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信息
我与“QC”的不解之缘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炼化公司 刘树繁
生命中总有一些时光,会为春天万物复苏而呐喊,会为夏天鸟语花香而赞叹,会为秋天苹果飘香而狂欢,会为冬天漫天飞雪而惊呼。生命中总会有一些人、物亦或风景,和我们不期而遇,并结下不解之缘。缘之开始,始于命运,命运之流涌动,终成美丽的邂逅。
——美丽邂逅
如果要论我与QC的缘分,那得从刚上大学说起。一个周末的午后,我去学校附近的一位亲戚家里做客,聊了一些学校的事情之后,亲戚便去张罗晚饭。他家的大书架深深地吸引了我,上面的一本荣誉证书极其显眼。翻开的刹那间,一行文字映入眼帘:“延安卷烟厂QC质量管理……一等奖……”虽然,随着时光的流转,我已不能完全记得所有的文字,但是“QC”这两个字母却深深印入我的脑海,时至今日。虽然当时并深究它们的含义,但我坚信一定是“高、大、上”的存在,油然而生了对亲戚的崇拜。现在想来,这应该是我与QC的初次遇见,没有剧本,却似命中注定。
——再续前缘
大学毕业以后,我有幸成为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十万石油铁军中的一员,在高炉和炼塔间挥洒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青春豪迈,与工友们兢兢业业、甘当装置安全平稳长周期运行的“守夜人”。
初冬的洛河川,寒意刺破苍穹,东方露出了鱼肚白。经历了一个大夜的熬煎,工友们的脸上充满倦意,但顺利交班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清脆的自行车铃声回荡在清晨的厂区,爽朗的笑声被一群摇头晃脑的年轻人甩在身后。厂区的广播里一如既往地播放着企业新闻,不经意间,一个熟悉的字眼如雷贯耳,没错,就是QC!难道我的工作中也涉及QC?惊喜之余,通过和师傅们的交流,我才知道,QC质量管理不仅在我的企业扎根,而且彰显了极其旺盛的生命力。从那以后,我的梦想就是成为车间QC小组的一名成员,与同事们一起,围绕装置运行中出现的“卡脖子”问题,各个击破,挖潜增效。
我始终坚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我的操作技能水平以及运用QC质量管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不仅了解了QC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知道了什么是“PDCA”循环、“5W1H”分析法,也学会使用“帕累托曲线”、“头脑风暴法”研究解决问题,追赶的脚步与车间QC质量管理小组的步伐渐行渐近……2010年,我的QC小组成员梦终圆。也许是过于兴奋,那天晚上,在和舍友畅想未来、觥筹交错间,酩酊大醉。
——不解之缘
我所在的企业——延安石油化工厂是延长石油重组后建成投用的首个大型石油化工厂,我的车间下辖的六套环保装置,是国家对于环保工作愈加重视的历史背景下,企业专门建设用于炼油废渣、废气和废液深度预处理的联合生产装置,顶着多个“国内第一”的光环而来,却尝尽“第一个吃螃蟹”的酸甜苦辣。
5000吨/年碱渣处理装置采用了当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美韩结合的“高温湿式氧化+QBR高效微生物处理”技术,甚至连部分设备都是漂洋过海而来。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不尽如人意,连续出现了进料COD超出设计值、氧化塔压力和液位波动大,以及冬季硫酸线冻凝、生化池温度低等诸多问题,装置运行“磕磕绊绊”,出水指标波动异常。为此,车间决定成立“提高碱渣处理装置出料合格率”QC小组。这也是我和车间QC小组第一次负重前行。
开弓没有回头箭。活动期间,我们共同经历了誓师大会上的意气风发、月度分析会上畅所欲言、措施指定时的绞尽脑汁和目标实现后的欣喜若狂。每一名成员都憋足了劲儿,积极发扬延长石油人埋头苦干、开拓创新的精神,针对一个“病根子”,列出了数个“药方子”。最终,通过优化氧化塔供风、加装硫酸线电伴热,技改生化池供暖系统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落实,装置的运行状况一天比一天好,出水指标终于达到了设计指标。用组长的话说,我们捞到了QC质量管理的“第一桶金。”
20000吨/年硫磺精制装置是国内首套采用国产热熔融法工艺硫磺精制装置。说起这套装置,尤其是每天坚守在岗位上的操作工,总是有一肚子苦水要倒。由于设计缺陷,“堵塞”这个词一夜之间成了硫磺精制装置的代名词。在开工的第一天,就因为上料系统堵塞故障停车,给每一个试车人当头一棒。
后来,我们采取一边技改、一边试车的方法,才使装置勉强运行起来,但是你永远不知道,管线堵塞会在什么时间出现。一个班九个小时,堵个两三次是家常便饭,堵个四五次也见怪不怪。印象当中,操作工每天都在装置上处理堵塞问题,保运单位专门“驻扎”了一个班组,配合疏通管线。
一位岗位操作工给我讲述了他的心酸往事。他说有一次上白班,硫磺精制装置进料管线堵死了,处理的过程中,一不小心给自己喷了一身硫浆,虽然用抹布擦了半天,但依然像穿着一套迷彩服,浑身撒发着硫磺的气味。下班后,刚一走上厂里的通勤车,周围的人就向他投来了异样的目光,并且下意识地捂着鼻子向四周躲开。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坐过通勤车。
作为听众,我和他开玩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没有硫磺精制装置,可能你现在还没有买车,所以你得感谢它。”但玩笑终归是玩笑,听了他的话,我的心里其实很难受,工作没有贵贱之分,关键是要干得有价值、有效率、有尊严,而不是无畏地重蹈覆辙、消磨时光。因此,我萌生一个小小愿望,希望通过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化硫磺精制装置的工艺,让堵塞消失在天际,让大家无所顾忌地走上通勤车。当我向车间领导及组长说出我的想法以后,他们非常支持,并给予我们充分的信任。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使命在肩,我们召集了12名精兵强将,把每一个问题刨根问底,把讨论、学习当作是生命中最快乐的事情,加班加点成了大家的家常便饭。
我们充分利用大检修机会,针对粗硫磺特性对装置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技术改造,当“从纸面落到地面、把想法变成做法”之后,硫磺精制装置的进料线、污水线管线和液硫管线布局更加合理,工艺流程更加贴合工艺要求,工艺指标更加合乎逻辑,堵塞频次由之前的2~3次/班降至3~4次/月,基本实现连续运行,精制硫磺收率从35.7%跃升至57.6%,直逼设计指标60%,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样可观。先前整日趴在装置上疏通管线的操作工频频为我们竖起了大拇指。同事们的鼓励,让我们忘记了的先前经受的所有磨难。
其实,在追逐梦想的路上,还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值得回味,还有很多励志的故事鞭策着我们前行。这些故事背后,凝聚我们小组走过的春夏秋冬,尝遍的酸甜苦辣。
——光荣与梦想
时光如白驹过隙。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活动已经在祖国大地蓬勃发展四十多年,而我和“QC”的十年也悄然来临。十年来,我从装置主操、班长,干到技术员、技术组组长,一步一个脚印,见证了延长石油从销售额突破800亿,到1200亿,突破2000多亿,从结构单一,到现在的油煤并举、一体两翼格局,发展稳步向好。
十年来,我同样见证了QC小组让梦想照进现实。我们的第一个成果——《提高碱渣处理装置出料合格率》获得陕西省2011年QC成果发布会一等奖,小组被命名为2011年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正是因为有了第一次的成功,才是我们更加自信地开始第二次、第三次的尝试。其中《降低机泵维护频次》、《降低硫磺精制装置堵塞频次》、《提高硫磺精制装置单组釜加工量》、《降低环保六套总排硫化物含量》四个成果分获省2012年、2015年、2016年、2017年QC发布会一等奖,小组被命名为陕西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
作为一个优秀的团体,我们越来越注重小组文化的积淀、传承和发扬。2018年,小组成员集思广益,结合车间的环保使命,为小组起了名字——延安石油化工厂“绿箭”QC小组,并且设计了小组的logo,推出了小组活动的口号和愿景。
2019年,全新出发的“绿箭”QC小组携着《降低硫磺回收装置尾气焚烧炉烟道气中SO2含量》成果,千里迢迢奔赴素有“东方太阳城”之美誉的山东日照,参加了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2019年QC发布会,被评为一级成果。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发布名额锐减,我们推出的厂级一级成果《降低环保六套总排污水氨氮含量》遗憾未能参加行业发布。2021年,我们将会带着《降低混合污水处理装置提升泵维护频次》成果,向质量管理活动的最高荣誉再次发起冲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诚然,我们没有遇到工艺成熟的环保装置,但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一个人人重视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好时代。未来,还会有数个十年在等着我们,我和我的“绿箭”QC小组将会积极发扬“三牛”精神,站在企业转型发展的制高点上,当好为企服务的孺子牛、创新发展的拓荒牛和艰苦奋斗的老黄牛,做一个感恩自然的延长石油环保人,用心呵护好我们周围的群山,脚下的沃土、身边的河流和头顶的蓝天,为实现延长石油的绿水青山梦奋勇前行,为祖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尽绵薄之力。
作者简介:刘树繁,男,汉族,1983年8月出生,陕西吴起人,中共党员。2009年7月毕业于延安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工学学士。现就职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延安石油化工厂联合四车间,担任车间技术组组长,工程师。入职以来,累计获得各级荣誉39项。2019年荣获延安石油化工厂“感动延化人物”称号,2020年荣获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公司“劳动模范”称号。先后8次参与车间QC小组活动,其中6次担任成果发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