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安全环保部质量处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习专区 > 正文
弹指一瞬十年间 质量改进驻心田
来源: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作者:郑向阳 |日期:2021-10-12

弹指一瞬十年间质量改进驻心田

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郑向阳

2011年以来的这十年,对我来说,除了增长的年龄,还有持续成长的爽歪歪QC小组和不断增多的QC荣誉证书、奖牌。

这些证书有院级的、新疆油田公司级的、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级的,不少还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甚至国家级的。

荣誉证书,特别是QC小组的成果证书,对有的人来说,可能只是诸多荣誉中的一种。可对我来讲,这每一个QC荣誉,都是我的全部,都承载着一段历史;每一个QC成果中,都蕴含着太多难忘的人和事。

我是2011年过了不惑之年才开始接触QC的,虽然已不年轻,但在新团队中我还算是“年轻人”。作为党支部书记,我深入了解员工的心愿,主动去发现员工的所长,一门心思想着怎么能实现员工的这些心愿和梦想。于是门槛低,具有“小、实、活、新”特点的QC小组活动成了我的首选。

在同事的帮助下,我跌跌撞撞地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QC课题《缩短物探档案借阅查询时间》。“黔驴技穷”是我完成报告初稿后的真实感受,用“打死也改不动了”来形容也一点不夸张。但是当辅导老师把修改意见反馈回来之后,自己才发现,前进的方向和提升的空间还有很多。之所以感到技穷,那是因为自己尚不具备独立提出解决问题和方法的能力。

就这样,经过三次脱胎换骨,我的第一个成果在新疆油田公司获得了三等奖,后经推荐,参加了当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小组代表大会发布,并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得知成绩的那一刻,感觉自己之前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万事开头难,没想到QC小组活动是一个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螺旋上升。看似简单的PDCA,四个阶段、十个步骤说起来也都倒背如流了,可真正落地时,总感觉力不从心。于是,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就成了常态,自己结合选定的课题,不断地在学中干,在干中学……

2013年,小组针对地震磁带标签脱落问题展开活动。这个课题从刚注册就不被人看好。因为说起贴标签,很多人自然不自然地就会想起本山大叔的那个段子——把大象放进冰箱需要几步?没错,三步——打开冰箱门,把大象放进去,再把门关上。如果只是粘贴几条十几条几十条上百条标签,这样做没有问题。但是,要把近十万盘磁带全部过一遍,工作量之巨可想而知。从对脱落标签的调查,到打印方式的确定;从整理打印好的标签,到标签的领取发放……大家“你方干罢我登场”,几个月下来,我们的员工一个个都成了“标签控”。

本以为有过一年做QC的经验,再加上自己的文字功底,把成果报告写好应该没什么问题。但真正动笔时,才知道要把10个人、9个月、50030条标签,这指尖上的“长征”故事,用QC语言全面展示出来,不是一件易事!

记得有一次,指导老师建议给我们的工作方法起个名。为此,小组成员头脑风暴,反复启发、碰撞,终于在一次看电视时受到了启发,于是“自由错时法”和“强制限时法”应运而生。灵光乍现的那瞬,真有醍醐灌顶之感。虽然这些小细节对整个成果报告而言微乎其微,但正是这点点滴滴的不断完善,才确保了整个活动效果的生动展示。

当时我的辅导老师远在三百多公里之外的克拉玛依。从11月底开始,老师几乎每周对我进行一次远程辅导。在辅导过程中,有两件事情至今难忘。一次是那年的平安夜,本想着老师会跟家人一起过的,没想到快下班时,老师的电话打过来了。几句寒暄后,我们就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一个一个讨论着,这一讨论就讨论到了次日的凌晨。转眼2014年元旦了,老师来乌鲁木齐看望上高三的女儿,但又放不下我这个课题。于是老师“骗”她妈妈,说出去买点菜。结果,却约我到了附近的肯德基。我们找个小方桌,直接拿出最新版的报告文本,旁若无人地讨论了起来……我和老师这一讨论,就是两个多小时,中间连一口水都没喝。

老师每次辅导之后,我还要进行消化吸收,记得有一次是周末,我从早上10点一直修改到了晚上的12点,当天中午其他中心的一位同事见到我在加班,就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等他晚上与朋友聚餐回来,看到我还在办公室忙碌,他先是给我放了两杯酸奶,劝我早点回去,他没走出两步,又折了回来,把他手里还剩的两杯酸奶又留给了我:“照你这个干劲,不拿一等奖谁拿?”

要说做QC不苦,那是假话。但我从这种苦中品出了甜。因为每一次的修改,都能让成果报告的逻辑性更强,表达的更清晰,活动的效果和意义就越凸显。真是“任你虐我千百遍,我仍待你如初恋”。就这样,《提高地震磁带标签完好率》这个成果,前前后后改了35稿之多!贴标签,一个看似简单的课题,最终一鸣惊人——2014年在克拉玛依发布一炮打响。当年7月在自治区发布,小小的标签,又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

有了几次QC小组活动的经历,再开展活动前,我都会主动多想几步,有哪些事情是可以提前做好预案的,哪些是需要同步留素材的,哪些是可以再重复利用的……这样想的多了,具体做事时就从容了很多,即便活动中遇到了困难,也因为早有预案而能从容化解。更因为已经习惯于“想好了再做”,每次事情的结果也都在预期之中。当把一个个之前大家认为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我不但感受到团队成员对我的信任,更感受到了整个团队自信心的增强。

做QC以来,我的选题范围也从生产攻关到综合管理,从党务工作到员工关爱,从团队建设到社会履责,后续我们完成了《提高标杆五型班组自检分值》《提高中心科研生产类稿件占比》《提高内部培训计划执行率》等课题,我们爽歪歪QC小组也成了新疆油田的QC品牌。

很多人听到爽歪歪这个名字,都忍不住问我。笑过之后,我告诉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让自己不敢想的事敢想了,让大家不敢做的事敢做了,而且每件事的成绩还都相当不错,你说爽不爽?你爽我爽大家爽!可不就是爽歪歪了吗?!”

慢慢地,自己也从纯粹的QC小组长成长为了小讲师,开始给中心其他小组成员讲QC基础知识,再后面就到了更大的范围讲课、辅导小组活动,甚至当上了评委,形成了“所内融中心、院里联各所、公司促厂处、全疆跨行业”的推进格局。

每当看到初次上台发布紧张的选手,看到透着稚嫩的成果报告,就不由地想起自己成长的过程,内心就不由地涌起对年轻人的爱惜。

记得有一次去一个企业辅导QC成果,在要因确认环节和报告执笔人出现了沟通受阻。对方紧咬着一个问题点不放,我从不同角度举例给她解释,她一直表示不理解。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说,咱们先把这个问题放一放,说不定讲到后面你就突然明白了。果然,在后面我讲到另一个知识点时,她突然兴奋地说:“我明白了!”看到她的眼里闪动着喜悦的光,那一瞬我的内心特别幸福。

虽然我从接触QC以后一直没有中断过活动,但真正对QC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却到了2018年。那年11月我参加中国质量协会举办的第二届“我与QC小组共成长”演讲比赛全国总决赛。当时我的演讲稿前后写了一年多,大大小小修改了不下80遍,连媳妇都说:“怎么感觉你们做QC就是写报告。”因为但凡开展QC小组活动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活好干,报告难总结,我也不例外。但直到正式比赛的前一天,我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听了董明珠女士的主题演讲后,感觉茅塞顿开,于是冲回房间继续修改自己的演讲稿,也就有了这样的感悟——做QC,可以获奖,但最终又不是为了获奖,它能教给我们科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提升人的素质、激发人的潜能,积淀团队文化、增加幸福指数!

如今,我接触QC已经十年了,回想走过的路,一切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抬头看看自己办公桌对面的荣誉成列柜,每一个荣誉背后的故事又都在时刻激励着我。每当到一个新单位、面对一群新面孔,给他们讲“质量,是客体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这些历历往事就会不断浮现出来。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第二个百年启航之年,作为一名质量人,见证了质量改进给自己工作生活带来的改变,也看到了各行各业对质量管理知识的迫切需求,就更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把自己所学所思所感所悟无私地分享出来,为企业、为社会做出更多应有的贡献。

风正一帆悬,启航正当时。我相信,这一个个让我难忘的瞬间,会提醒我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会用自己的身体力行点亮更多人的心灯。我也相信这被点亮的一盏盏心灯,终将形成燎原之势,让质量意识成为全民族的必备素养。

这正是:

弹指一瞬十年间,质量改进驻心田;

耕耘不辍传帮带,持续提升永向前。

联系电话:010-84885418、84885339、84885009 电子邮箱:hgscb5009@126.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四区16号楼518室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安全环保部质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