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工作委员会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习专区 > 正文
从“自发”到“供给”的变革之路
来源: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曹妃甸作业公司 |作者: 茅嘉威 白丁丁 |日期:2022-9-15

从“自发”到“供给”的变革之路

——曹妃甸11-1油田海上岸电项目投运纪实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曹妃甸作业公司 茅嘉威 白丁丁

一根粗实的缆线,连接海陆两头,它承载期盼传递能量,牵起渤海之上的闪烁星点,为“战天斗地”的海油人带来清洁无限的“源动力”。

一座全新的平台,巍然矗立蓝海,它构建完备设计精密,科学统筹系统调配,是供电的关键枢纽,为增储上产保驾护航。

这是曹妃甸岸电项目EPP平台投运的缩影,背后有波澜壮阔的旅程。

图:曹妃甸11-1油田岸电EPP平台(右一)

能源安全新战略 岸电项目快马加鞭

2019年中,酝酿7年之久的曹妃甸11-1/11-6油田综合调整项目终于向前迈出一大步,其中的两个“姊妹”中心平台CEPJCEPI前后安装就位。作为我国海上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渤海油田海上平台一直沿用着“自给自足”的发电模式,曹妃甸油田就是利用自身开采的伴生天然气,通过供给11-6油田CEPI平台以及海洋石油112FPSO(浮式储油装置)的燃气透平发电机组燃烧发电,将电统一并网输送到整个油田群。

然而,面对新设施日益增加的电力负载需求,CEPJ这座渤海湾内水处理量最大的平台始终未能发挥出最大效能。在严峻的产量形势下,公司主动探索变革之路和破局之法,油田群岸电替换在国内尚属首次,这注定是荆棘载途、乌云笼罩的探索之路,但就像海上的惊涛骇浪没有击退海油人一样,寻找岸电入海之路,海油人没有退却。世上本没有路,只有勇敢的开路人,岸电亦是如此。

大容量、高可靠性、长距离输送,这是必须实现的三大指标,通过与国家电网“手拉手”配合,深入开展岸电接引方案论证和海陆勘察调研,最终敲定两个陆地开关站,两条百千伏级特高压电缆和一座海上供电枢纽的“2+2+1”输配模式。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完成任务呢?岸电项目组把“全员全过程高质量管理理念”贯彻到工程建设的始终,争分夺秒“跑盯追”各个节点。面对疫情反复冲击和零经验的不利因素,他们用嘴皮子、脚丫子和笔杆子啃下一道又一道难关,如期办理了超过常规海上工程3倍数量的证照手续办理,为项目建设抢出了先机。

精准施策破题闯关,握指成拳聚力攻坚。多举措抢赶出岸电速度的背后,是无数海油人一贯坚持的“让计划走在项目前头,让计划贯穿项目始终”的优良作风,彰显了海陆齐心切实提升渤海油田石油资源战略保障能力的勇毅信念。曹妃甸防波堤、乐亭碧海浴场、二河口码头等一个个电缆登陆点,犹如取经之路的“灯塔”逐渐在海图上点亮了;青岛平台建造基地,人如蝼蚁心有鸿鹄之志,EPP岸电平台建造工作也在快马加鞭。

在见证渤海岸电时刻来临的历史性节点,新时代海油精神激励着每一个曹妃甸人踔厉奋发,奋勇前行,只为尽快“迎娶”这纯净、美丽的“新娘”。

电蛟奔流入海 筑牢发展新根基

作为首批岸电示范项目的落脚点,为了牢牢把握冲破旧模式壁垒的机遇,高质量完成岸电工程的首秀,曹妃甸海上油田与项目陆地部门组织多场连线会议,在“海陆电三路并进”“专人专项推进”策略下开展全过程全要素风险分析。通过任务周期精细分解,将电缆铺设、电力人员调度、平台锚泊就位、系统调试测试、流程配合调整等关键工作进行一对一分工,用前所未有的浩大阵仗掀起一场海上“包产到户”的全民总动员。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从自主发电到外部供应,从01的突破,曹妃甸油田慎始如终,在这场转换角色的攻坚战中一步一个脚印,丈量和见证着一个个辉煌时刻。

为了最大化利用岸电并网时间节点,曹妃甸11-1油田主动作为,抓住停产接入的契机开展检修工作22项,整改解决设备故障、阀门内漏等隐患17项,提前40小时完成岸电接入任务,减少油田产量损失2506.91立方米。在流程扩容上提前布局,先期将一台注水泵所需载荷迁移至EPP平台10.5kV盘,为今后实现注水泵4台同时在线运行提供先决条件,为油田增储上产备能蓄力。

9月111318分,EPP平台(海雨站)传来220kV高压开关厚重的合闸声响,来自陆地海顺站的国网电蛟成功奔流入海,自此曹妃甸油田历史性的跨入“岸电时代”。

正如11-1油田总监杨海波在岸电顺利组网后感叹:“这就像是一场难度超高却又需要一气呵成的精密手术,很多设备是我们前所未见的。但项目时间很紧,很多时候只能在施工作业中抓紧学习和熟悉,这对所有员工都是严峻的考验!”

这种以陆地清洁电能替代海上燃油机组,供海上平台使用的全新高效模式,让曹妃甸11-1油田成功突破系统瓶颈,彻底扭转以往自发电模式故障率居高不下的被动局面,不仅为渤海实现上产“4000万”的目标夯实了根基,也为海上各油田如何解决后期发展中的“阿喀琉斯之踵”难题积蓄了第一手经验。

创新驱动电力组网 油田优化调整再出发

岸电的稳定性如何经得住时间检验?一场临门大考接踵而来。

岸电项目组在查阅国外相关案例资料后,最终选定从源头治理出发,有针对性的引入新型稳控系统技术,一旦侦测到故障发生,该技术能够在第一时间提前主动合闸,过程用时仅100多毫秒。其次,在曹妃甸11-1油田群供电枢纽平台和秦皇岛32-6油田供电枢纽平台之间铺设110千伏海底电缆,实现乐亭、曹妃甸的两个220千伏开关站通过220千伏海底电缆向曹妃甸11-1油田群和秦皇岛32-6油田群输电,打造一套环路供电的保障模式,为后期电网优化打下坚实基础。

2021年1221757分,随着曹妃甸11-1油田EPP平台10.5kV开关VCB304VCB305合闸成功,通过稳控调节,最终在2050分下线油田最后一台原油发电主机,这意味着为曹妃甸FPSO服役17年的5台原油主机正式退出油田电力系统历史舞台。至此,曹妃甸油田群所有设施平台与岸电EPP电网组网成功,带载空载两种并网模式,也全部完成功能测试。

在为期近3个月的电网调整收尾结束后,曹妃甸11-1油田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开始全力发起增储上产攻坚行动。

2022年32日,曹妃甸11-1油田CEPJ平台历时880天,53口开发井全部上线投产,日产液4.46万立方米;同时,优快提速20多口调整井调整井部署和实施,加快利用剩余井槽,加强稳油控水、储层改造、油水处理小型化高效化等关键技术攻关;424日,CEPJ平台第一口调整井成功上线投产,油田产能得到进一步释放。

岸电组网工程取得阶段性胜利,受制于“电”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能耗结构低碳转型由此进入深度渗透时期,标志着曹妃甸整个油田群正式实现从“自发输配”到“绿色供给”的历史跨越,加快推进了渤海整体岸电工程的进程。

以首期岸电项目为起点,按照预定设计,渤海三期岸电工程全部投用后,用电高峰每年可降低原油消耗17.5万立方米,降低天然气消耗23.8亿立方米,相当于新增一座大中型油气田。同时,相比于自发电,用电高峰可年节能99.5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近175万吨,相当于植树1.75亿棵。

但岸电变革之路远不止于此,不久的将来,海上动力变电站智能化建设,将加快整个渤海油气田的升级步伐,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和动态感知功能。在技术升级的基础上,利用岸电低碳环保、便捷高效、远程互联的产业优势,最终创建拥有远程智能监控与自动操作运维功能的5G油田,正如挪威“海上森林”一样,渤海油田的“绿色科技化”未来指日可待。

静观苍海,明月照临,坐视万船飞渡,畅怀千古潮汐;

渤海之上,云水路中,且看潜龙翻腾,共筑浩浩之梦。

七年4000万吨的豪迈誓言回响耳畔,双碳绿色发展的目标谨记心中。这场引领渤海油田全新变革的伟大征程,我们正昂首迈步在路上。

联系电话:010-84885418、84885339、84885009 电子邮箱:hgscb5009@126.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四区16号楼518室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