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信息
持续开展系列课题攻关QC成果放大再升华
-----记我与第一个“攻关型QC+小组活动”
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二公司 董洪生
“攻关型系列QC+课题活动”是我发起并组织开展的第三个QC小组的系列活动课题,是继“质量管理型”和“现场控制型”QC小组课题活动之后的第三种类型的QC小组活动探索。通过对四个课题的集中攻关活动,不仅有效解决了钻井现场存在多年的作业环境污染及安全问题,还取得了四项QC小组成果奖。同时,这四项QC成果中的核心技术申报国家专利后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经过多年不断的攻关、改进、完善、提高、整合,以四项QC成果为核心的系列新技术,经申报立项到油田及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分别获得了科技进步奖等多个奖励,实现了“QC成果放大再升华”的质量与科研双收益,是将QC成果放大并升华到科研成果的一次有益且成功的尝试。
前期QC小组课题完成情况
我负责的“质量管理小组”隶属于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二公司。从1983年起,小组就自发开展“节支降耗、提质增效”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1985年所在公司开展QC小组活动后,原“质量管理小组”正式进行企业注册并继续开展QC活动,截至1988年已经完成并成功实施了两项QC课题系列。
1. 1985年3月,注册首个管理型QC小组---钻井取芯质量管理小组,并选择《运用QC方法 提高取心质量》作为主攻课题。小组通过两个PDCA循环完成了计划目标,成果先后荣获钻井公司首届QC成果一等奖和胜利油田QC成果一等奖,并于1986年荣获山东省优秀QC成果奖。在1986年8月胜利油田召开的第四次QC代表会上,我们以“我们质量管理小组是怎样开展活动的”为主题进行了小组经验宣讲,获得与会代表嘉宾的广泛好评;
2. 1987年,注册第二个QC小组---中途质量检测QC小组,选取《强化中途检测 降低返工进尺》为主要活动课题。通过一年的科研攻关,于1988年完成全部既定目标,为公司建立中途检测机构,并全面开展现场质量检测服务。该成果先后获得钻井公司、胜利油田QC成果一等奖,并于1989年获得山东省优秀QC成果奖。在1991年6月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工业质量管理协会举办的第二次QC代表大会上,我们以“坚持质量改进活动 创建效益型QC小组”为题,分享了近8年来的小组活动经验及教训,为企业开展群众性QC活动了提供有益的借鉴,我们也成为石油行业第一个进行QC活动经验交流的QC小组。
"攻关型系列QC+课题活动"四项课题完成情况
-
1988年《改善钻工作业环境提高钻井综合效益》活动课题,荣获1989年11月钻井二公司首届QC活动一等奖,并于1990年3月荣获油田勘探系统总分第二。
2. 1988-1989年度《研制新装置 攻克污染关》活动课题,荣获钻井公司QC活动一等奖,并于1990年5月荣获胜利油田QC小组成果一等奖。
A.1991年《研制新装置 攻克污染关》成果,入编胜利油田QC成果汇编
B.《研制新装置 攻克污染关》中的新装置现场使用照
3. 1989-1990年度《攻克逆流关 钻井保平安》活动课题,于1990年12月荣获二公司一等奖,于1990年12月荣获钻井总公司三等奖;
4. 1995年《解决钻井作业泥浆返喷技术难题》活动课题,荣获1996年钻井二公司和胜利石油管理局一等奖,并于1997年荣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工业质量管理协会三等奖。
QC攻关系列成果放大再升华
本次四项QC活动课题全部实现了既定的目标,但由于QC小组成果以管理方法为主要评价标准,无法对成果中的关键技术水平做出评价及认定。为了能够客观体现出QC活动中形成的技术成果,我们小组开创性地采用了“在QC成果基础之上,将技术成果放大并升华”的技术开发路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 首先提出“列为油田重点安全科技攻关推广项目”的合理化建议
1990年,提出将QC成果中的核心技术之一---《立管滤清器》申报列为油田重点安全科技攻关推广项目的建议。该建议被采纳后,在胜利油田被全面推广应用。该《立管滤清器》项目于1991年荣获胜利油田合理化建议一等奖,并被于1996年召开的全国石油钻井工作会议推荐和应用。
2. 申报国家专利
通过查新得知,《立管滤清器》项目属于国内技术首创,为了保护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我们以《高压钻井液双向滤清装置》为专利名称,于1991年正式向国家专利局申报专利,并于1992年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权。
3. 申报油田科技进步奖
随着以《高压钻井液双向滤清装置》专利为主的四项QC课题的完成,四大活动目标基本解决了钻井过程中的作业污染及安全问题,通过实际应用及后续改进提高,1997年我们以《钻井液高压滤清装置的应用开发》为题,申报了胜利油田科技进步项目,并于1998年荣获胜利石油管理局科学技术进步成果(新技术推广项目)三等奖。
4. 开展理论研究与交流
通过对技术成果的实际应用和总结,我们初步形成了针对新装置的一整套技术原理及应用方法,为提高成果应用的效用,我们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又不断进行探讨研究,为继续深度开发利用该项技术奠定了基础。在1997年石油学会举办的“东部油田钻井新技术研讨会”上,我们发表了《钻井液高压滤清装置的研究与创新》主题论文,荣获优秀论文奖项。
5. 申报国家经贸委安全科学技术进步奖
以四项QC成果为基础,以《高压钻井液双向滤清装置》专利为关键技术,通过在胜利油田的推广应用为验证,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和提高,从而使得科研项目的技术成熟度不断得到提升。1999年,我们以《高压钻井液过滤技术的开发研制》为题,申报了国家经贸委安全科技进步奖项,并于2000年荣获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授予的《安全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体会
QC小组活动成果与科研成果是完全不同的两类研究项目,前者侧重管理方法,后者侧重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通过将QC成果升级为科研奖项的探索与实践,既是把QC攻关与科研攻关有机结合并升华的一种尝试,解决了QC小组成果“先天不足”的问题,又可以通过科技攻关项目取得技术成果评价和认定,经由科技奖项转化成实际技术成果后,获得相应的科学技术奖励。通过“QC小组+科技小组”这一双路径实践,实现了QC成果转化升级为科研成果的愿景。
在进行QC小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
小组成员必须有主动的攻关意识和积极的竞争勇气,以不畏艰难、勇于探险的精神,持续不断瞄准技术高点开展活动。
2. QC小组成果转化升级为科研成果必须循序渐进,有先后顺序及时间界限可查,以证实其成果升华的真实性、权威性。
3. 必须是以QC小组成果中的核心技术为基础,通过不断地研究、完善、提高,使其技术水平逐步达到科研项目程度。可以通过申请专利、申报合理化建议与技术改进项目、申请科研课题立项、开展理论研究、会议交流等多方位多渠道扩大成果实效。
4. 小组不得以科研成果的部分或其它已有的生产成果倒装为QC成果,这不但违背QC活动的宗旨,还对原始开展QC小组活动的成果形成打压,形成严重的不平等性竞争局面,长此下去必将危及到QC小组活动的“生命”。
在中国石油与化工行业群众性质量活动进入“不惑之年”之时,把我们小组三十年前的一组QC活动成果介绍给大家,不仅是让大家了解过去的QC小组是怎样活动与创新的,更重要的是希望现代QC小组活动,能够踏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再实践、再创新,发扬与光大石油化工行业群众性质量活动成就,开创出适应中国石化行业特色的QC活动新途径,成为中国式QC小组活动的领军人与排头兵,为我国QC小组活动的“健康茁壮”成长,贡献出中国石化应有的“QC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