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信息
苦练内功,助力“中国芯”
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袁丹柱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中国古代伟大教育家这句脍炙人口的至理名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尤其是当今国际环境下咱们宜都兴发化工有限公司硫酸车间的全体员工们。
相信大家都不会忘记孟晚舟事件,近年来由于美国对我国芯片产业的技术封锁和打压,自主创新、解决“卡脖子”等关键瓶颈问题成了当务之急。随着我国芯片产业的高速发展,自主研发电子级的硫酸尤为重要。电子级硫酸广泛应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等微电子工业中,液体三氧化硫作为电子级硫酸的主要原材料,近年来需求量日益增加。
兴发集团跟紧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行业顶级高端新技术,一步步走上了精细化工发展之路。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咱们硫酸车间全体员工在国家危难时刻,本着厚重的家国情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通过近几年的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从2014年4月至今,宜都兴发化工有限公司硫酸车间依托年产80万吨和120万吨硫黄制酸装置,先后建成投产三套液体三氧化硫装置,总产能达到8万吨/年,将传统的工业级硫酸产品向“电子级”升级,为宜昌兴福电子生产电子级硫酸提供原材料。
液体三氧化硫是无色无味的发烟液体,当它暴露于空气中时,会迅速挥发出来大量的三氧化硫气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酸雾和浓烟;当其温度低于16.8℃会结晶成固态,超过44.8℃会气化,因此在生产中温度控制相当关键。在装置建成投产初期,经常因温度控制不当物料结晶,设备装置跑冒滴漏各种检修频繁,导致生产不稳定。硫酸车间经常接到客户宜昌兴福电子的投诉和抱怨,因供货产品质量不稳定,影响了其终端产品质量。此情况引起了车间管理层的高度重视,为此成立了“提升液体三氧化硫质量”攻关小组。由车间副主任负责组织攻关,工艺员制定方案,值班长收集数据,一场质量攻坚战悄无声息地打响了。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了早日完成技术攻克,整整两个月,攻关小组的成员几乎吃住在车间,待在现场,进行日复一日反反复复枯燥无味的取样、化验、观察、分析。白天黑夜黑夜白天,日子日复一日的循环。设备副主任父母年老多病,他忙起来几个月不能回家,贤惠的妻子总是任劳任怨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让他安心工作。工艺员的妻子生产后一个人带小孩。班长每天下班后回家还要照顾残疾、生病生活不能自理的父母……,这些回想起来车间主任总觉得心中愧对这些员工家属们。
经过周密的调查、大量的数据分析,攻关小组发现影响产品的质量因素很多,如:蒸发器进酸浓度偏低,出口浓度偏低,过度蒸发导致产品中二氧化硫含量过高;生产过程中烟酸没有连续置换导致烟酸呈乳白色,灰分杂质较多;装置检修频繁时开时停,运行不稳定影响品质;设计管道和设备采用碳钢材质,因冲刷和腐蚀导致产品中残留含铁量超标。
生产副主任带领车间攻关小组集思广益,提出了大量的宝贵意见,最后车间针对以上问题形成了统一的整改意见。一是规范岗位操作规程和控制指标;二是将碳钢材质更换为不锈钢材料;三是消除跑冒滴漏,更换输送泵的类型和品牌,提高设备稳定运行周期。事实证明,此方法可靠,通过以上改造,三氧化硫产品质量保持稳定,达到了纯度99.5%的要求。
2018年,随着兴福电子市场的逐步扩大,终端用户对电子级硫酸产品纯净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兴福电子也向我方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标准,要求液体三氧化硫产品纯度>99.7%。这是一个更加严峻更具挑战性的考验,硫酸车间全体员工明白: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咱们硫酸车间在国家危难时刻,本着厚重的家国情怀,不能忘记初心使命,唯有苦练内功迎难而上,才能为“中国芯”发展助力!
接到任务后,硫酸车间一边积极与设计单位联合试验攻关,一边挖掘自身潜能提升产品品质。我们对工艺生产流程进行优化和创新,率先采用了氮气吹扫和汽提脱轻工艺,进一步将液体三氧化硫中残留的二氧化硫及惰性气体脱除。我们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在输送泵进出口增加氮气吹扫管道,检修前用氮气吹净后再用98%酸置换,置换后再用氮气将98%酸吹净,达到了安全环保和减少产品污染的双重效果。经以上整改后产品纯度达到了99.7-99.85%,满足了下游客户供货要求。一系列技术攻关,大大增长了员工们的干劲,鼓舞了员工们的士气。在硫酸车间,爱学习肯钻研蔚然成风,不少员工自主报考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进修充电。
兴发集团自成立以来,一直传承着精益求精,科技兴国的工匠精神,如今已是全国最大的精细磷化工企业和三峡库区最大的移民迁建企业,已连续七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硫酸车间全体员工在公司良好的培养和引导下,用知识兴国,用科技创新,推动着公司大踏步向前发展,始终秉持“质量是根,品牌是魂”的发展理念,为“兴发”品牌镀金,为攻克“中国芯”助力!
宜都兴发化工有限公司硫酸车间只是兴发集团一个缩影,在咱们祖国,正是亿万个来自各行各业的工人师傅们,他们默默无闻,靠着科技兴国努力创新的工匠精神,前赴后继,以四两拨千斤之力正推动着咱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