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工作委员会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习专区 > 正文
国产共聚酯的先锋----“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石油辽阳石化陈颖的故事
来源: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 |作者:黄朝晖 那雪 高祥福 刘宝秋 |日期:2022-9-15

国产共聚酯的先锋

——“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石油辽阳石化陈颖的故事

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 黄朝晖 那雪 高祥福 刘宝秋

2018年92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石油辽阳石化视察,与劳模和干部员工代表们亲切握手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在劳模代表中有一个单薄瘦弱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唯一的女劳模——陈颖,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辽阳石化共聚酯产品的开发者。在视察过程中,总书记询问共聚酯相关情况,在随后发表的重要讲话中说,“看到了一些新产品,达到了世界级,填补空白。自主创新方面做得很好。”

从产业报国到科技强国,以高质量科技创新助力中国石油引领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是辽阳石化人矢志不渝的追求,更是对总书记的郑重承诺。从实验室研发到工程技术转化,再到市场推广应用,辽阳石化一举成为国际上第三家、国内首家共聚酯生产企业。

围绕辽阳石化共聚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有说不尽的人物群体、有讲不完的故事,其中,陈颖的作用最突出、故事最感人。



陈颖是辽阳石化研究院副院长,原聚酯厂副厂长,曾获辽宁省优秀专家、科技工作者、兴辽英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中国石油优秀共产党员、建功立业模范人物、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逐梦共聚酯,冲破高端技术壁垒

作为绿色健康材料的代表,共聚酯是制造婴儿奶瓶、化妆品包装瓶、运动冷水壶等精细化工材料的重要原料,在我们没有国产化之前,长期以来因为全部依赖进口,涨价与断货完全由国外公司说了算,是中国人眼里的“牛料”,使得这一领域神秘而高深。

2002年陈颖第一次听说共聚酯,甚至连共聚酯长啥样都不知道,她的内心很焦急,额头、手心都是汗。那时,国外公司垄断共聚酯产品已近20年,从生产到销售严格保密,价格居高不下,当时想看看共聚酯是啥样的都办不到。辽阳石化作为20世纪国内最辉煌的聚酯生产企业之一,“七尺布”的爱国精神就源于此,有了厚重底蕴的支撑,开发共聚酯,挑战这个聚酯皇冠上的明珠产品,就成了她实现技术突围的梦想。

把党员的使命责任扛在肩上,陈颖瞄准这一课题全力以赴!她挑灯夜战,查阅了大量期刊资料,联系、咨询母校和各方面专家学者,最后她得出结论:“突破专利封锁,就必须得研究核心的催化剂技术。”那时,她眼中有光、心中有梦。她眼里的光,是足以感动任何人的光亮,她的梦想鼓舞着团队每一个人的信心。随后迅速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过程。“当时科研的每一个过程,都是在挑战我们的知识极限!”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本本厚厚的实验记录记载着陈颖团队的风雨历程。1000多个日日夜夜,白天,她一丝不苟地实验;深夜,她静下心来思考总结。有时她坐在在书桌前,眼睛盯着试验记录本上的一个数据一动不动,三十分钟、六十分钟……家人以为她太疲惫睁着眼睛睡着了,可她的大脑中正上演着剧烈的聚合反应,“如果这个参数再微微上调,我们就是这样反应的,你看看,是不是你想要的样子……”一个个数据、一串一串的反应公式在脑海中发声。在科研过程中,陈颖和她的团队遇到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一次酒精炉加热的装着醇的试剂瓶突然爆裂,滚烫的液体溅到她的手臂上,立即出现了一个大水泡,但她顾不得钻心的疼痛,立即带领大家清理实验台,以免引起火灾。就是这样的沟沟坎坎是一关又一关,但经过不断摸索、创新,小试技术终于取得突破。2005年,中试装置试验成功并申请中国发明专利获得授权。

工业化量产,华丽转身打破垄断

2万吨半连续法中试试验到10万吨连续法工业试验,既有生产规模的放大,又有流程复杂的转化,给她带来了做好工程化技术的严峻挑战。在量产共聚酯过程中,她沉下心,了解工艺特点,学习流程图,研究物料平衡,她放弃了全部公休节假日,全身心扑在工程化技术上,每天工作1012小时成为常事。2012年的中秋佳节,夜晚的月亮格外明亮,家人翘首以盼,可她仍一个人在办公室一丝不苟、神情专注地查阅相关资料,就在这个中秋佳节的那夜,她牵头编制的年产10万吨共聚酯工艺包、12种技术标准画上完美的句号。回到家已接近凌晨,家人们给她端上她最喜爱的五仁馅月饼,她喜笑颜开,热泪盈眶,不仅仅是为迟来的团圆,更是为了日日夜夜坚守下的累累硕果。

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跨度太大,工业化试验时突发问题很多,催化剂水解,过滤器击穿,产品黑点……陈颖团队一连十几天都没有回家,积极应对各种困难,他们那一段时间吃不好睡不好,满脑子想的就是如何把产品做好。终于连续化生产流程打通了,实现了工业化试验过程中科研与工厂的磨合,有效兼顾了分子量与产品色泽。


2017年,随着国内绿色消费升级,共聚酯需求爆发式增长,辽阳石化根据市场变化,决定在已停产5年的老装置上启动共聚酯生产。同时,陈颖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从一名研究技术专家变为聚酯厂主抓技术的副厂长,担起了产、研力量集结的重任,为老装置插上腾飞的翅膀。她试着运用生产的思维来攻关稳产技术,生产技术人员学着运用数据规律来说话,齐心协力打造精品聚酯,并打破了只有美国和韩国能生产的行业垄断,使中国石油成为世界上第三家能够量产共聚酯的企业。他们的产品获中国石油自主创新重要产品和集团公司技术发明二等奖、辽宁省职工十大创新成果等荣誉。

肩负研产销,使命光荣任重道远

2018年初,为了打开销路,陈颖组织党员骨干带队走访华南市场,在途中了解到有一家客户共聚酯使用量很大,她积极主动联系对方,却被大客户质疑:国内公司能生产出共聚酯是不可能的。首次“闯市场”碰壁,让她意识到新产品得到国内认可重任在肩。她埋下头来收集市场信息,在当地的塑料城,只要牌子上有共聚酯3个字,她就挨家挨户“敲门”,向他们推广产品,提供试用技术支持。推广过程中,面对有的用户质疑和挑剔的眼光,她没有退缩,主动用心服务,用特色企业文化展示厚重的公司底蕴,用专业的语言深入有力地介绍公司的产品,用她那豁然、笃定的神情消除疑虑。

终于,市场向她敞开了大门。曾经拒绝交流的这家企业主动伸出橄榄枝。见面后,对方经理问:“你们觉得自己什么时候能完全赶超国外?”陈颖诚恳地回答:“我们赶超的速度取决于你们支持的态度。只有你们不断使用我们的产品,我们才能不断发现问题,才会进步得更快!”起初是一小包一小包地卖,后来是一大包一大包地卖,再后来是一车一车地卖。

辽阳石化共聚酯实现批量生产后,市场随即做出反应,国外进口产品价格每吨下降了三分之一,直接降低“中国制造”的采购成本。这也更加坚定了陈颖做好民族品牌的决心。

牢记嘱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陈颖牢记总书记嘱托,带领研发团队不断改进催化剂配方,优化工艺条件,解决了质量提升及稳定生产两大难题,产品指标达世界先进水平,实现销售用户26家。


2020年全球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国家急需防疫物资口罩的核心材料熔喷布,她响应党的号召,本着国家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精神,投入到火热的熔喷无纺布项目建设中。在她的带领下,大家日夜钻研业务,熔喷布开车做到了技术先行,短短38天既完成了装置建设,又完成了生产准备,产品质量也不断突破,通过了CNAS实验室的检测认证。

从受制于人到科技自立,在自主创新这条路上,陈颖带领团队耐得住寂寞、顶得住压力、守得住初心,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决心,实现了中国共聚酯技术的突围,申报3项核心发明专利,实现从空白到国际先进的历史跨越。

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她带领团队用科技创新支撑当前、引领未来,在中国人自主创新的品牌上永久地刻上了“宝石花”印记。

联系电话:010-84885418、84885339、84885009 电子邮箱:hgscb5009@126.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四区16号楼518室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