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信息
我与QC小组活动的“酸甜苦辣”
塔里木油田塔西南勘探开发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 聂新玲 张凯旋
我是祖国最偏远的一个油气田——塔里木油田塔西南公司的一名质量推进者。1986年7月,刚刚技校毕业的我在南疆石油指挥部来校招工动员之后,下定决心“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父亲当时拍拍我的肩膀说:“那个地方忒偏远了,一刮风满嘴都是沙子,蚊子大得能吃人。”倔强的我没听父母的苦苦相劝,与45名同学一起颠簸了几天几夜来到了昆仑山下、大漠边缘的泽普石油基地,与QC小组活动相伴了30多年,尝遍酸甜苦辣!
当时,我国全面质量管理正处在引进、试点后的推广初期。与此同时,在国家第七个五年规划下,泽普石油基地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一座石油化工厂。我和同学们与千百万内地支援新疆、北疆支援南疆的建设者一样,怀揣青春的梦想融入到火热的石油建设之中。根据所学专业,我被分配到热电厂从事水处理工作。当时,热力系统是整个炼油、化肥装置开工前的第一个项目,被称作龙头。为了向老师傅一样有担当,我不怕吃苦,脏活累活抢着干。装置运行初期,一度出现除盐水质量控制不达标的情况,我和同事们一起想办法、查原因,有时管线阀门处出现漏点、罐内需要探伤检查,我和男同志一样钻到拥挤的管线下面和漆黑的罐内查找原因,看到灌口只有那么一点点大,灌里又深又黑,我还是有些害怕。锅炉加药系统存在设计上的缺陷,我画出图纸、提出改进方案,被厂里采纳,解决了锅炉用水质量问题,得到厂里的技术改造奖励。刚满20岁的我,由于工作勤奋认真得到了领导和员工的一致认可。
1989年,我所在的单位召开了首届QC成果发布会。我拿着几十张手写的幻灯片,展示了第一次通过运用质量管理方法,解决了现场问题的成果,获得比赛二等奖。同年5月,厂长点名将我从班长调动到质量管理岗。从那时起,我先后做过QC小组推进、品牌管理等多项业务,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让我魂牵梦绕的还是QC活动。
从操作工人到质量管理专业,我感觉到了自身文化知识的差距。于是,我开始白天忙业务、夜晚忙学习,这一学就坚持了30多年。当时的我,除了每天晚上去上高中补习班之外,周末那天一直坚持在书桌前学习十几个小时,寒冷的天气,常常把我冻得手脚冰凉。这段时间,爱人曾买来两箱红富士苹果,个个光鲜;一口袋花生米,粒粒饱满;可我全部忘记吃了,爱人一边扔东西一边抱怨:“这么好的东西,全部烂掉、生虫子了,你说可惜不可惜?”而我却因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脸上长满了粉刺。我是挺着快分娩的大肚子,拖着沉重的脚步完成了成人高考的。当1998年夏季从新疆工学院企业管理(函授)专业取得专科学历后,我实现了因家境贫寒没能上成大学的梦想。2004年,为了满足新岗位更广泛的业务知识需要,我又完成了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本科的(网络)学习。
文化知识的提高与专业管理水平的进步如同一对孪生姐妹。为了提高业务管理水平,生病住院期间,我也一直坚持看全面质量管理的书籍。护士看到后,生气的说:“要不要命了,还在发烧呢!”30多年来,我与QC小组活动的酸甜苦辣,就如同螺旋上升发展的全面质量管理一样,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机关减员时,我的岗位被合并,在家待岗了2个多月。在此期间,待岗的人有的围坐在一起打扑克,也有人闷在家里织毛衣,他们用这种方式无聊地打发着时光。我因热爱QC小组活动,就一边自学《质量管理小组基础知识》,一边对前来求教的人给予热情辅导。有人不解,嘲笑我说:“饭都快吃不上了,还学QC有什么用啊?”可我始终相信,学好QC一定有用。
2014年春节放假后上班第一天,我应邀辅导一个想开展QC活动,却又不知如何下手的职工医疗小组。从课题选择到制定对策,仅在计划(P)阶段我就跑去现场辅导10次。一天,正在我口干舌燥时,小组长突然动情的说:“我们收集了一大堆数据,一直理不出头绪,您一来帮助分析,我们就茅塞顿开了。”听了这话,我呆在那里,像捧了一个大奖杯似的。回想起半个月前,儿子从国外回家时的情景,不禁又让我泪眼模糊。在旅途已经跋涉了几天,又坐了十几个小时飞机的儿子到达目的地时天色已晚,他给我打电话希望我能去接他,由于我正在给即将参加成果发布会的小组辅导,尽管两年多没见面了,牵肠挂肚的,但我还是狠心地拒绝了他的请求。儿子到家后,埋怨的眼神望着我,嘟囔着:“工作比你儿子还重要”。回想起他第一次入托时,我因快到上班时间了,就把他往幼儿园小板凳上一放,和阿姨打个招呼就匆匆走了。孩子不肯留在陌生的地方,在后面追赶着哭喊“妈妈呀、妈妈呀”,我躲在墙角,由于单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只能强忍着心痛,骑上自行车飞快的上班去了。
有舍才有得!多年的质量改进经历,促使我不断地进步和成长。2002年5月,通过竞聘上岗我来到了向往已久的质量安全环保部,从事专职质量管理工作。在专业上,凭着多年的积累,我学会了运用PDCA循环、以及数理统计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中质协提出的“小、实、活、新”基础上,我又根据QC推进中遇到的困难提炼了一个“五字法”,即“看、选、活、写、说”,引导QC小组,如果想出好成果,就要做到:能看懂优秀的成果案例;会选解决实际问题或创新创效的课题;坚持开展活动;能写出有特点的成果报告;并在发布会上精彩地说出来。“五字法”广泛运用后,公司从每年不到10个课题,发展到100个以上,1000多人参与到QC活动中,解决了许多现场存在的问题。普及率、活动率、成果率,逐年提高。我参与活动或辅导的课题有92项获得省级奖励,5项成果荣获国优。《五字法与QC小组活动》的文章,也被《上海质量》等杂志刊登。
公司生产的“昆仑牌”尿素,在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扎实开展下,优等品率从60%提高到99.8%以上,曾荣获新疆名牌、石油和化学工业知名品牌等多项荣誉。生产的汽油产品是自治区第一个获得新疆名牌称号的油品。作为企业质量主管,有谁比我的内心更加充满自豪感和成就感呢!
2017年,中国质量协会为纪念国家引进QC小组40周年,组织开展“我与QC小组共成长”主题演讲活动,当时我已经年过50岁了、记忆力早已不能与年轻人相比,但我修改了几十遍、诵读了上千遍演讲稿,在深夜二三点的时候,我为了修改一段突然想到的演讲词立即睡意全无,也曾为不能脱稿揪着头发伤心的哭泣……而当我获得分赛区演讲比赛第一名,被中国质量协会邀请在全国第39次质量管理小组代表会上作嘉宾演讲时,作为一名石油人,我内心的喜悦和自豪也是用语言难以表达的。
每一步成长和进步的背后,都离不开默默的付出。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一名QC诊断师和塔里木油田仅有的两名首席质量官之一,我不知跑了多少次现场、看了多少份成果报告,总结的QC专业论文,也多次被新疆质协编入论文集。由于成绩突出,我连续多年被上级评为优秀推进者和优秀共产党员。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石油和化工行业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40周年。作为这个队伍中的普通一员,我感到无上荣光!我愿用毕生精力,推进塔里木油田塔西南公司的质量改进工作。我热爱QC小组活动,和她之间有着说不尽的酸甜苦辣,回忆起来皆是美好。这其中的情之深,意之切,都在这首《QC与我》的诗歌里了。
QC与我
你从东洋款款而来
在改革开放之初
之前我们素未谋面
你如仙女临凡
身虽近心却远
慢慢接触
方知已身旁侧畔
如邻家女孩
平实温婉
朱兰螺旋,并不玄幻
戴明循环,也不是纸上空谈
统计分析,助推成果展现
简易图表,也能描绘绵延画卷
专用工具,通达梦想彼岸
创新发展,高扬理想风帆
QC 与我
这一生无法割舍的缘
与你相伴在质量时代
共同鉴证我们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