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工作委员会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习专区 > 正文
侯静:一生中最难忘的1212天
来源: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张倩楠 侯静 |日期:2022-9-15

侯静:一生中最难忘的1212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张倩楠 侯静

“找到是哪个地方堵住了吗?”

“下一步是拆flooding cap(注水帽)装‘跨接管’了。”

“我们现在的计划比原计划推迟了有12个小时了。”

施工作业船上,一句句明确的指令有条不紊地传出。从技术、进度、安全、质量等各个环节把控深水管缆施工作业,侯静负责“深海一号”整个项目海上施工作业的总协调,2020年她在海上工作105天,2021年在海上连续工作156天。

2021年625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向全国、全世界庄重宣布了“深海一号”大气田投产。

“拼搏到感动自己,努力到竭尽全力”。侯静在“深海一号”项目的种种挑战中,度过了一生中最难忘的1212天。

“如果大家都能做到,那我肯定也能。”

侯静毗邻四川宝珠寺水电站长大,在她的记忆里,充满了嘉陵江畔机器的轰鸣、建设者往来不绝的热闹,一个家庭随着项目建设迁徙、一个项目动辄投入十多年的人生节奏,侯静并不陌生。

1998年,侯静学成北上入职中海油生产研究中心(现研究总院),成为一名绘图员。她将那段最初的职场时光归纳为疯狂输入,“就是跟着师傅不停地画图、计算、看书,两公分厚的设计文件、程序使用手册一本接着一本。”

工作第三年,开始专注海管设计工作的侯静,第一次出海,第一次坐吊笼。“如果我不坐吊笼,那我只能在船上待着。”可能那一刻就迎来一个想法上的转折点——“如果大家都能做到,那我肯定也能。”

出海拓展了感受,更确认了热爱。参加工作的20多年来,从渤海到南海,历经荔湾、番禺、流花、陵水,一路南下,一路攻坚,见证着中国海洋油气开发的每一次跨越。

“专业自信在一次次被打破后,又一次次建立。”

凭借在荔湾3-1项目中积累的深水项目经验,2015年初,侯静加入“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前期研究项目组,作为团队成员承担起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项目的自主研发设计工作。

为了能够满足“深海一号”能源站“30年不回坞”的高质量设计标准,她和团队成员开始研究能源站配套的钢悬链立管。最初,购买是最简单的路。然而在进行技术性谈判时,双方就仲裁地的选择产生了分歧,且对方态度强硬。

“专业自信就是在这样一次次被打破后,又一次次建立起来的。”2019年夏天的一个晚上,侯静第一次提出钢悬链立管国产化的可能。

是否可以采用国产化替代方案、摆脱国外厂家控制?国产化的想法一经产生,侯静便开始着手研究管材的力学性能指标,分析影响钢悬链立管疲劳的因素,研判国内各个钢管厂家的综合能力。在论证了管材国产化的技术可行性并系统地制定了国产化方案后,她向项目组郑重地提出建议:在“深海一号”项目中采用国产钢悬链立管管材。朝着这一目标,侯静和团队与国内供货商对管材进行了一年的联合研究、分析和试制,终于研制出符合要求、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进口管材的钢管。国产钢悬链立管在“深海一号”成功应用,节省费用约2000万元,摆脱了这一技术领域对进口材料的依赖,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国际竞争力。侯静自信地说:“外国人能行的,我们中国人更能行”。

这一次,专业自信没有被打破。

“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

凭借着在荔湾3-1项目中积累的深水项目经验,2018年,侯静被任命为“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开发工程项目组深水管缆部经理,带着对深水的向往与敬畏,她全面全身心地参与到大气田的后续建造、施工和调试工作。

受疫情影响,“深海一号”项目建设工期严重滞后,原计划参与海上作业的国外铺管船要推迟2个月才能到位。由于海上作业受天气影响非常大,后续可作业的窗口无法确定。为保证“深海一号”投产计划顺利推进,侯静随即对“海洋石油201”铺管船开展调研,充分考虑制约作业效率的影响因素,优化节点防腐施工工艺,创新性采用了插入式重力锚和海管起始端自由悬垂下放的铺设方法。铺设方案优化的同时,开展竞赛式作业。最终“海洋石油201”铺管船创造了单日最大3.4公里的铺设记录,仅用时5天就完成了7PLET的安装,提前12天完成海管铺设工作,实现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

2020年国庆中秋双节,侯静和团队成员正在海上遭遇“至暗时刻”。

“深海一号”接入崖城天然气海底管道水下带压开孔作业时,突遇海底阀门无法密封,而此时台风即将到来。如果台风到来之前无法恢复阀门密封功能,将存在严重的安全风险。在这紧要关头,侯静在船上立下军令状“一定要赶在台风到来之前恢复阀门功能”。她在现场冷静指挥,查阅阀门设计、测试资料,仔细回顾开孔作业过程,一步步梳理解决方案。

台风过境前的海况越来越不平静,他们干一会儿停一会儿,前后经过80多个小时的尝试,通过增加阀门背压、快速泄压的方式,终于恢复了阀门功能。“平时只要半个小时就能收上来的潜钟,那天用了一个半小时。等我们撤的时候,现场已经是9级风。”海浪不断地拍打着甲板,可侯静依然坚定地站着,直到看见潜钟安全回收,才安心返舱。

2020年海上作业开始,侯静就一直驻扎海上施工一线,安排着每条作业船的档期和施工内容,统筹庞大的作业团队。海上作业是大兵团式集体作战。施工高峰期时集中了国内外尖端深水旗舰型船舶12艘,每日作业费达2000余万元。她的办公桌上铺着笔记本、文具和一沓厚厚的“姐姐工作日历”,上面分区手抄着各种参数、时间轴、简图和日报关键事项,日历格子里挤着米粒大的字,那是海域里各作业船舶的当日动态。一线现场连续奋战156天的辛苦付出,也见证了海上作业较计划提前16天完成、节约费用上亿元的奇迹。

“有侯姐在,大家觉得很安心”

大部分时间,“深海一号”海上施工现场只有侯静一位女工程师。在青岛建造场地,她爬上平台进行立管的清管试压工作,为“深海一号”海上调试保驾护航;在烟台大合拢场地,零下十几度的大雪天,她和男同事一起在在平台上测试立管提拉设备,手脚冻得失去知觉,只为立管顺利回接;疫情期间,她两次登上外籍铺管船,累计工作68天,把控施工质量,优化施工工序,共计节省18个船天、6000多万元船舶费用,就连有着丰富经验的外籍施工总监都竖起了大拇指。

2021年春节,侯静再一次接到随船出航施工的通知。没有多余的话语,她背起行囊,与父母告别,却也再一次食言了在家过年的承诺。

“前几天你匆忙走了,虽然春节还没到,我们却觉得这个春节就已经过完了。出去了注意安全,好好工作,就别惦记家里了。”

“嗯,有时间我回去看您”

因为工作原因,侯静时常与家人聚少离多。这几年在项目组工作,让“常回家看看”这个愿望变成了奢望。

很多人想象不到一个女性从事海洋工程这个行业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但侯静认为,正是女性的坚韧、细心与柔和,让她具有更好把控工作细节的优势。

“侯姐,在她身上她可以管一切。”与侯静共事的项目组浮体工程师冯晓宁说道,“她是船管部、船控部、管控部……”

“有侯姐在,就觉得安心”。

她已然成为大家口中的“侯姐”“巾帼指挥官”“深海一姐”。在这座“钢铁之城”中,她事事看在眼里、放在心上、做到极致。


七年磨一剑,今朝试锋芒!能力用汗水积蓄;成功用欢笑点缀。时间不会辜负奋斗者的每一滴汗水,所有的努力都是在为更好的未来筑基。

侯静和千万海油人共同努力奋斗,圆梦深海。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着,海油女性在科研和生产一线,同样可以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深海曾让人类望而却步,如今因为有像侯静这样的一群人,不再神秘莫测。他们鼓起勇气的风帆,迎着风浪立于潮头。立足平凡岗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同一份成就欢欣,被同一种精神感染,为同一个目标坚持。在逐梦深海的路上不断砥砺前行,让每一个海油人都成为“中国梦”的主角!

联系电话:010-84885418、84885339、84885009 电子邮箱:hgscb5009@126.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四区16号楼518室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工作委员会