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信息
把科技论文写在革命老区上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炼化公司张议丹
黄土高原腹地,两山夹峙,延长县城坐落其中,延河穿城而过。2021年6月8日,随着满载PT产品的车辆从这里缓缓驶出,陕西省重点项目——延长伴生气循环综合利用项目在这片红色土地上落地生根。
“要用好革命老区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6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来陕西看望慰问群众,对这片土地充满感情。推进革命老区发展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
大战略呼唤大担当。蕴藏石油几千年的延长县是中国石油文化发祥地,在陕北高原这片“红色”沙丘上,延长石油积极发挥产业优势融入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其品牌文化也吹着黄河的风在“出发地”接续枝繁叶茂了。从2016年项目开工,历时5年,“埋头苦干”的延长石油人提出了绿色低碳与地方经济发展共促进的“延长方案”,展现了延长石油新技术应用的密集亮点,也打造了资源综合高效利用的“延长样本”。
延河边上的牵挂
“为延长人民造福,为延长石油添彩。”当再次来到这里时,镌刻在项目河堤上的14个鲜红大字赫然醒目。致富老区、发展陕西、回报社会,已成为题中之意。
说起中国革命,必提延安老区,这里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而说起中国石油,必提延长石油,这里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延长县,既是红色热土,也是延长石油人的根。
致富乡里,回馈家人。为了响应这个“时代命题”,2012年,作为县内最大一个投资项目,延长油田伴生气资源循环利用项目落户这里,并被列为延安市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计划的重要项目、延长石油集团乃至陕西省十三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
创业维艰。受诸多因素影响,项目经历多次“生死劫”,延长石油人却是“屡败屡战”,一次次将项目抢救回来。各类手续办理、审批是项目建设前期的最大“拦路石”。
“项目建设手续、环评手续、开工备案手续……十几项手续,均涉及国家、省里多个部门,我们派出的精兵强将,每周要往北京、西安和延安等地跑一次,紧盯各类手续办理每一个动态,每天几乎都是‘跑步’前进。”作为项目“第一个”报到的,油田气化工科技公司副总经理刘双宝记忆犹新。
2015年4月17日,项目评估会在西安召开,由此步入建设发展的快车道。2016年10月1日,项目装置区试夯落下第一锤。
在莽莽荒原上,一批批延长石油人倾注真情,挥洒汗水,用躯干支撑,精心编缀这朵光彩夺目的“石油奇葩”……
从“0”到“1”的突破
将项目建成、建好,是时任该项目执行中心主任吉李彬和团队的目标。看着项目如孩子般从呱呱坠地到成长为今天这般模样,压在吉李彬心里的大山终于“卸货”了。回首那段没黑没白的日子,他百感交集。
自项目执行中心成立以来,吉李彬曾经不止一次地想过,53人的团队,53亿的项目,平均下来每人负责一个亿的项目。这座大山时常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项目覆盖范围全长近2.7公里,点多、面广、线长。“建设项目就像西天取经,历经八十一难。第一难就是拆除现场的通信线路及电力线路,着实费劲,就像蜘蛛网一样,要一根一根地往开解。”回忆建设时的艰难困苦,时任项目执行中心基建室副主任项喜军仍不免汗颜。
攻坚克难的道路上,总会遭遇一个又一个关卡。项目从立项开始,从计划到设计,再到招标、采购,最后到施工、生产准备、综合管理等,环环相扣。引黄河供水较晚,严重影响管线试压和土建施工用水,他们现场打水井保证用水;土建专业上劳不足影响施工进度,他们协调各部门抽调精兵强将;施工场地狭小,交叉作业导致进展缓慢,他们放弃休息,错雨施工,错峰施工……
历经33个月奋斗, 53人的团队硬是把这里从一片荒滩变成管道纵横、塔器林立的项目基地。
在路上,干劲总是不停歇,是为了“0”到“1”的突破。
自主,才更自信
“这是一部创业史,也是一部创新史。”油田气化工科技公司总经理景岗这样总结到。
2019年7月23日,项目正式转入试车。从这天开始,景岗就再也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身体里的“三高”渐渐冒出来了。
“作为践行开拓创新精神的一次代言,项目每前进一步,都承载了太多的希冀。为了完成产品上下游关联的一体化和系列化,我们引进了6项国内外领先的技术,其中国外专利4项,国内专利2项。”谈起这次试车的种种艰难险阻,景岗道出了其中的关键:“受疫情影响,设备供应商和工艺指导商不能如期赶到项目现场筹划、协助试车。由于专利技术保密的封锁,加之以炼油起家的我们本土实战经验相当匮乏,一度让试车工作陷入内外交困的尴尬局面。”
此外,常规管理模式“水土不服”,以及对精细化工生产认识不到位等问题,像一道道路障,挡在他们面前。绕不开的路障又该如何跨过去?
自上而下“排除万难”。炼化公司分级、分批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攻关。油田气化工科技公司科学统筹、精细管理、全面推动各个装置试车;领导干部扎根现场,靠前指挥;一线人员更是日夜兼程,集中力量,各个击破……高强度的工作节奏,连老外都为他们竖起大拇指。
2020年11月19日,BDO主产品顺利产出。看着汩汩而出的“工业大米”,延长石油的朋友圈沸腾了。
在路上,办法总比困难多,自主试车,让他们更自信!
打通“最后一公里”
“PTMEG产品羟基值、色度、酸值等指标全部合格!”
2021年5月14日晚7时50分,陕北人民再次看到了延长石油人炽热的心——项目最后一种主产品PTMEG(聚四氢呋喃)成功产出。依靠自身力量,团队打通了项目“最后一公里”。
按照设计, PTMEG主要用于生产高性能聚氨酯弹性纤维(氨纶)、聚醚酰胺和酯醚共聚物,市场行情紧俏。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早一刻试车投产对于集团公司、炼化公司和革命老区而言都非常重要。
2020年年末,攻下BDO“城池”后,团队趁热打铁果断转战PT装置试车。12月份的陕北,冬季格外寒冷,最低温度达到零下二十多度,由于中间产物为草酸二甲酯,在寒冷天气下极易造成管道冻堵。而当初工艺设计时,就没有考虑冬季开工工况;加之,该装置采用日本三菱化学醋酐法技术,全球仅有三套装置推广应用,国内为首次应用,试车难度陡然加大。
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装置的调试和试车更有专业保障,集团公司曾多次电话拜访当地供应商。三菱供应商老板被延长石油高层“三顾茅庐”的诚意打动,克服了文化差异和工作节奏的障碍,采取AR远程视频协助试车,对项目试车所展示出的中国力量表示钦佩。
边学习、边掌握、边试车、边评价,缩短自主试车投产周期, BDO装置自主试车经验迅速应用到PT装置。4月下旬,就在装置全流程即将打通的关键节点,一道难题再次横亘而出。Z-310离心薄膜蒸发器带料调试,成了试车收官阶段最难攻克的一座“高地”,也是整个装置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但一路“摸爬滚打”过来,让团队有一种韧劲。那段时间里,技术组办公室的灯经常到凌晨两三点还亮着,在最后的攻坚阶段,各个关口的技术员们甚至自愿被“关”在装置现场连续熬了一个礼拜。4月30日下午,调试成功!这,极大地鼓舞了员工士气。
一点见效,多点实施。渐渐地,自主试车模式像滚雪球般越来越大。5月14日,优级PT产品产出。至此,项目全线告捷。
在路上,团队精诚协作,是为了打通“最后一公里”的使命必达。
来了,就是一家人
成功的背后,潜藏着太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这个团队就好像是蜿蜒小河中前行的一艘皮划艇,遇到一个坎儿,拧股劲儿推一把;又遇到一个坎儿,再拧股劲儿推一把……小船一路承载着大家无私的奉献。翻开延长石油人这段奋斗史,完备的工作制度、精准的过程把控、常年的实践经验成为“炼化铁军”忍饥耐渴的营养供给,对于项目推进功不可没。
近十年的艰苦跋涉,从石油炼制到精细化工,从自主试车到产品优等,延长石油人披荆斩棘、上下求索,用精益求精的生产实践实现“一诺千金”的使命担当。他们在精细化工产品生产上积累了许多经验,与国外工艺商、设备制造商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延长石油对于产品品质严苛要求,也让企业产品更趋国际化。这支队伍扎根革命圣地为百年老企“国际化”进程和“走出去”战略积累了宝贵的试车经验和稀缺的国际化技术,也为延长石油在精细化工领域的品牌价值增添了炫彩之光。
如今,经这支团队“打磨”的产品已远销华北、东北市场,走进并融入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
未来,埋头苦干的延长石油人将致力于让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延长牌”新应用新产品持续闪耀在国际舞台,而延长石油“埋头苦干、开拓创新”的品牌烙印也必将深深镌刻在中国革命老区建设的光辉史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