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信息
勤奋铺就成才路
--记第十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工业废水处理工第一名获得者张翠花
成功源于她不懈的努力,汗水练就了她高超的技能,她不知道见过了多少个凌晨四点钟的实验室。她,养成了一种习惯,力学笃行;恪守着一种态度,担当有我;践行着一个梦想,智慧共享。
她,不仅仅注重自我提升,在团队中也总是将她的新发现分享给队友,共同进步,最终技压群雄。她,就是张翠花,“第十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工业废水处理工赛项”冠军,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初心,参加工作之初体验
一座座塔、池、罐和栉次鳞比的管廊是她的星辰大海,爬管廊、测水质、调水量是她巡检的必行旅程”。结束了十多年的在校生活,她第一次走进工厂。这种从未有过的新奇感和表现欲让人感觉热血沸腾,仿佛一只即将展翅飞翔的雏鹰。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工作,陌生的人,她在心理对自己说:“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岗位,更是再学习、再出发的一种契机。”
刚迈入水处理装置的张翠花在工作同样遇到了不少困难。每一次工艺流程的变动、每一次操作的调整,她要问一句为什么?课堂理论和现场实践天差地别,不熟悉设备操作、不懂现场操作、不懂工艺流程,在水处理装置现场,她犯了难。
但是她没有退后,而是知难而上。她发挥不拍苦不拍累的精神,充分利用上白班时间多走、多看,熟悉现场每一个看到的场景,屡清楚每条工艺管线走向,层层深入,结合工艺技术规程、PID图、DCS画面,熟悉并掌握现场工艺流程,弥补自己知识的盲区。在通过不断实践后,慢慢的完成了从学生到工人,从内到外的工作转变,实现了自身的成长蜕变。
用心,心无旁骛超越自我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正是张翠花奋斗足迹的真实写照,她白天跟着熟悉流程,晚上埋头学习操作规程、技术规程和事故处理预案等,学习笔记总是写了一本又一本,PID图画了又画。装置开停工或因故障进行检修时,她总是放弃休息时间,积极主动要求加班,不放过任何学习机会。
她始终坚信“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终于,在2021年12月,在装置和公司组织的层层选拔中她脱颖而出,代表公司参加第十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比赛培训地点,因为不想浪费在教室里、实验室里练习的每一分钟,她每天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她给自己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按照自己的计划,稳步前进,实验室里每一点的进步让她在学习过程中更有冲劲和动力。就这样努力奋战了三个多月,顶着巨大的压力,张翠花一举夺得“第十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工业废水处理工赛项”第一名,这一路走来,她不忘重托、勇于承担、敢于探索、突破自我,用奋斗诠释青春,以汗水照亮未来。
热心,知识共享满园春
在榆林化工,她沐浴着和谐阳光,在这里,同事之间相互关爱、相互分享。火把可以向下,火焰永远向上,人生便是一团熊熊的火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面对分盐预处理单元运行不稳定,超滤膜清洗频繁等问题,她通过现场调研与分析,主动请缨,带领班组人员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即预处理的核心处理系统高效澄清池,有针对性的从源头解决问题。通过反复实验,不断调整药剂投加量及配比,同时制定提高药剂溶解效果及与高盐水的反应效果的一系列方案,减少高效澄清池的污堵,提高其出水水质。通过她的调整,分盐预处理单元高效澄清池运行稳定,出水水质合格率大幅提高,尤其是出水硬度及总硅去除率。
在日常生产中,她总是利用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指导生产实践,同时将自己所学所得毫无保留的与身边同事分享。她总是说:“大家都会才是真的会,只有所有人都提升,生产才能更加优质、平稳。”
她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总是能够及时透彻的进行分析与总结,这样的工作态度、学习态度,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
倾心,精益求精追细节
在每天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张翠花还追求着更为精细化的指标改进。分盐预处理共设2套高效澄清池,自运行以来,经常出现产水硬度、浊度超标等情况。张翠花与相关技术人员成立攻关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开会讨论,利用六联搅拌器模拟现场实际工况进行烧杯实验,针对2个池子做出“一池一策”调整方案。
她用理论作为依据,结合现场实际,分别对高效澄清池的PH、回流污泥浓度、搅拌器搅拌强度、水力停留时间进行调整,同时不断调整助凝剂、絮凝剂的加药量,寻求最小加药量下最优效果。通过她的调整,从根本上解决了高效澄清池出水浑浊、水质超标的问题,同时降低加药量,节约运行成本。
勤奋踏实的人,才可以创造奇迹。这位90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怀揣着对水处理事业的赤诚和热爱,像一颗铁钉一样有钻劲有韧劲。
她融入水处理,坚定不易地做好废水循环利用及“零排放”事业,在水文化的引导下,张翠花以实际行动,生动书写了文化的传承,像一滴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像一颗灿烂明珠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