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信息
支援生产齐作战 携手共克攻坚战
乐凯华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 王婉玉
在支援人员的操作下,粘贴标签、加装填充物、封口固定各环节有条不紊地运行着,下线版材源源不断地运至包装现场,而后等待打包操作……昨日,记者来到乐凯华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胶印版材事业部制造三部,这里已是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
四季度,受疫情反弹回潮、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叠加影响,公司经营压力持续加大、经营形势错综复杂。面对产线全面告急,客户订单需按时交付的实际情况,乐凯华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张涛要求,公司各单位和全体员工“要拿出争先进位的气势,干出上下同欲的声势,攻坚克难冲刺四季度,用决战决胜的姿态奋斗每一天,全力以赴打赢全年生产经营目标任务攻坚战”。公司工会经过精心组织,充分调研,在公司机关各部室全体员工中开展支援一线专项劳动竞赛活动。支援号角吹响后,上至中层管理人员,下至普通办公职员踊跃报名,与包装工人一道,奋战在生产现场,积极投身支援一线的战斗。
行政人员顶一线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一批批干部员工响应号召,主动请缨。他们怀着一颗共同的心愿——支援一线,力保生产。为了便于生产安排、保证产线稳定,公司规定,行政人员下车间必须连续工作五天起。前线告急,大家二话不说,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在处理好手头工作后,马不停蹄奔赴车间,听从安排战斗在一线。
面对机关部室人员操作经验不足、包装质量要求严格的实际,如何加强风险管控?乐凯华光胶印版材事业部和人力资源部联合编纂了《支援一线包装人员安全质量须知》,对潜在的安全质量风险做出预判和重点防范,明确包装步骤、填充物加装要求、封口胶带尺寸、粘贴商标事项等安全操作规程和包装操作规定,要求支援人员正常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后方可进入工作现场;工作前,检查升降平台安全保护装置;正确使用液压小车;注意避让叉车;掌握岗位事故应急措施,熟知安全逃生通道,熟练使用灭火器;下班关闭设备电源。
“我这道工序封口打包时需弯腰,把版子抬至操作台边缘可省力”;“需要加装填充物的包装盒,提前把填充物上的双面胶带撕了,再涂上胶水,操作更加便捷”。生产结束后,大家传授着经验,分享着体会。
据不完全统计,从10月12日-12月11日期间,机关部室支援生产一线人员共计216人次,包装总产量704922平米,出勤合格率99%。支援人员一切听从指挥,按时按点到场工作,重质量保安全,支援活动取得实效。
支援生产重筹划
《礼记·中庸》曰:“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做任何事情,要有充足的准备和策划,组织开展支援生产一线劳动竞赛活动也不例外。乐凯华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树森要求,“支援一线要有选择和统筹,充分做好员工思想工作,尽量安排合适的人搭配工作,同时也要保护大家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各部门人员均能参加。”
在人力资源部和工会的系统组织和协调安排下,来自党群工作部、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办公室、资产财务部、安全环保部、发展计划部、保卫部、工程管理部、质量部等十余个部门人员分批次前往胶印版材事业部制造三部和制造四部包装大厅开展支援工作。他们中,既有20来岁主动接受锻炼的年轻员工,也有50多岁自愿为公司分忧的资深员工。
一线“临时工”虽然工作起来略显生疏,但是大家都包含热情,严谨认真地对待每一道工序,耐心细致地做好每一个流程,快速适应支援工作氛围,用实际行动筑起提质增效的守护墙。
全力保障生产他们做到了,但本职工作也丝毫没有落下。
上午,支援人员始终保持忘我的工作状态,统筹规划,沟通协调,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下午,大家迅速切换工作模式,摇身一变成为一线包装员工,一摞摞打包整齐、装箱待发的版材见证他们的汗水与担当。
全力以赴促攻坚
支援生产,不分你我。面对包装人员瓶颈,张涛董事长指示,对于紧急订单,一切以现场为重,鼓励公司行政人员支援一线生产。
订单就是命令单。公司全体员工总动员,从生产、研发到质检、销售每一个环节岗位员工像陀螺一样不间断地运转。由党群工作部组成的第一支援小组首批参加劳动,创造了五天完成19813平米包装量的最好成绩。10月下旬,订单急需时,乐凯华光纪委副书记徐志刚与党群工作部副主任张健甩开膀子上阵,周末加班加点,全力保证了订单按时交付。
党员王博告诉记者,虽然一线工作比较辛苦,但是作为一名党员,在公司面临困境的时候,有责任有义务冲锋在前,为攻坚四季度工作贡献一份力量,也为其他一线的同事作出表率。
“我们既然来到生产一线,就要实打实地把工作干好,在公司最需要我们的时候,尽一份微薄之力。”支援一线的保卫部经理田源说。
机关部室员工下车间没有抱怨、没有叫苦喊累,大家快速适应生产工作,同时也激励了原生产一线员工们的工作热情。胶印版材事业部制造四部经理张玉柱这样评价支援人员的工作。
行政人员支援生产,受到制约的包装线再次“满血”运作起来。平时的管理精英、财会专员、精尖技工,走进陌生的车间,面对的不再是他们熟悉的工作,而是努力克服困难从头开始学习,互相配合确保生产线正常运转。
此时,操作台前,支援一线生产的12名行政人员仍与车间员工一同在生产线上忙碌着。一张张埋头工作的面庞在微黄的灯光的映照下显得越发生动、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