底脱帽,为助力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20年,一夜间肆虐起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就职于中化二建集团医院“刘晓芳”这个名字在国资委系统口口相传,“90后护士长”“支援47天”“孩子仅仅3岁”……多种标签赋予了刘晓芳太多的不可思议,伟大的抗疫精神在这个92年的小姑娘身上形成高度聚焦。93岁高龄离休老党员段子清,毫不犹豫拿出1万元捐助武汉抗击疫情。不日,疫情开始全球式爆发,中化二建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分别为意大利、莫桑比克、埃及捐赠防疫物资,希望借助央企力量实现全球抗疫,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得到了所在国政府、企业与人民的高度赞誉。
生逢其时,中化二建的每一次慎之又慎的抉择都离不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从举步维艰、命悬一线到浴火重生、高歌突围,一部企业的历史就是数代化建人不屈不挠的奋斗史。作为一个时代化工领域的领跑者,中化二建把化工长子的家国情怀已经深深刻进每一位职工的骨髓,无论风雨平川,无论荆棘坦途,中化二建的企业精神永远熠熠生辉,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将愈加稳健。身为中国化学人,祝福我们深深爱着的企业蒸蒸日上,在成就百年大业的路上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